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电工技术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电工技术

  • 作者:鹿晓力
  •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404311
  •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1日
  • 页数:273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由鹿晓力主编的《电工技术》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电
    工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
    《电工技术》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
    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法;相量分析法、相量图在交流电路中的
    应用及交流电路中功率的计算;三相电路的特征及三相电路中线电压、线
    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及三相功率的计算;变压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的基本构造和转动原理及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启动、反转及
    调速和制动的基本方法;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原理及其控制作用,三相异
    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结构和工
    作过程,并具体介绍了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工业企业供电及**用
    电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以及测量方法等。每章有大量的
    练习题、例题和习题,以及本章小结,便于读者自学。
    全书在覆盖上述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编者多年来
    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体会,对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作了较大范
    围的整合。书中内容新颖,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既注重基本
    原理必要
    文章节选
    由鹿晓力主编的《电工技术》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电
    工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
    《电工技术》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
    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法;相量分析法、相量图在交流电路中的
    应用及交流电路中功率的计算;三相电路的特征及三相电路中线电压、线
    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及三相功率的计算;变压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的基本构造和转动原理及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启动、反转及
    调速和制动的基本方法;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原理及其控制作用,三相异
    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结构和工
    作过程,并具体介绍了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工业企业供电及**用
    电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以及测量方法等。每章有大量的
    练习题、例题和习题,以及本章小结,便于读者自学。
    全书在覆盖上述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编者多年来
    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体会,对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作了较大范
    围的整合。书中内容新颖,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既注重基本
    原理必要的讲解,又力求突出工程上的适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技术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
    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绪论
    O.1 电工学课程的任务
    O.2 电工学的作用
    0.3 学习电工学的方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1.2 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路的基本状态
    1.2.1 有载状态
    1.2.2 开路状态
    1.2.3 短路状态
    1.3 基尔霍夫定律
    1.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I)
    1.4 电路中的电位
    1.5 常用元件的时域伏安特性
    1.5.1 电阻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5.2 电容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5.3 电感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6 非线性电阻电路
    1.6.1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6.2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
    2.1.2 电阻的并联
    2.2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
    2.2.2 电流源
    2.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2.4 受控电源
    2.3 支路电流法
    2.4 节点电压法
    2.4.1 诺尔曼定理分析法
    2.4.2 多节点的电路电压法
    2.5 叠加定理
    2.6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6.1 戴维南定理
    2.6.2 诺顿定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3.1 电路的暂态及换路定则
    3.1.1 暂态电路的概念
    3.1.2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确定
    3.2 RC电路的响应
    3.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2.2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2.3 RC电路的全响应
    3.3 RL电路的响应
    3.3.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3 RL电路的全响应
    3.4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3.5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3.5.1 微分电路
    3.5.2 积分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4.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3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正弦交流电路
    4.3.1 电阻电路
    4.3.2 电感电路
    4.3.3 电容电路
    4.4 RLC串联交流电路
    4.4.1 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4.4.2 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4.5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4.5.1 阻抗的串联
    4.5.2 阻抗的并联
    4.6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4.7 功率因数的提高
    4.7.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4.7.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4.8 电路谐振
    4.8.1 串联谐振
    4.8.2 并联谐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三相电路
    5.1 三相电源
    5.1.1 对称三相电源
    5.1.2 三相电源的星型连接
    5.1.3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
    5.2 负载星型连接的三相电路
    5.2.1 三相负载Y形连接有中线(Y―Y0)
    5.2.2 三相负载Y形连接无中线(Y―Y)
    5.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5.4 三相功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变压器与交流电动机
    6.1 变压器
    6.1.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6.1.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1.3 变压器的特性
    6.1.4 几种常用变压器
    6.1.5 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6.3.1 旋转磁场
    6.3.2 电动机的转动原理和转差率
    6.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6.4.1 定子电路
    6.4.2 转子电路
    6.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6.5.1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6.5.2 机械特性曲线
    6.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6.6.1 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6.6.2 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6.6.3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6.6.4 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6.6.5 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6.7 单相异步电动机
    6.7.1 电容分相式异步电动机
    6.7.2 罩极式异步电动机
    6.7.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7.1 常用控制电器
    7.1.1 开关
    7.1.2 熔断器
    7.1.3 接触器
    7.1.4 继电器
    7.2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线路
    7.2.1 全压直接启动线路
    7.2.2 顺序控制线路
    7.2.3 正反转控制线路
    7.2.4 行程控制线路
    7.2.5 时间控制线路
    7.2.6 控制线路的设计与检修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8.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8.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8.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及特点
    8.1.3 PLC的主要功能
    8.1.4 PLC的性能指标
    8.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2.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8.2.2 可编程控制器的资源与编程语言
    8.2.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8.3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
    8.3.1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结构
    8.3.2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基础知识
    8.4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
    8.4.1 PLC应用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8.4.2 PLC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8.4.3 PLC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
    8.4.4 常用程序分析
    8.4.5 PLC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工业企业供电及**用电
    9.1 电力系统
    9.1.1 电力系统概述
    9.2 工业企业配电
    9.2.1 低压配电线路的结构
    9.3 **用电
    9.3.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9.3.2 人体触电方式
    9.3.3 防止触电
    9.3.4 接地和接零
    9.4 节约用电
    第10章 电工测量
    10.1 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与类型
    10.1.1 电测量指示仪表
    10.1.2 数字仪表
    10.1.3 比较仪器
    10.1.4 电工仪表的表面标记
    10.1.5 型号
    10.2 电流与功率的测量
    lO.2.1 电流的直接测量法
    10.2.2 电流的间接测量法
    10.2.3 功率表的正确接线
    10.2.4 功率表量限的选择
    10.2.5 功率表的正确读数
    10.2.6 三相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测量方法
    10.3 万用表与兆欧表
    10.3.1 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
    10.3.2 万用表的测量原理
    10.3.3 兆欧表的结构
    lO.3.4 兆欧表的工作原理
    10.3.5 兆欧表的使用
    10.3.6 DT830型数字万用表
    10.4 电桥测量电阻、电容与电感
    10.4.1 用电桥测量电阻
    lO.4.2 用电桥测量电容
    10.4.3 用电桥测量电感
    10.5 非电量的电测法
    10.5.1 pH值测量仪
    10.5.2 氧化还原电位测量仪
    10.5.3 导电性测量装置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目录
    绪论
    O.1 电工学课程的任务
    O.2 电工学的作用
    0.3 学习电工学的方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1.2 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路的基本状态
    1.2.1 有载状态
    1.2.2 开路状态
    1.2.3 短路状态
    1.3 基尔霍夫定律
    1.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I)
    1.4 电路中的电位
    1.5 常用元件的时域伏安特性
    1.5.1 电阻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5.2 电容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5.3 电感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6 非线性电阻电路
    1.6.1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6.2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
    2.1.2 电阻的并联
    2.2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
    2.2.2 电流源
    2.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2.4 受控电源
    2.3 支路电流法
    2.4 节点电压法
    2.4.1 诺尔曼定理分析法
    2.4.2 多节点的电路电压法
    2.5 叠加定理
    2.6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6.1 戴维南定理
    2.6.2 诺顿定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3.1 电路的暂态及换路定则
    3.1.1 暂态电路的概念
    3.1.2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确定
    3.2 RC电路的响应
    3.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2.2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2.3 RC电路的全响应
    3.3 RL电路的响应
    3.3.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3 RL电路的全响应
    3.4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3.5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3.5.1 微分电路
    3.5.2 积分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4.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3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正弦交流电路
    4.3.1 电阻电路
    4.3.2 电感电路
    4.3.3 电容电路
    4.4 RLC串联交流电路
    4.4.1 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4.4.2 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4.5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4.5.1 阻抗的串联
    4.5.2 阻抗的并联
    4.6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4.7 功率因数的提高
    4.7.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4.7.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4.8 电路谐振
    4.8.1 串联谐振
    4.8.2 并联谐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三相电路
    5.1 三相电源
    5.1.1 对称三相电源
    5.1.2 三相电源的星型连接
    5.1.3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
    5.2 负载星型连接的三相电路
    5.2.1 三相负载Y形连接有中线(Y―Y0)
    5.2.2 三相负载Y形连接无中线(Y―Y)
    5.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5.4 三相功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变压器与交流电动机
    6.1 变压器
    6.1.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6.1.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1.3 变压器的特性
    6.1.4 几种常用变压器
    6.1.5 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6.3.1 旋转磁场
    6.3.2 电动机的转动原理和转差率
    6.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6.4.1 定子电路
    6.4.2 转子电路
    6.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6.5.1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6.5.2 机械特性曲线
    6.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6.6.1 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6.6.2 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6.6.3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6.6.4 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6.6.5 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6.7 单相异步电动机
    6.7.1 电容分相式异步电动机
    6.7.2 罩极式异步电动机
    6.7.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7.1 常用控制电器
    7.1.1 开关
    7.1.2 熔断器
    7.1.3 接触器
    7.1.4 继电器
    7.2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线路
    7.2.1 全压直接启动线路
    7.2.2 顺序控制线路
    7.2.3 正反转控制线路
    7.2.4 行程控制线路
    7.2.5 时间控制线路
    7.2.6 控制线路的设计与检修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8.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8.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8.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及特点
    8.1.3 PLC的主要功能
    8.1.4 PLC的性能指标
    8.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2.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8.2.2 可编程控制器的资源与编程语言
    8.2.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8.3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
    8.3.1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结构
    8.3.2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基础知识
    8.4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
    8.4.1 PLC应用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8.4.2 PLC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8.4.3 PLC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
    8.4.4 常用程序分析
    8.4.5 PLC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工业企业供电及**用电
    9.1 电力系统
    9.1.1 电力系统概述
    9.2 工业企业配电
    9.2.1 低压配电线路的结构
    9.3 **用电
    9.3.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9.3.2 人体触电方式
    9.3.3 防止触电
    9.3.4 接地和接零
    9.4 节约用电
    第10章 电工测量
    10.1 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与类型
    10.1.1 电测量指示仪表
    10.1.2 数字仪表
    10.1.3 比较仪器
    10.1.4 电工仪表的表面标记
    10.1.5 型号
    10.2 电流与功率的测量
    lO.2.1 电流的直接测量法
    10.2.2 电流的间接测量法
    10.2.3 功率表的正确接线
    10.2.4 功率表量限的选择
    10.2.5 功率表的正确读数
    10.2.6 三相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测量方法
    10.3 万用表与兆欧表
    10.3.1 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
    10.3.2 万用表的测量原理
    10.3.3 兆欧表的结构
    lO.3.4 兆欧表的工作原理
    10.3.5 兆欧表的使用
    10.3.6 DT830型数字万用表
    10.4 电桥测量电阻、电容与电感
    10.4.1 用电桥测量电阻
    lO.4.2 用电桥测量电容
    10.4.3 用电桥测量电感
    10.5 非电量的电测法
    10.5.1 pH值测量仪
    10.5.2 氧化还原电位测量仪
    10.5.3 导电性测量装置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由鹿晓力主编的《电工技术》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电
    工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
    《电��技术》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
    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法;相量分析法、相量图在交流电路中的
    应用及交流电路中功率的计算;三相电路的特征及三相电路中线电压、线
    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及三相功率的计算;变压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的基本构造和转动原理及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启动、反转及
    调速和制动的基本方法;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原理及其控制作用,三相异
    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结构和工
    作过程,并具体介绍了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工业企业供电及**用
    电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以及测量方法等。每章有大量的
    练习题、例题和习题,以及本章小结,便于读者自学。
    全书在覆盖上述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编者多年来
    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体会,对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作了较大范
    围的整合。书中内容新颖,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既注重基本
    原理必要的讲解,又力求突出工程上的适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技术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
    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绪论
    O.1 电工学课程的任务
    O.2 电工学的作用
    0.3 学习电工学的方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1.2 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路的基本状态
    1.2.1 有载状态
    1.2.2 开路状态
    1.2.3 短路状态
    1.3 基尔霍夫定律
    1.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I)
    1.4 电路中的电位
    1.5 常用元件的时域伏安特性
    1.5.1 电阻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5.2 电容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5.3 电感元件时域伏安特性
    1.6 非线性电阻电路
    1.6.1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6.2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
    2.1.2 电阻的并联
    2.2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
    2.2.2 电流源
    2.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2.4 受控电源
    2.3 支路电流法
    2.4 节点电压法
    2.4.1 诺尔曼定理分析法
    2.4.2 多节点的电路电压法
    2.5 叠加定理
    2.6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6.1 戴维南定理
    2.6.2 诺顿定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3.1 电路的暂态及换路定则
    3.1.1 暂态电路的概念
    3.1.2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确定
    3.2 RC电路的响应
    3.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2.2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2.3 RC电路的全响应
    3.3 RL电路的响应
    3.3.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3 RL电路的全响应
    3.4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3.5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3.5.1 微分电路
    3.5.2 积分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4.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3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正弦交流电路
    4.3.1 电阻电路
    4.3.2 电感电路
    4.3.3 电容电路
    4.4 RLC串联交流电路
    4.4.1 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4.4.2 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4.5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4.5.1 阻抗的串联
    4.5.2 阻抗的并联
    4.6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4.7 功率因数的提高
    4.7.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4.7.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4.8 电路谐振
    4.8.1 串联谐振
    4.8.2 并联谐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三相电路
    5.1 三相电源
    5.1.1 对称三相电源
    5.1.2 三相电源的星型连接
    5.1.3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
    5.2 负载星型连接的三相电路
    5.2.1 三相负载Y形连接有中线(Y―Y0)
    5.2.2 三相负载Y形连接无中线(Y―Y)
    5.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5.4 三相功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变压器与交流电动机
    6.1 变压器
    6.1.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6.1.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1.3 变压器的特性
    6.1.4 几种常用变压器
    6.1.5 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6.3.1 旋转磁场
    6.3.2 电动机的转动原理和转差率
    6.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6.4.1 定子电路
    6.4.2 转子电路
    6.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6.5.1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6.5.2 机械特性曲线
    6.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6.6.1 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6.6.2 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6.6.3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6.6.4 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6.6.5 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6.7 单相异步电动机
    6.7.1 电容分相式异步电动机
    6.7.2 罩极式异步电动机
    6.7.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7.1 常用控制电器
    7.1.1 开关
    7.1.2 熔断器
    7.1.3 接触器
    7.1.4 继电器
    7.2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线路
    7.2.1 全压直接启动线路
    7.2.2 顺序控制线路
    7.2.3 正反转控制线路
    7.2.4 行程控制线路
    7.2.5 时间控制线路
    7.2.6 控制线路的设计与检修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8.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8.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8.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及特点
    8.1.3 PLC的主要功能
    8.1.4 PLC的性能指标
    8.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2.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8.2.2 可编程控制器的资源与编程语言
    8.2.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8.3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
    8.3.1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结构
    8.3.2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基础知识
    8.4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
    8.4.1 PLC应用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8.4.2 PLC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8.4.3 PLC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
    8.4.4 常用程序分析
    8.4.5 PLC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工业企业供电及**用电
    9.1 电力系统
    9.1.1 电力系统概述
    9.2 工业企业配电
    9.2.1 低压配电线路的结构
    9.3 **用电
    9.3.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9.3.2 人体触电方式
    9.3.3 防止触电
    9.3.4 接地和接零
    9.4 节约用电
    第10章 电工测量
    10.1 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与类型
    10.1.1 电测量指示仪表
    10.1.2 数字仪表
    10.1.3 比较仪器
    10.1.4 电工仪表的表面标记
    10.1.5 型号
    10.2 电流与功率的测量
    lO.2.1 电流的直接测量法
    10.2.2 电流的间接测量法
    10.2.3 功率表的正确接线
    10.2.4 功率表量限的选择
    10.2.5 功率表的正确读数
    10.2.6 三相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测量方法
    10.3 万用表与兆欧表
    10.3.1 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
    10.3.2 万用表的测量原理
    10.3.3 兆欧表的结构
    lO.3.4 兆欧表的工作原理
    10.3.5 兆欧表的使用
    10.3.6 DT830型数字万用表
    10.4 电桥测量电阻、电容与电感
    10.4.1 用电桥测量电阻
    lO.4.2 用电桥测量电容
    10.4.3 用电桥测量电感
    10.5 非电量的电测法
    10.5.1 pH值测量仪
    10.5.2 氧化还原电位测量仪
    10.5.3 导电性测量装置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