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八位大学校长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八位大学校长

  • 作者:智效民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5432254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210
  • 定价:¥2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展现20世纪上半时中国8位**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实践。
    蒋梦麟,20世纪二十三年代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1928-1930年任中国公学校长;1945-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梅贻琦,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张伯苓,1919-1948年任南开大学校长。
    竺可桢,1936-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长。
    罗家伦,1928-1930年任清华大学校长;三四十年代任**大学校长。
    任鸿隽,1935-1937年任四川大学校长。
    胡先骕,1940-1943年任中正大学校长。
    这8位校长有7位留学美国,张伯苓早年虽未留美,同样深受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曾获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们花大力气将西方科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对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建设,对现代中国教育与学术体制的缔造,做出了**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书不随流俗,不囿偏见,择其要者——勾勒出来,颇具参考和研究价值。
    文章节选
    尽管没有挨打,但蒋梦麟还是回到私塾,继续那苦不堪言的读书生活。他说:“在*初几年,家塾生活对我而言简直像监狱,**的区别是:真正监狱里的犯人没有希望,而家塾的学生们都有着前程无限的憧憬。所有的学者名流,达官贵人不是都经过寒窗苦读的煎熬吗?”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忍受监狱似的煎熬。他还说,如果没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名言警句的激励,他早就跑到上海经商去了。因此他认为:“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重臻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同��,第31页) 平心而论,蒋梦麟*初的理想还是属于传统社会的一种个人奋斗,但是这种个人奋斗与**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任鸿隽与四川大学》一文中,曾经引述陈衡哲对女儿任以都说过的一段话,也谈到这个问题。她说:“我们那一代人出去留学,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学成归国,要为**、人民尽点心力、做点事。你们这一代却根本对公众的事,没有什么理想,只愿念个学位,找份好差事,这算什么?”当年任以都因为思想激进,一再痛骂士大夫祸国殃民。但陈衡哲对她说:“你知不知道士大夫**为**、人民做过多少事?真正的士大夫,处处为**、人民着想,从不考虑个人利害,这样过一辈子才算是有意义的。”直到晚年,任以都对母亲的这番话还记忆犹新。她说:“他们那一代,不但开辟了很多新路径、新园地,为日后中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满怀崇高的理想与抱负,一心要为**、人民贡献心力。”(《任以都先生访问纪录》第120页,**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八十二年出版) 蒋梦麟比任鸿隽夫妇略大几岁,士大夫气质在他身上也有明显的表现。 P17-18
    目录
    前言:看他们怎样当校长
    北大功臣蒋梦麟
    胡适:两次当校长
    梅贻琦怎样做人做事
    张伯苓: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
    竺可桢:管天的人如何管大学
    罗家伦的校长生涯
    任鸿隽与四川大学
    胡先骕与中正大学的命运
    编辑推荐语
    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
    ——蒋梦麟
    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睛,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
    ——胡适
    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
    ——张伯苓
    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竺可桢
    近年来高等教育偏重知识的灌输,而缺少精神人格的训练。
    ——罗家伦
    大学生四年毕业,并非教育的终了。乃是教育的开始。
    ——任鸿隽
    大学教育,既贵专精,尤贵宏通。
    ——胡先骕
    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罗家伦、任鸿隽、胡先骕等八位大学校长,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先行者、奠基人。他们都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又是中国**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曾在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担任校长,为坚持学术自由、教育独立、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作出了**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现代学术传统和现代教育制度被中断了。学统的中断和制度的断裂,让后人走了很多弯路。因此,他们的教育理念、办学实践和人格风范,是中国教育复兴的精神资源;他们的复杂经历和坎坷命运,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