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唐代玉器
**节 关于唐代玉器的鉴定标准
在中国的玉器收藏实践中,尤其是在收藏玉器的初始阶段,李唐时期玉器的真伪、优劣是一道很难运算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可以用来相比照的标准器较少,真伪、优劣标准尺度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共识。虽然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但却直接影响到每一位收藏者对于即将购入玉器的投资判断。所以,在现实的有关唐代玉器的交易运作实践中,真正有经验而具有一定责任心的交易者,多将具有唐代特征的玉器,含混地讲成“唐、宋时的东西”。明眼人知道,这绝不是含糊其辞,而是唐玉鉴藏体系不完整使之然。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在广袤的有关收藏类书海里,能把唐代玉器列为一章,讲述详细,使你掩卷而思,似有所悟的书,的确少得可怜。这不是写作者的无能,而是囿于两个原因:
一是李唐时期玉器出土器较少,不能准确、完整地塑建这一阶段玉器收藏的标准样式,以及对这一标准内涵的展示。
二是由于上述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论述材料的匮乏及可供支持的实物的不足与不确定。
在故��古玉的库藏资料中,清廷旧藏的唐代玉件时可一睹,说明至少在清朝,唐玉已为藏家所重视;同时,在故宫旧藏的唐玉中,除确具唐代雕琢特征的传世品之外,尚有部分造办处的仿古器作品同时存在。这说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传世唐玉,真仿杂糅,在缺乏出土标准器的支持下,很难判断出一件从各方面均符合唐代琢制特征的玉器作品是否真的是唐代玉匠所为而不是清仿。
可能有的读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近50年来,经过科学的挖掘,在具有挖掘报告的唐代墓中,不是也出土了一些唐代玉器么,那不就是标准器么,怎么会说标准器匮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