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Studies of Henan in the 20th Century)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Studies of Henan in the 20th Century)

  • 作者:杨育彬 袁广阔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16291
  • 出版日期:1997年01月01日
  • 页数:756
  • 定价:¥21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世纪,是河南考古产生和辉煌发展的世纪。二三十年代,渑池仰韶遗址和安阳殷墟的发掘,诞生了中国的考古学。一个世纪以来,在河南有许多震撼世界的重大发现。南召猿人的发现,扩大了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的地域;裴李岗文化的发现,找到了仰韶文化的渊源;龙山晚期诸城址的发现,已露出了文明的曙光:二里头文化的发现,是探索夏文化的重大突破;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灿烂的青铜文化,可谓惊世绝伦,甲骨文的大量发现,更是证实了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汉代诸冶铁遗址的发现,代表了当时处于****水平的生产技术;唐宋时的三彩、汝瓷、钧瓷等器物,异彩纷呈,名满天下。在考古学的研究中,安阳后岗“三叠层”是考古地层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洛阳中州路的器物分期是考古类型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所有这些考古发现与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河南考古资料也将成为重要的依据和标尺。《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对河南考古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世纪性回顾与总结,不仅对华夏文明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也可望对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章节选
    一位彪炳千秋的历史巨人曾经这样说过:“什么都可以藐视,唯独黄河不能藐视,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哪!”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摇篮,河南就是摇篮里的一颗明珠。她北依河北、山西,南靠湖北,东面与山东、安徽为邻,西边与陕西接壤,位居中原**,扼东西南北交通之要冲。全省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环抱,东部为大平原。黄河自陕晋边境折向东流,横贯河南北部,在中条山和崤山之间穿过三门峡,形势险要,出峡后至孟津以东流入华北平原。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南部。可谓群山起伏,大河纵横,平原辽阔,深得天时地利之便。
    河南简称豫,夏代属“九州”中的豫州,夏都阳城、斟郡、帝丘、原、老丘等都在河南。商代为京畿地区,商的建都和几次迁都,如汤居毫、仲丁迁隞、河亶甲迁相、祖乙迁邢、盘庚迁殷等,大多在河南。西周时在洛阳建立王城,管、蔡、卫、陈、宋等大批封国皆在河南。春秋时政治**由陕迁豫,北有晋,南有楚,郑、宋、卫在其中。到了战国,韩、魏、楚在河南形成鼎立之势。秦时于河南置三川郡、陈郡、河内郡,还有南阳郡、砀郡的大部,以及东郡、邯郸郡、衡山郡、九江郡的一小部分。西汉时期河南占有司隶、豫州、兖州的大部分或一部分,以及冀州、扬州、荆州的一部分。东汉时期这一带的州、郡之治基本未变,只是都城由长安迁到了洛阳。三国魏和西晋、北魏的都城亦在洛阳。隋在洛阳建东都。唐因之在河南置都畿道,并占有河南道、河北道、山南东道、淮南道的一部分。五代时期的都城,分别在洛阳或开封。北宋时都城在开封,于河南置京畿道、京西北路,还占有京西南路、永兴军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京东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的一部分。元代置河南江北行省,豫北地区属中书省。明、清至今均为河南省。
    河南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方神奇的热土上。日月交替,沧桑更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由于战争的频仍,王朝的兴衰,人民的迁徙,河南又成为民族交融汇合的熔炉。漫长的历史岁月,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被掩埋在地下,散落于荒烟蔓草之间。 河南位于华夏**黄河母亲的怀抱,是全国的文物大省之一。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活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寒暑交替,沧海桑田,源流有宗,衍变有绪。年复一年的历史岁月,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现存原始洞穴、古聚落址、古经幢、古桥、古长城、古栈道和其它古代建筑、石窟造像及其它石刻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达3万余处;全省征集和发掘出土青铜器、玉器、瓷器、陶器、骨器、蚌器、象牙器和其它类的文物近130万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展示了我们祖先的光辉创造,描绘出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它们以自己的真实性和形象性给人民以深刻的教育,帮助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提高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20世纪,是河南考古产生和发展的世纪,春华秋实,硕果累累。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1928~1937年安阳殷墟的发掘,1932年浚县大赉店遗址的发掘,1932~1933年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的发掘,1933~1934.年浚县刘庄、巩县塌坡和马峪沟、广武青台等遗址的发掘,1935年汲县山彪镇、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发掘,1936年商丘、永城的造律台、黑孤堆、曹桥诸遗址的发掘,还有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种种发现,可以说是浓缩了中国考古学的精华,记录了老一辈考古学家栉风沐雨的历程。
    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文物考古事业也如日中天,万紫千红。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在河南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为解决某些重要的学术问题,也进行了少量的主动发掘。有很多的重要考古发现。
    在河南西部、西南部,以及北部和南部,发现了一批旧石器时代遗存。尤其是南召杏花山猿人化石的出土,更显示了河南也是猿人生活的沃壤,扩大了我国旧石器分布的地域。上百处属于新石器时代偏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调查,裴李岗、莪沟、石固、贾湖、中山寨等遗址的发掘,出土物中有龟甲、骨器和石器上的契刻符号和至今仍可吹奏的七孔骨笛,令人叹为观止。
    目录

    导论
    **章概述

    第二章旧石器时代
    一、发现与研究
    二、古人类化石
    (一)淅川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
    (二)南召猿人化石
    (三)卢氏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三、旧石器地点和洞穴遗址
    (一)旧石器地点
    (二)旧石器洞穴遗址
    (三)细石器的发现

    第三章新石器时代
    一、裴李岗文化
    (一)裴李岗文化的发现与分布
    (二)裴李岗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典型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四)裴李岗文化的研究
    二、仰韶文化
    (一)仰韶文化的发现与认识
    (二)仰韶文化典型遗址
    (三)仰韶文化的类型与分期
    (四)仰韶文化的聚落特征
    (五)仰韶文化的埋葬习俗
    (六)仰韶文化的经济形态与社会性质
    (七)人种学和体质人类学研究
    (八)生态环境与气候的研究
    三、河南境内的屈家岭文化
    (一)发现发掘状况与分区
    (二)豫西南区
    (三)豫南区
    (四)豫中地区
    四、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
    (一)发现与分布状况
    (二)典型遗址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
    (四)河南境内大汶口文化的初步认识
    五、河南龙山文化
    (一)发现状况
    (二)河南龙山文化早期
    (三)河南龙山文化中晚期的主要类型
    (四)河南龙山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经济面貌

    第四章夏商时代
    一、夏文化探索
    二、偃师二里头遗址
    (一)1号宫殿的发掘
    (二)2号宫殿的发掘
    (三)二里头遗址其它遗存的发现
    三、偃师尸乡沟商城
    (一)偃师尸乡沟商城的考古发现
    (二)偃师尸乡沟商城的始建年代
    (三)偃师尸乡沟商城的性质
    四、郑州商城
    (一)郑州商城的发现和布局
    (二)郑州商城的宫殿建筑
    (三)郑州商城的手工作坊
    (四)郑州商代墓葬
    (五)郑州商城的其它考古发现
    (六)郑州商代二里岗期文化的分期
    (七)郑州商城的年代
    (八)郑州商城的性质
    五、安阳殷墟
    (一)殷墟发掘概述
    (二)殷墟的范围和布局
    (三)殷墟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
    (四)殷墟的手工作坊遗址
    (五)殷墟的王陵和其它墓葬
    (六)殷墟甲骨文科学发掘与研究
    (七)殷墟文化的分期
    (八)有关殷墟性质的争论
    六、商代的其它考古发现

    第五章两周时代
    一、西周洛邑城址的探索
    二、西周墓葬
    (一)洛阳地区的西周墓葬和车马坑
    (二)三门峡虢国墓地
    (三)平顶山应国墓地
    (四)辛村卫国墓地
    (五)其它地区的西周墓葬和青铜器的发现
    三、东周各国都城遗址的勘探和发掘
    (一)洛阳东周王城
    (二)新郑郑韩故城
    (三)上蔡蔡国故城
    (四)潢川黄国故城
    (五)淮滨期思故城和固始北山口故城
    (六)淇县朝歌故城
    (七)淮阳陈楚故城
    (八)偃师滑国故城
    四、东周各国其它城邑的勘察
    (一)登封阳城
    (二)宜阳故城
    (三)鄢陵故城
    (四)辉县共城和濮阳戚城
    (五)信阳楚王城
    (六)商水扶苏城
    五、温县盟誓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六、东周墓葬
    (一)洛阳王城内外的东周墓葬
    (二)畿内地区的檀国墓葬
    (三)魏国墓葬
    (四)郑、韩两国墓葬
    (五)楚国墓葬
    (六)其它方国墓葬
    七、有关东周史实的重要铜器的发现与研究
    八、东周金属铸币的发现

    第六章秦汉时代
    一、秦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一)泌阳秦墓
    (二)三门峡秦墓
    (三)郑州岗杜秦墓
    (四)洛阳孙旗屯秦墓
    (五)其它地区秦墓及文物
    二、西汉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一)西汉城址
    (二)西汉墓葬
    三、东汉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一)东汉城址
    (二)东汉墓园遗址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代
    第八章隋唐五代
    第九章宋金元明时代
    第十章20世纪河南考古大事记
    编后记
    英文提要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