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航空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
QQ咨询:
有路璐璐:

航空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

  • 作者:刘峰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181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70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211811
    • 作者
    • 页数
      470
    •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01日
    • 定价
      ¥9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航空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简要介绍了个体防护设备的生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评价方法,分析了航空环境和防护装备对人体影响的因素,探讨了个体防护设备的生理学原理,**阐述了部分个体防护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以及个体防护设备的研究与发展。《航空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内容丰富、新颖,理论联系实际,既反映出近年来航空个体防护技术的新成果,又展现出航空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前景。《航空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既可供从事飞行员防护设备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又可作为飞机设计专业和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文章节选



    1)多人机组多机种应用问题。研究多机种(如双座机、远程轰炸机等机种)、多人机组、多种状态条件下,分子筛制氧性能的生理需求,应研究制定相应的生理要求与生理鉴定方法。同时,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装机后的应用生理学问题仍应进行追踪研究。
    2)灵敏的微电子呼吸调节器。以美国、英国、法国,甚至俄罗斯等国为代表的军事强国都将飞行员平时供氧、高空加压供氧(PPA)和加压呼吸过载防护(PPG)这两个系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但从调节灵敏、使用方便、适合生理要求上看,法国EROS公司研制的电子调节器应是未来机种氧气系统的发展方向。
    新概念的氧调器应功能多、装置简化、重量轻。法国EROS公司的军用飞机电子呼吸调节器,其性能指标远远高于英、美的氧气呼吸调节器,居****地位。它具有较高的呼吸调节敏感性,保证加压呼吸时的压力调节,减少呼气阻力。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调节灵活、维护方便,尤其具有适应很低入口压力(6.89 kPa),输出较大流量的调节能力,是任何��动式氧气呼吸调节器都不**拟的。
    3)彻底摆脱地面后勤支持的备用氧新技术。备用氧源与应急氧源起先为两种氧源,EROS公司首度将备用氧源和应急氧源合二为一。他们在应急备用氧系统中,把气源压力表的刻度分为两档,**档用于当飞机发动机或机载分子筛制氧出现故障时的备用氧,第二档为应急跳伞用氧。如果故障仍不能排除,应急备用氧气瓶的压力降到第二档,系统就发出警告,并提示飞行员紧急下降或作跳伞准备。法国Air-liquid公司*近大胆地提出用化学氧烛代替纯氧备用氧源。美国将F-15飞机氧气浓缩器产生的富氧气体(93%)充入备用氧容器267 L(NTPD)中,压力为3.1 MPa。由此可见,随着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以及可靠性的提高,让飞机彻底摆脱地面供氧的后勤支持,实现飞机自由、灵活机动、随时随地出击和无限远航的愿望已为期不远了。
    4)灵敏、准确、长寿的氧分压监控技术。法国EROs公司**采用带有热电偶的氧化锆传感器对氧分压进行监控,该传感器具有响应快(2~3 s)、精度高(±1%)、使用维护方便和寿命长等特点。据介绍,使用5年期间,不用校准。该传感器安放在分子筛氧气浓缩器与氧气呼吸调节器之间,把加温到650℃的流量气体转换为代表氧分压的电信号,然后直接传送到控制部分。目前,法国EROS公司和英国NGL氧气设备公司都将此技术用于分子筛制氧系统。JAS-39
    …… 航空个体装备的防护作用对飞行**至关重要,是飞行员飞行活动中“首当其冲,全程使用”、性命攸关的保障系统。航空个体防护装备研究由来已久。自人类早期升空探索以来,创造和发展了高空用氧、增压座舱、加压供氧等技术。这些技术为人类的飞行、飞机性能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航空个体装备技术是飞机性能发展的具体体现。20世纪末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第3代战斗机的问世,航空供氧与个体防护装备发展了四大高新技术,即:高空低总压供氧、简化防护装备、正压呼吸抗G和机载分子筛制氧。这四大新技术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第3、4代战斗机先进氧气防护装备的重要标志。
    随着机载设备的发展,个体防护装备还有更多样的功能。例如:与瞄准具相结合形成的头盔瞄准具,使飞行员头盔与火控系统有了直接联系;又如为使座舱环境控制系统的功能分配更为合理,发展了多种调温服、液冷头盔等。
    本书主要介绍现代航空个体防护装备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各种防护装备的原理和结构。对航空医学的生理学基础知识、个体防护设备的生理学原理和主要供氧附件的计算方法有较详尽的论述,并以丰富的科研生产实践数据为基础;同时,还对航天员防护装备做了简介。因此,本书可供有关厂、所、院校、部队从事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研究、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和航空医学人员参考,亦可用作航空院校专业教学的教材。
    本书共分14章。第1章概要介绍了航空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第2章介绍了防护救生设备的生理学基础知识;第3至第5章介绍了供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第6章介绍了供氧系统的设计;第9章介绍了供氧系统的主要附件;第7、8、10、11、12章介绍了抗荷及其他防护救生设备和生理学要求;第13章是航天员防护装备的简介;第14章介绍了航空供氧装备与个体防护装备评定方法。
    随着21世纪空天飞机的出现,超高空飞机和跨大气层飞行器的飞行,军民用运输机的高空防护,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21世纪乘空天飞机到太空畅游的个体防护仍然是难度较大的未来技术。因此,高空个体防护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领域。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1.1 弹射救生过程中的过载
    1.1.2 气流吹袭
    1.1.3 高空低温低气压环境
    1.2 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的发展趋势
    1.2.1 高空供氧防护的地位
    1.2.2 高空防护装备发展趋势
    1.2.3 供氧与个体防护装备的展望
    1.3 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现状及发展
    1.3.1 个体防护救生装备发展简史
    1.3.2 个体防护救生装备发展现状
    1.3.3 个体防护救生装备发展趋势
    1.4 我国新型战斗机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装备发展设想
    1.4.1 新型个体防护救生的需求及国外现状分析
    1.4.2 我国飞行员个体装备的发展现状及与国外装备的差距
    1.4.3 我国飞行员新型个体防护救生装备发展设想

    第2章 航空生理学基础知识
    2.1 呼吸生理简介
    2.1.1 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
    2.1.2 肺的通气功能
    2.1.3 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2.1.4 血液的氧运输功能
    2.2 高空生理
    2.2.1 低气压与气压剧变的物理性影响
    2.2.2 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2.3 持续性正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原理
    2.3.1 循环生理简介
    2.3.2 加速度的生理学分类
    2.3.3 正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
    2.3.4 人对正加速度的耐力
    2.3.5 提高对正加速度耐力的措施
    2.4 航空环境温度
    2.4.1 航空环境温度特点
    2.4.2 温度对人体的作用
    2.4.3 人体对不同温度的耐受限度
    2.4.4 异常环境温度的防护

    第3章 航空供氧装备防护原理
    3.1 氧气系统的组成
    3.1.1 氧源
    3.1.2 调节装备
    3.1.3 个体防护装备
    3.2 高空供氧调节装备
    3.2.1 航空供氧装备的种类
    3.2.2 高空供氧装备的防护功能
    3.2.3 高空供氧参数的调节
    3.2.4 航空供氧装备的调节原理
    3.3 弹射跳伞供氧装备
    3.3.1 跳伞供氧器的防护要求
    3.3.2 跳伞供氧工作原理
    3.4 防护装备原理
    3.4.1 呼吸防护装备分类
    3.4.2 供氧呼吸原理
    3.5 高空代偿服防护原理
    3.5.1 防护原理
    3.5.2 代偿方式
    3.6 飞机增压座舱
    3.6.1 增压座舱组成
    3.6.2 增压座舱类型
    3.6.3 增压座舱压力制度

    第4章 航空供氧装备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4.1 供氧装备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4.1.1 供氧装备阻力对生理的影响
    4.1.2 供氧装备流量对人体的影响
    4.1.3 气体温度对生理的影响
    4.2 装备空间、重量、体积的影响
    4.2.1 装备重量、**对生理的影响
    4.2.2 防护装备材料性能对生理的影响
    4.2.3 装备空间容腔对生理的影响
    4.2.4 个体装备对视野的影响
    4.3 高空加压供氧方式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4.3.1 加压供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3.2 加压供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3.3 加压供氧对头颈部的影响
    4.3.4 影响加压供氧耐力的因素
    4.4 高空低总压供氧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4.4.1 高空加压供氧总压值
    4.4.2 高空加压供氧持续时间
    4.4.3 高空应急加压供氧速度
    4.5 简化代偿装备的防护效果
    4.5.1 代偿部位与面积
    4.5.2 体表代偿压力

    第5章 供氧装备生理防护要求
    5.1 正常飞行供氧调节参数要求
    5.1.1 生理阈限高度要求
    5.1.2 供氧浓度调节要求
    5.1.3 呼吸流量要求
    5.1.4 吸气阻力要求
    5.1.5 小余压接通高度
    5.1.6 防窒息要求
    5.2 高空应急加压供氧生理要求
    5.2.1 高空加压供氧总压制度
    5.2.2 高空加压供氧断通高度
    5.2.3 高空加压供氧接通时间
    5.2.4 高空加压供氧顺序
    5.2.5 高空加压供氧压力比值
    5.2.6 高空应急加压供氧参数
    5.2.7 氧气装备的工效要求
    5.2.8 跳伞供氧防护要求
    5.2.9 氧气装备防化要求

    第6章 飞机氧气系统设计
    6.1 氧气与基础心理学
    6.1.1 氧气
    6.1.2 基础生理学
    6.2 概述
    6.2.1 氧气设备的分类
    6.2.2 功能性分系统
    6.3 飞机氧气系统
    6.3.1 飞机氧气系统的组成
    6.3.2 飞机氧气系统的分类
    6.3.3 飞机氧气系统的设计要求
    6.3.4 供氧量
    6.3.5 飞机储氧量
    6.3.6 系统布局
    6.3.7 主要部件及其安装
    6.4 飞机液氧系统
    6.4.1 飞机液氧系统的组成
    6.4.2 飞机液氧系统的设计要求
    6.4.3 液氧转换器
    6.5 化学氧系统
    6.5.1 氯酸盐氧烛
    6.5.2 碱金属超氧化合物
    6.6 分子筛制氧系统
    6.6.1 分子筛制氧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6.6.2 分子筛制氧系统的系统布局
    6.6.3 氧浓缩器
    6.6.4 备用氧源
    6.7 携带式氧气装置
    6.7.1 携带式氧气装置的组成
    6.7.2 机上再充氧的要求
    6.7.3 装置原理图
    6.7.4 防烟设备

    第7章 呼吸代偿装备生理学要求
    7.1 供氧面罩生理要求
    7.1.1 供氧面罩气密性要求
    7.1.2 供氧面罩呼吸性能要求
    7.1.3 供氧面罩配套设计要求
    7.1.4 其他要求
    7.2 高空代偿服生理要求
    7.2.1 设计尺寸要求
    7.2.2 代偿部位与面积要求
    7.2.3 充压速度与建压流量要求
    .7.2.4 代偿压力分布要求
    7.2.5 服装布面材料要求
    7.2.6 配套使用要求
    7.3 通风、降温要求
    ……

    第8章 飞机增压座舱生理学要求
    第9章 供氧系统的主要附件
    第10章 面罩、头盔和加压服
    第11章 抗荷设备
    第12章 其他防护救生装备
    第13章 航天员防护装备
    第14章 航空供氧装备与个体防护装备评定方法
    ……
    编辑推荐语
    《航空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