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儿童语文学习的花期
薛法根
有人说:“无论是色彩斑斓的月季,还是傲霜斗雪的腊梅,都有自己的花期。”在它们的花期里,是否开花,开得如何,决定着花儿是否能实现一株花的价值。在它们的花期里,如果开花,如果努力开花,月季也好,腊梅也罢,甚至是*不起眼的野花,都能散发属于自己的幽香。开花,决定着花儿的人生。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童年,确实是学习的*美好的阶段,而童年的语文学习则几乎决定着儿童阅读的一生。
正由于童年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童年,就是儿童语文学习的花期。把握好这个花期,儿童的阅读生命才能灿烂如花。作为儿童的导师,在他们语文学习的花期里,我们应该给予儿童属于他们的语文,即童年语文。很少有人以郑重的态度提出“童年语文”这个概念,而李建华老师却在他新书的封面上,以清秀的楷体书写了“童年的语文”,不,不止童年的语文,在这五个字前李老师还叠加了一个词语:捍卫。听过追寻,听过守望,但还**次听到有人把“捍卫”和“童年的语文”相结合。这或许是李老师在以自己15多万字的书稿来表明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张,更或许是在表达自己的一种决心:让儿童享受到真正的童年的语文。
童年的语文,应该是以“儿童”为主体的。书页开篇,李老师就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主体性教学,选择性教学,互动对话。他的可贵之处在于除了提供生动鲜活的案例外,还呈现了自己思考沉淀后的理论探索。“激发主体主动参与引发主体主动探求启发主体主动完善开发主体主动发展”,这是主体性教学流程;“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方法方式的选择,学习内容的选择,作业练习的选择”,这是学生喜爱的“自助餐”;“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重要策略。一个教学行为的背后就是一种教学思想,细读李老师的每个教学行为,你就会发现他所有的教学行为都书写了一个词汇:儿童。无论是主体性教学,还是选择性教学、互动对话教学,再或者是换个话语表述,都体现了李老师的教学理念:语文学习是儿童的。以儿童为主体的语文学习会根植进儿童的生命。
童年的语文,应该让儿童在言语的国度里尽情畅游。我一贯认为,一篇课文写什么,其实每个学生拿到课文都会有自己多多少少的阅读所得,并不一定全,但**不是零的起步。所以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关注“如何转播信息”的信息。读着李老师的书,我又一次肯定了这一观点。很少有老师提出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并把平时老师忽略的甚至是不屑的问题分析得深入浅出:“深入文本,让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价值:就语文而言,要求深入挖掘典型的有特色的文本语言,如语言的亮点文中写得精彩的优美规范的富含情理意趣的语言精品;语言的空白点作者的弦外之意、韵外之致的点睛之笔或主旨所在的语言文字;语言的情感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奋的情感共鸣的语言文字等媒介。”这些是李老师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学习作者见物思人、例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人方法。”“在学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生动的表达方法,积累自己喜爱的美词佳句并尝试运用。”……积累运用,学习写作方法,这是在他制定的教学目标中*常见的表述。不言而喻,在李老师的语文教学中,言语的学习是教学重要价值之一。
童年的语文,应该是趣味盎然的。因为,快乐的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评论家班马先生说,游戏精神其实也就是“玩”的精神。语文学习首先要给孩子乐趣,要让孩子在语文中找寻到快乐的元素。细品李老师的作文教学,会发现作文真的是一件欢欣的事。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在巧妙有趣的游戏里,“为什么写”、“怎么写”、“写成什么样”这些问题,轻轻松松迎刃而解。特别是李老师“小学高年级画写联姻的实践与思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别样的语文学习大门。形式的多样、时间的把握、内容的丰富,决定画写联姻的灵活性,更决定了层层递进的画写联姻基本构架,能成功**学生迈向语文学习的彼岸。它顺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满足了小学生的成就欲,促进了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语文难道能说不是童年的语文?
不能与童年的语文相遇在童年的季节里,这将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让我们在童年这个迷人的花期里,做一只赶花的蜜蜂。让我们也能和李老师一样,用*诚挚的态度表明自己的决心:捍卫童年的语文!因为,童年,是儿童语文学习的花期。
2013年2月于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