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那么好吗?那是你所要的吗?你准备好了怎样得到它吗?那就去争取吧!请保持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向生活索取你梦寐以求的东西吧。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这一建议充满了某种积极的、神奇的力量。既然什么都可能得到,你可要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迈达斯曾奢望点石成金,希望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变成一尊金像。仔细想一想,你就会明白,你曾经有过许多愿望、许多理想,但是你没有去争取。其实只要你敢于追求、不放弃,你*终会获得成功的。
去追求吧。但首先要考虑一下,它有那么好吗?那是你想要的吗?你是否做好了——出于良好的动机——拥有它的准备呢?
生活中许多丰厚的回报,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永远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因为人们从没有提出过要求。还因为这一道理是如此的简单,你我几乎都没��注意到这一点。然而,它的确是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婴儿则深谙此道,他们用哭闹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偶尔的失败和挫折却让怀疑和否定一切的情绪慢慢扎根于我们的心中。
珍妮?弗罗曼,哥伦比亚布罗道演员协会的歌星,就从未放弃过童年时期形成的、积极求胜的法宝。她曾回忆起自己在密苏里大学就读时的一件小事。按照校方规定,学生不能旷课前往圣路易斯听歌剧。而任何人若想离开校园,或是外出探望亲朋好友,就必须事先获得校方的批准。珍妮在圣路易斯根本没有朋友。于是,她就直接去找系主任,说明自己的想法。系主任马上肯定地告知她,他不会为了珍妮一己之便而修改学校的规章制度。其实,系主任早已为珍妮热切的恳求所打动,他随后微笑着邀请她作为他和他太太的贵客,一起去欣赏歌剧。她就这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许这只是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一次幸运的例外。可能吧,但珍妮?弗罗曼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她领悟到了积极生活的力量。她开始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二战期间,珍妮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一次撞机事件中身心备受伤害。她渴望回家,可是当时交通不畅。她面前所有的门似乎都关上了。后来,她给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信中描述了自己身处的困境,请求总统想办法能让她回家**。*后,她连收拾行李的时间都没有就坐上了总统专门为她预定的飞机。
是的,那也许仅仅是一次幸运的例外!可你又作何解释呢?回到家乡后,珍妮经历了一系列的手术,身体康复后她又开始想要买一辆汽车。别人告诉她,这个想法真是太疯狂了,要知道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等着买车,而且出价要比实际价格高出好几百美元。珍妮找到那家汽车生产厂商总裁的名字,给这位素昧平生的人写信说,她想要买一辆该公司生产的汽车。她得到了什么回复呢?只有一个问题——您喜欢什么颜色的车?
珍妮?弗罗曼知道,一个人可以通过请求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一贯坚持这种“我一定能赢”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假设她是一个否定自我或者是一个消极的人,那她就听不成歌剧,也不能幸运地回到家中并及时**身上的伤痛,更买不到自己想要的轿车了。她没有说“我不行”,尽管人们常常这样说,也许他们本意并非是说,我不行,我真的不想自找没趣。
任何人偶然间都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有时候,我们的要求太多,而有些时候的要求又有些过分,然而一旦放弃了我们又心有不甘。很显然,我们不能指望自己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可是,如果我们像珍妮?弗罗曼当年一样,像那些屡有成功经验的人们一样,抱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放手一试,我们就完全有可能拥有生命中*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