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幼稚时代
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予生于彼多罗岛(Pedro Island)之南屏镇。镇距澳门西南可四英里。澳门,葡萄牙殖民地也。岛与澳门间,有海峡广半英里许。予第三,有一兄一姊一弟。今兄弟若姊俱已谢世,惟予仅存。(按先生于一九一二年逝世,著书时为一九00年①)
一八三四年,伦敦妇女会议在远东提倡女学。英教士古特拉富②之夫人(Mrs.Gutzlaff)遂于是时莅澳,初设一塾③,传授女生。未几复设附塾,兼收男生。其司事某君,予同里而父执④也,常为予父母道古夫人设塾授徒事。其后予得入塾肄业,此君与有力焉。惟是时中国为纯粹之旧世界,仕进显达,赖八股为敲门砖,予兄⑤方在旧塾读书,而父母独命予人西塾,此则百思不得其故。意者通商而后,所谓洋务渐趋重要,吾父母欲先着人鞭,冀儿子能出人头地,得一翻译或洋务委员之优缺乎?至于予后来所成之事业,似为时世所趋,或非予父母所及料也。
一八三五年,随父至澳门,人古夫人所设西塾,予见西国妇女始此——时才七龄。当时情形深印脑中,今虽事隔数十年,犹能记忆。古夫人躯干修长,体态合度,貌秀而有威,眼碧色,深陷眶中,唇薄颐方,眉浓发厚,望而知为果毅明决之女丈夫。时方盛夏,衣裳全白,飘飘若仙,两袖圆博如球,为当年时制。夫人御此服饰,乃益形其修伟。予睹状,殊惊愕,依吾父肘下,逡巡⑥不前。 《醒狮丛书》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在这里我想说几句话。
1997年冬,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郭孟良先生和张燕萍女士风尘仆仆从郑州来到上海,邀我主编一套有关介绍近代思想家名著方面的丛书,想以此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近代国情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贡献。他们都是事业心很强的人,想法非常好。其实,江泽民主席近几年来一直要求我们加强近代史的学习,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的编辑计划得到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鉴于此,我虽不才,*后还是答应下来了。这是我要说的**点。
其次,我想要说的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什么要不惜花大力出版这类盈利不多的著作呢?我想自有他们的远见卓识和一番道理。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历史研究乃至出版计划,往往都是从现实社会需要出发,再到历史中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