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创造力百科全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创造力百科全书)

  • 作者:[美] 霍华德• 加德纳 沈致隆 崔蓉晖 陈为峰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52400
  •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1日
  • 页数:384
  • 定价:¥6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厚积薄发,纵观科学与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加德纳从20世纪各个领域*伟大的开创者入手,聚集7位大师——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创造力喷薄而发的鼎盛年代,《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的崭新视角在于,并非关注他们成名之后的光环,而是聚焦他们创造力爆发的青年时代。作者让我们认识到创造力的7项主要智能——自我认知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以及人际智能,每位大师对焦一种智能,揭示了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和创造过程。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用七位大师展现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本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展示了将这七种智能发挥至**的人。《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是创造力研究中*系统、*全面的成果之一。
    文章节选
    家庭背景和童年
    从某个角度来说,弗洛伊德出生的家庭背景并没有多少对他有利的地方。他出生在维也纳东北150英里的摩拉维亚 (Moravia) 地区,有5000居民的弗莱贝格镇(Freiberg)。他是犹太人,当时的奥匈帝国对犹太人并不友好。他的父亲雅各布(Jakob)在生意上不顺利,经济不宽裕,结过两次婚(与弗洛伊德母亲结婚时年龄比妻子大一倍),要抚养两个妻子所生的七个子女,有个孙女和弗洛伊德的年龄几乎一样大。除了上述这些不利条件,在其它许多方面弗洛伊德却是幸运的。他作为母亲的**个孩子,得到了母亲特别的关爱。弗洛伊德70岁的时候,他母亲还健在。他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保姆。弗洛伊德还有一点幸运,在他的成长阶段,反犹太主义暂时处于低潮。
    弗洛伊德是一个天资非常聪颖的孩子,或许这一点*重要。实际上,在本书的七位创造大师中,他的学术能力大概是*强的。他说:“中学阶段我在班级里连续7年名列前茅,我很满意那里的特别待遇,因为我通过任何考试都不费吹灰之力”。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尽量满足弗洛伊德的需要,他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架,自己的餐厅,不必与家庭其他成员一起进餐。当他的姐妹练习钢琴打扰了他,家人就把钢琴搬出房子。
    在勤奋好学的同时,弗洛伊德似乎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他喜欢户外活动,是一个很不错的徒步旅行者、游泳健将、滑冰运动高手。除了大家庭之外,他有很好的朋友圈。他着迷于军事,如果不是犹太人,弗洛伊德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军官。他对正式的宗教接触较少,但是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犹太人,对圣经和其他的犹太知识非常了解,痛恨反犹太主义者的言行。
    当时奥匈帝国的首都自由程度在提高,作为一名有天赋的犹太青年,弗洛伊德显然是他所在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他的父亲震惊于弗洛伊德的天赋,曾说:“我的弗洛伊德的小脚趾(原话如此),比我的大脑还聪明。”因此,在职业上他的父亲给了弗洛伊德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一个野心勃勃的犹太青年弗洛伊德来说,虽然犹太血统使他从军和从政都不太可能,但还有法律、科学,以及医学等其它学术领域可以选择。弗洛伊德本来朝着法律方向发展,但他接触到歌德的文章《自然》(On Nature)以后,情况发生变化。《自然》是对天地万物的盛大赞歌,把自然描绘成养育万物的母亲,这促使弗洛伊德转而学习医学,并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家。
    弗洛伊德的广博才能
    在他的自传中,弗洛伊德说:“我早年对医生的职业和工作没有特别的偏好……更确切地说,我只是被某种求知欲牵引着。”这是一个保守的陈述。从他高中毕业到获得医学学位的八年期间,弗洛伊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的阅读范围极为广泛:圣经、古典作品、莎士比亚的德文和英文作品,塞万提斯、莫里哀、戈特霍尔德?莱辛,歌德以及席勒。他掌握了英语和法语,为了阅读塞万提斯的原著,还自学了西班牙语。出于对艺术和戏剧的喜好,他观看了许多展览和演出,并发表了尖锐的评论。他曾一度对哲学感兴趣,阅读了主要哲学家的著作,将约翰?穆勒的著作翻译成德文,选修了维也纳大学受人尊敬的、对心理学有特别兴趣的哲学家——弗兰茨?布伦塔诺三年的课程。弗洛伊德也没有忽视科学领域,他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以及这一时期*重要的科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作品。
    从弗洛伊德写给密友埃米尔?弗拉斯(Emil Fluss)、爱德华?希尔博斯坦(Eduard Silberstein)以及未婚妻玛莎?伯奈斯(Martha Bernays)的信中可以看出,他饱含热情地对人类心理进行了敏锐探索。弗洛伊德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活跃、热情、聪明的年轻人,有时候言语辛辣尖刻,野心勃勃,可是有时候也喜欢自我嘲讽。凭借着高度发达的想象力,他能创作出景象、角色、习俗、人物,让思想在诗歌的幻境中自由翱翔。他能够用几种语言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写出鲜活的剧本。他的思维是跳跃性的,经常从文学到艺术、从科学到哲学、从个人到职业、政治甚至到整个世界,在它们之间频繁转换。从他的通信来看,他此时已经是一个老师了。他在信中重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向对方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探讨如何将知识综合起来。人们可以推断,与弗洛伊德通信的人从这些书信中都受益匪浅。
    弗洛伊德在自传中指出,他对人的关注胜过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类充满弱点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研究的强烈兴趣,进行了不可思议的、复杂精细的思考。弗洛伊德写下了许多关于家庭、朋友和陌生人的文稿,有包含具体细节的,有让人欢笑的,有简短片段的,有长达数页的,有相当于一个小故事的。在一篇散文中,他描述了和某个严厉教授的相遇,描述了某个雄心勃勃、娶了老板女儿的犹太医生的梦境,描述了某个**却陷入苦恼的朋友的自杀事件。他还提出了一些如何处理紧张家庭人际关系的建议,并且也不遗余力地剖析自己的情绪、野心和内心的冲突。
    阅读这些信件后,弗洛伊德给自己设立的远大的目标,很容易让人感到震撼。年轻的弗洛伊德确信,他在有生之年一定能取得重大成就。他当时思考的,不是能否取得成就,而是将在哪个领域建功立业的问题。说到这里我要重申,弗洛伊德在本书研究的七位创造大师中,是*雄心勃勃、*信心满满的人物代表。
    弗洛伊德对谜语和难题的痴迷,同样值得关注。弗洛伊德喜欢认真思考一些悖论,直到想出解答的方法。他苦苦思索,不断提出一些有关存在的问题,如为什么他和他的未婚妻必须经受多年分离的考验?如何即使贫穷也能快乐地生活?人们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即使获得成果的希望渺茫,某些人还愿意在实验室艰苦地工作数个月?女人们是否能够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矛盾?
    弗洛伊德因自己没有惊人的记忆力或大脑,也流露出遗憾之情。弗洛伊德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并不突出,对音乐的敏感度也有限,但他能很好地从事范围很广、学科跨度很大的人文和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其他杰出的学者不同,他不拒绝人际交往。从资料来看,弗洛伊德的交际能力很强,朋友众多,还是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者和忠实的家庭成员。在我看来,弗洛伊德极富语言智能和人的认知智能。在他完成学业的时候,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世界处在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他又生活在世界文明**之一的城市,和有影响力的导师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几乎有着无限的选择的可能性。
    目录
    **部分 如何认识创造力
    第1章 各个领域的大师与创造力 如果我们能理解导致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创造力,我们将会更清楚地知道,更广泛意义上的创造力是如何形成的。 第2章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 我们所关注的是,创造大师个人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他们创造力的实践领域与周围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
    第二部分 7位20世纪*具创造力的大师
    第3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认知智能 特立独行
    中青年时期对弗洛伊德来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曾说,“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癖好、没有强烈的激情,是无法活下去的……我已经找到了……它就是心理学。” 第4章 爱因斯坦——逻辑-数学智能 永保童心
    16岁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当时*有预见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和一束光一起做等速运动,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人能否超越光速? 小结1 第5章 巴勃罗?毕加索——空间智能 超越神童
    毕加索厌恶上学,尽可能逃学,即使被迫去上学,在班级里的成绩也很差。“就像其他孩子开始学写A、B、C等字母一样……绘画永远是毕加索与人对话的**方式。”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但毕加索的声誉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第6章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智能 音乐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上的纠纷,从一开始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特征和标记。作为一个**主义者,尽*大可能地控制局面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像独断专行的军事**,以至于乐队指挥和演员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第7章 托马斯?艾略特——语言智能 文化边缘的大师
    艾略特毅然决然选择了边缘化的生活状态。他成了一个就读于哈佛的美国中西部人,一个永远移居国外的美国人,一个从事银行业的知识分子,一个艺术家中的保守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中的禁欲者,无神论者中的教徒,哲学家中的诗人,诗人和戏剧家中的哲学家,创作出诗歌的剧作家。 小结2 第8章 玛莎?格莱姆——身体-动觉智能 美国舞蹈的兴起
    格莱姆20岁才开始学习舞蹈,对于想成为舞蹈家的人来说,年龄太大了。格莱姆曾说:“今天的生活节奏急迫,充满尖锐的矛盾,各种波折此起彼伏,人心浮躁……,那就是我的舞蹈所要表达的东西。” 第9章 圣雄甘地——人际智能 民族精神**
    甘地八九岁的时候,就会去调解长辈之间的争端,这在一般人看来,显得有几分荒唐可笑。成年后的甘地似乎没有认识到,有些人邪恶得不可救药,他竟然直接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请求希特勒改变他的策略。 小结3 第三部分 创造力的普遍规律
    第10章 跨领域的创造力 从个人因素、社会心理、相关领域和评估系统四个层面,对七位创造大师进行比较,揭示了创造力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边缘化的状态、儿童特征的表现、创造力的10年法则、学术知音的支持、与家庭成员关系的疏远。
    后记 现代和后现代

    译者后记 科学与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编辑推荐语
    作者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心理学大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被誉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科学家”。
    聚集7位大师——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创造力喷薄而发的鼎盛年代,而非他们成名之后的光环,带给你看待大师们的崭新视角。
    用七位大师展现多元智能理论,本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展示了将这七种智能发挥至**的人。
    作者好友——沈致隆教授亲自主持翻译并审校,沈致隆教授从1994年起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亲自翻译和主编了本书作者10部作品的中译本。
    心流理论之父——希斯赞特米哈伊、《新闻周刊》《新科学家》联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