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金融与法学原创著作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金融与法学原创著作丛书

  • 作者:张红地
  •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ISBN:9787542622204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1日
  • 页数:166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紧紧围绕“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的原则、选择的依据和标准以及怎样选择过渡期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这一**主题,从研究公开市场操作的理论和传导机制人手,以研究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为主线,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为对象全面研究了公开市场工具选择的基础及条件为背景,在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公开市场操作的途径,对利率、汇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美两国在公开市场操作目标和传导机制方面的差异,研究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透明度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现状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本书对不同的工具进行了比较,并且分析了主要市场经济**,如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欧盟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种类、选择的背景和成因,提出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T具选择的标准。本书对目前中国**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的工具——**银行票据的性质、使用的目的和作用、**银行票据的局限性、**银行票据的前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的构架和途径。本书注重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力图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际比较与国内分析相结合,特别
    目录
    丛书前言

    内容摘要
    导论
    1 **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原理
    1.1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原理
    1.1.1 **银行方程式及基础货币供应
    1.1.2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础
    1.1.3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
    1.2 公开市场操作的途径
    1.2.1 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创造货币的影响
    1.2.2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传导机制
    1.3 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与汇率的影响
    1.3.1 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的影响
    1.3.2 公开市场操作对汇率的影响
    2 中美两国公开市场操作比较
    2.l 中美两国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差异
    2.1.1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及途径
    2.1.2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及途径
    2.1.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
    2.1.4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缺憾
    2.2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决策过程
    2.2.1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作用
    2.2.2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2.2.3 关于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有关法律规定
    2.2.4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程序
    2.2.5 为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准备的有关材料
    2.2.6 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程序
    2.3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议事机构及决策过程
    2.3.1 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体系和决策机构
    2.3.2 中国货币政策议事机构
    2.3.3 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程序和为会议提供的材料
    2.3.4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决策与具体操作过程
    2.4 中国货币政策与公开市场操作的透明度
    2.4.1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与要求
    2.4.2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完全透明
    2.4.3 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2.4.4 公开市场操作透明度
    2.4.5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透明性标志——价格招标与数量招标
    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背景与现状
    3.1 中国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金融背景
    3.1.1 **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经济背景
    3.1.2 公开市场操作的体制背景
    3.2 公开市场操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3.2.1 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情况
    3.2.2 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阶段
    3.2.3 **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经验
    3.2.4 公开市场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
    3.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3.1 国债债券市场提供的操作平台有限
    3.3.2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不足
    3.3.3 超额准备金制度的制约
    3.3.4 公开市场操作科学性有待提高
    3.3.5 进一步增加操作的灵活性
    4 **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标准与比较
    4.1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的标准
    4.1.1 选择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标准
    4.1.2 操作丁具对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制约
    4.1.3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过程
    4.2 **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比较
    4.2.1 公开市场的主导操作工具:国债
    4.2.2 公开市场主要操作工具:政策性金融债
    4.2.3 公开市场操作的辅助工具:**银行券
    4.3 主要市场经济**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1 英格兰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2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3 欧洲**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4 日本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4.3.5 四大**银行可交易的品种选择
    4.3.6 欧洲**银行及日本银行操作工具多样性的原因
    5 **银行票据——一个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5.1 **银行票据的概念、发行的背景与目的
    5.1.1 **银行票据的概念
    5.1.2 **银行票据的性质
    5.1.3 **银行票据发行的目的
    5.1.4 **银行票据的发展过程
    5.1.5 **银行票据发行的方式
    5.1.6 发行**银行票据的意义和作用
    5.2 对**银行票据的认识
    5.2.1 与国债相比发行目的不同
    5.2.2 由现阶段国债市场发展水平决定
    5.2.3 一个较好的对冲工具
    5.2.4 影响市场流动性
    5.2.5 一种较好的回购工具
    5.3 **银行票据的局限性
    5.3.1 **银行票据——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5.3.2 **银行票据的对冲成本问题
    5.3.3 **银行操作的公正性及对国债的影响
    5.3.4 交易方式对**银行票据的制约
    5.3.5 结论
    5.4 **银行票据的发展前景
    5.4.1 **银行票据——一种阶段性的操作工具
    5.4.2 很难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5.4.3 发达**不再采用**银行票据操作
    5.4.4 **银行票据退出的前提条件
    6 未来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构架
    6.1 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改进原则
    6.1.1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的原则和途径
    6.1.2 未来*主要的操作形式:回购协议
    6.1.3 未来操作工具的基本构架
    6.2 **银行对冲政策的选择
    6.2.1 我国对冲政策选择的难点
    6.2.2 对冲政策的选择
    6.3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6.3.1 操作目标的改进
    6.3.2 发展债券市场提供广阔的操作平台
    6.3.3 公开市场操作框架和程序的改革
    6.3.4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6.3.5 操作工具风险的防范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后介绍
    编辑推荐语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