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玩品鉴——明清玉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玩品鉴——明清玉

  • 作者:王大鸣 赵春霞
  •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025649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178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更为人性化、休闲化、实用化这几个方面入手,让收藏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着鉴定明清玉知识带来的知识获取和占有的快感。读者很少能请到鉴定家为他们掌眼,他们的收藏决心主要受到对即将入藏器物的理解和欣赏程度的制约,这些带有主观审美的取舍,还是要依靠收藏者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完成。而对于真伪的判定,则视每个人的鉴定方法、鉴定经历和鉴定悟性的不同而不同。本书就是从“品”与“鉴”的视角上,给读者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和体会。
    文章节选
    **章 明代玉器
    **节 明代玉器的地位
    明代是中国玉器制作史上非常重要的时代,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西汉。因为西汉的坐标位置是在战国高峰期之后,紧承战国的余绪,身后便是制玉大萧条的肇端。而明代的历史位置是在上升的曲线之中,没有明代,就不会有清代的制玉**。
    中国制玉技术发展到了明代,可以说在琢玉工艺上进入了一个历史总结性的阶段,*为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对明代出土传世玉器的雕琢工艺进行微观上的观察,发现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的各种雕琢刀法痕迹,在明代的精品玉器上基本上不再留有明显的印迹。*后留给观者的只是一件雕琢痕迹不明显,或根本不见雕琢痕迹的**的作品。这种万法归一的时代的出现,是在雕琢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大一统。对于玉器的断代与辨伪来说,雕琢玉器表面所留下的运刀痕迹是重要的时代特征,因为每一个时代的雕琢工具不同,在奏刀的过程中留下的刀痕也就不同,鉴定玉器的真伪与时代,观察这种不同的刀痕是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刀痕是什么?是雕琢工艺原始所带来的一种加工上的成品瑕疵,譬如商代的歧出现象,只有在那种特定工艺水平操作下的工具使用,才会出现这种类似于跳刀的刀痕溢出,一旦工具的运转速度与形状得到了改善,歧出就会消失。再如商代玉器上的折铁线,我们现在往往赞之日有力度,后人难仿到位。实际上那是商代琢玉砣具原始的必然结果,玉器上的有些线条出现的态势是中间粗、两端尖的枣核状,与同期的甲骨文笔划相若。宋代、清代与现代的仿品所用的砣具不知比商代进步了多少倍,自然不会模仿出商代的折铁线效果。
    ……
    目录
    概述
    **章 明代玉器
    第二章 清代玉器
    第三章 民国玉器
    附:清代收藏家论玉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