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妈咪宝宝互动系列——孕期营养40周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妈咪宝宝互动系列——孕期营养40周

  • 作者:张凡
  •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 ISBN:9787802023680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282
  • 定价:¥38.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023680
    • 作者
    • 页数
      282
    •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01日
    • 定价
      ¥38.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专家为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孕期指导,伴随准妈妈从妊娠**周到*后一周。提供*新的孕产信息,告诉准妈妈自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准妈妈的日常饮食营养、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准妈妈在孕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一切。配以插图详解,倡导一种明智和负责的态度,以帮助初为父母者学习。
    文章节选
    孕期营养知识
    1.平衡膳食的营养理念
    人类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对于怀孕期的女性来说,不仅需要补充本身营养,还要为腹中的胎儿提供大量营养素,以供生长发育的需求。不论孕期母体摄人多少营养,胎儿都要从母亲体内吸取足量的营养来生长发育自己,如果不注意大量补充营养,就会影响到母子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例如缺铁会造成贫血,重度贫血会导致体质虚弱以至临产子宫收缩无力;缺乏钙和维生素D会引起手足抽搐和痉挛等症状,严重缺钙会引起骨质软化;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齿龈浮肿、出血等。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缺乏会引起营养性水肿。
    在营养不良的孕妈妈食物中补充蛋白质、钙、锌等营养素,或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能使妊娠发病率大幅度减少。产妇在分娩时,要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再加上会有创伤和失血,均要求在孕期能补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分娩后,子宫腔内胎盘附着处新生内膜逐渐修复,分娩引起的产道充血、水肿或不同程度的裂伤的恢复愈合,同样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素。
    如果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更为严重,会使发生新生儿低体重,造成先天性营养��良,甚至会导致先天性畸形发生。
    造成孕期营养不良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饮食不足,出自生活困难原因的,目前在国内不多,主要是女性在孕期缺少营养学知识,不懂得合理搭配补充营养素;另一种情况是认为怀孕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酿成营养不全和某些营养过剩,这也是因为不懂得营养知识的表现。两种情况都对孕期母亲和胎儿健康不利,同属忽视孕期平衡膳食的表现。
    孕期如何正确补充营养素,应当考虑到:
    应当增加副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
    饮食结构搭配要多样化,避免偏食,以求全面摄入营养素。
    要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安排膳食。
    常吃大米、白面者,应当添加杂粮和粗粮。
    夏天蔬菜多时,可多吃些新鲜蔬菜,秋季水果多时,可多吃些新鲜水果。
    地处缺碘内陆地区的孕妈妈,要补充一些含碘多的海产品。
    平时不习惯吃肉、蛋、乳类高蛋白质食物的女性,可以多吃一些豆类和豆制品,以补充蛋白质的不足。
    身材高大、劳动量和活动量大的女性和平时饮食量过少的女性,应当适当多吃,补充足够营养。
    2.孕后喜食酸味
    为什么怀孕后的女性喜欢吃酸味食物,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近年来,通过放射免疫技术检测,终于发现了其中奥秘。原来,怀孕后的女性体内胎盘分泌出一种物质,称做绒毛促性腺激素,它的产生有**胃酸分泌的作用,使孕妈妈胃酸分泌量显著减少,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大为降低,从而影响到孕妈妈的正常消化功能,伴随产生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此时,吃一些酸味食品,这些症状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因为酸能刺激胃的分泌腺,使胃液分泌增加,还能提高消化酶的活力,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怀孕女性适当吃一些酸味的鲜水果,如柑橘、杨梅等,对身体颇有好处。
    实际上,在妊娠期喜欢吃酸味食物,是孕妈妈机体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酸味能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怀孕后爱吃酸味食物,有利于胎儿和母体健康。
    很多新鲜的瓜果含酸味,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增强母体的抵抗力,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喜吃酸味食物的孕妈妈*好选用一些带酸味的新鲜瓜果,如西红柿、青苹果、橘子、草莓、葡萄、酸枣、话梅等,也可以在食物中放少量的醋或者西红柿酱,增加一些酸味。
    *好不要经常吃咸菜和醋腌制品,这类食物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受到了破坏,而且可能存在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对胎儿和母体有害无益。
    3.食量和忌口
    整个孕期,孕妈妈的体重要增加10~13千克,因此,怀孕后的食物摄入量要比平时增加10%~20%。但是,在妊娠初期,针对早孕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可以多餐少食,饮食宜清淡,可以吃一些酸枣、橘柑等酸味水果,不宜吃腌菜之类。
    孕中后期,每天平均膳食要额外增加9克以上蛋白质,*好吃300克牛奶,2个鸡蛋或50克瘦肉。如果吃植物性蛋白则要多吃15克。
    怀孕期间需要丰富的营养,不需要忌口。因为这段时间不仅要保证维持自己的生理需要,还要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还要为分娩和哺乳期的高度消耗做准备,保证这时的营养直接关系到优生优育。
    孕期的饮食要易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搭配要齐全、均衡,品种要多样化,纠正偏食及素食的习惯,粗细搭配,营养全面均衡。
    虽说孕妈妈不忌口,但也应当注意调味品的食用。如果吃得太咸,随后喝水太多,易出现浮肿。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当控制在6克左右。如果酸甜食物进食太多,也会影响食欲,对牙齿不利。有痔疮的孕妈妈不可多吃芥末、姜、胡椒、辣椒等,以免加重痛苦。
    4.营养过剩与偏食
    营养过剩和偏食,是怀孕期女性易发生的两个**,两者皆不利于母亲和胎儿健康。
    有些女性孕期胃口特别好,不仅吃得多,而且食物营养相当丰富,还不爱活动。这种情况,容易令孕妈妈发胖,也会使胎儿过大,造成分娩困难。孕期每天吃的各种食物过多,出现营养过剩,会导致孕妈妈血压偏高和使胎儿长成“巨大儿”。目前临床难产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妊娠高血压;另一个原因就是“巨大儿”娩出困难的难产,分娩期延长,子宫收缩无力,引起大出血;也有因为过胖造成哺乳困难,不能及时给新生儿喂奶,还可能乳腺管堵塞引起急性乳腺炎。
    所以,孕期女性要合理饮食,不可造成营养过剩,做到荤素搭配,营养适度,注意活动,防止营养过剩造成的“巨大儿”和妊娠高血压。
    同样,有些女性孕期偏食,可能与孕前饮食习惯有偏食现象有关,也可能因为妊娠反应而出现了新的偏食习惯,无论哪种偏食都会造成营养不平衡,对胎儿成长和母体本身健康极其不利。临床发现,生育畸形胎儿的女性大都在孕期有偏食习惯,本来为保持体形节食,不吃鱼、肉、蛋类,加上妊娠反应强烈,难以进食,使得母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和微量元素,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为实现孕期营养平衡,除要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吃些必要的食品外,要注意食物中的营养比例:多吃瘦肉、鱼、蛋、乳类及豆制品;吃谷物、豆类各种水果、蔬菜;注意各种维生素的平衡摄入;注意摄入含钙、磷、铁、碘等较多的食物。
    P2-5
    目录
    **篇 孕期营养原则
    孕期营养知识
    1 平衡膳食的营养理念
    2 孕后喜食酸味
    3 食量和忌口
    4 营养过剩与偏食
    营养素的特点
    1 蛋白质
    2 脂肪
    3 碳水化合物
    4 维生素
    5 常量元素
    6 微量元素
    7 膳食纤维
    孕前营养储备
    1 孕前营养贮备的理念
    2 饮酒、吸烟影响生育
    3 孕前忌服用的**
    4 有利怀孕的食物
    5 饮食习惯与优生
    6 妊娠前丈夫饮食
    7 营养贮备与饮食习惯
    食在妊娠期
    1 孕期忌食
    2 妊娠期饮水
    3 上班族孕期营养调配
    4 补充DHA
    5 孕期适宜搭配食用的食物
    6 妊娠期不可乱用补品补药
    第二篇 妊娠早期营养(1-12周)
    妊娠第1周
    妊娠第2周
    妊娠第3周
    妊娠第4周
    孕期**月概要(1~4周)
    妊娠第5周
    妊娠第6周
    妊娠第7周
    妊娠第8周
    妊娠第二月概要(5~8周)
    妊娠第9周
    妊娠第10周
    妊娠第11周
    妊娠第12周
    妊娠第三月概要(9~12周)
    第三篇 妊娠中期营养(13-28周)
    第四篇 妊娠晚期营养(29-40周)
    第五篇 孕期实用食疗
    附录
    编辑推荐语
    孕育健康的宝宝需要周详、妥当的计划。本书以科学的角度,感性的笔触,辅以孕期妇女所需营养的食物照片,让你不但可以获得实用知识,还能分享科学饮食和健康理念所带来的幸福快乐之感。步上美好的孕育健康宝宝之路,从这里开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