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平原来的论文在古琴和琵琶两种乐器的比较中做得比较好,他对古琴作了历史性梳理,对琵琶也作了充分的考证。到唐代,为什么会有古琴的衰落和琵琶的兴盛,他是有几点结论的,这些是他的新观点,比如古琴在唐代衰落,琵琶在唐代兴盛;民族融合在大的历史背景中促进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发展又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他对古琴的美学观念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对琵琶的兴盛也有一些新的发现。
柏平这次对论文作了比较丰富的充实,比如打击乐器加进了三种,钟、鼓、磬,这三件乐器要写好都有一定的难度,他找了许多的资料,如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去查阅《中国文物大系》,还有其它有关打击乐器的书籍,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是很有收获的。在补充的材料中,他还将乐器在各朝代的概况,作了一个总览。这样对唐代乐器概况也有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位,因为是管窥,所以不仅要窥前代,还要比较后来的时代,前代管窥了多少,后代管窥了多少,前后综合就知道它的意义之所在了。
其次,柏乎在论文中强化了民族融合的视角。从民族融合这个角度宋探讨唐代胡乐兴盛这个路子是正确的,方向是对的。这样唐代音乐的来龙及去脉就比较容易把握了,比如七部乐、九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