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与母亲的肌体接触
人们一直以为初生的婴儿什么都看不见。其实不然,婴儿即便是刚出生也看得见东西。
出生后30分钟左右,婴儿就会睁开眼睛,悄悄地躺着。当我紧紧注视婴儿眼睛的时候,他滴溜溜转动的眼瞳突然停止了转动,一瞬间只朝着我的脸看。这时,当我的眼睛朝左方转动时,婴儿的眼睛也会朝着相同的方向微微的转动。
几年前,美国的学会杂志上登载过内容类似的报告。这篇报告写道:在婴儿出生10分钟后,把绘有人物脸形的白纸隔开一定距离给婴儿看,如果画得非常逼真,婴儿的眼睛会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画,而当画得乱七八糟时,婴儿就会毫不注意。
我认为新生儿能够识别人的脸似乎不太可能。但是,如果给婴儿看逼真的人脸时,“这是人的脸形啊!”这样的意识会使拿画的人变得温柔和善。相反,“这不是人的脸形,不知能不能分辨?”这种心理的变化,新生儿也能感受得到,其反应当然会不同。
新生儿对周围的气氛非常敏感。孩子一生下来就富有感受性,眼睛也能看东西。我常常要求母亲们抱孩子时,要努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若以为孩子刚出生,什么都不懂,那将是大错特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即使对待熟睡着的新生儿,母亲的态度也不能疏忽。这段时期的体验,即使母亲本人没有察觉,也肯定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如果母亲想抱一下婴儿时,就要先检查一下,看看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否可怕。先对着镜子审视一下自己吧。母亲偶尔会有从早晨起床就心情烦躁的时候,光育儿一件事已经喘不过气来,还要料理全部的家务,简直没有一点轻松的时间。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因如此,抱孩子的时候就更要调整自己,让自己心神安定,就像演员上台前一样,要对自己的心灵进行调整和提升。
如果是出生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在婴儿啼哭时,或者母亲想抱孩子时,就应该多多地去抱。有的孩子确实会养成“爱让人抱的习惯”。但是,刚刚三个月左右的婴儿,一抱即停止啼哭的情况则不属于撒娇,而是出于婴儿生理上的需求。
例如,常常有喂奶之后入睡的婴儿,突然一下子啼哭起来的现象。这是因为婴儿在吮奶的同时吸入了许多空气,当他脸朝上睡的时候,吸入的空气全部囤积在幽门(胃与十二指肠相接的部分)。幽门部位有许多感痛神经,婴儿受压引起啼哭,使劲想把空气尽快地从上或从下排出去。
遇到这种情况,请马上抱起孩子。这样,空气就能从食道管排出,婴儿也会舒服很多。
孩子是天赋予的
孩子是天赋予的。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父母为他倾注全部的爱心,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如果父母想按自己的“理想模式”随心所欲地培养孩子,并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东西,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培养不出有出息的、**的孩子。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作品”,这种想法目前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种人很可能造成惨烈的家庭悲剧,比如有的父母与子女双双自杀,就是这种悲剧的有力例证。
既要让自己对孩子充满温暖的爱,同时又得冷静地克制感情,做到两者兼顾,是相当困难的。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困难呢?那就是要拥有“孩子是天赋予的”这一认识。
婴儿出生带给父母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然而与其说,育儿工作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倒不如说,育儿工作是一项重体力劳动。**下来,母亲肯定会感到疲劳,结果,有时候会神经紧张,丧失冷静,把满腔怒火都发泄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母亲如果感情易变,喜怒无常,不具备判断力的婴儿也会感受到母亲的种种心理,这会给孩子的“心灵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
所以,父母要充分理解“天赋”这个词的意义。“天赋”的“天”,从事医生工作的我,基本上认为它就是指“自然”,所谓“天赋”,就是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之物。从这个角度领悟培养孩子的责任,并持有冷静的态度,感情就不会轻易冲动。
现在,报纸和杂志上大量登载着有关体外受精的成功报道。体外受精的成功,对于因不孕症而烦恼不堪的女性来说,确实是一个福音。有了辨别生男生女的方法,为此而兴奋的人也自然不少。然而,我认为,滥用辨别生男生女的方法,纯属人类无视自然、傲慢轻狂的表现。人们自作聪明,随意践踏自然规律,一定会给人类本身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我对此感到万分担忧。
同样,生儿育女也应该顺应自然才对。
母亲生下孩子后,马上喂给孩子初乳,母性**得到刺激,母性之爱也随之开花结果。领悟到母性之爱的母亲,其乳汁的流出情况也会很好。这样的自然作用是良性循环。
然而,医院不同,情形也有所不同。有的医院以**来控制分娩日期,分娩室、保育室、产妇室都是各自分开的。婴儿一出生,母亲和孩子即被隔离开来,只能在被规定的时间内见面。这并不是说在医院分娩不好。但我总感到,这样缺乏一些“自然而然”的感觉。今后的课题,可以考虑“如何按照自然规律去育儿”这一问题。
夫妻间的慰勉
一个叫加普兰的人写道“怀孕期间没有得到爱的孕妇,分娩以后,也不会愿意积极地给予爱”。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影响到母亲对婴儿的母乳喂养,这样的母亲,对生下的孩子不能真正倾注无限的母爱。这种情况,不要说给孩子无尽的爱了,连正常的育儿恐怕都难以进行。
因此,丈夫在内心深处,绝不能忘记自己与妻子的妊娠、分娩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怀孕的妻子来说,丈夫的应对方法如何,将会对她的分娩与育儿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句话说,爱自己的妻子,就是爱自己的孩子。共同抚养孩子的夫妇,要互相理解对方的处境,互相协助,这才是*重要的。
有婴幼儿的家庭,容易陷入以孩子为**的生活。妻子因为忙于抚养孩子,所以可能疏忽了丈夫,对家里的杂事也都不太操心。对此,丈夫一旦表示不满,妻子即以照料孩子为由推脱。如果妻子的态度粗鲁,丈夫当然不会高兴,再加上白天辛苦工作,回到家已经相当疲惫,自然会产生焦躁情绪。妻子对丈夫不满,丈夫对妻子也不满,这种情况对孩子来说是*坏的。如果夫妻之间失去了对彼此的体贴安慰之心,即使其他条件都好,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丈夫来说,要多为妻子着想。即使房间不像新婚时那样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不要生气。应该多想想“育儿是相当辛苦的”,这么想,做父亲的就不会轻易动怒。
对于父母之间出现不和的情况,孩子要比大人们想象的更加敏感。他可能会难以入睡、半夜啼哭,而父母还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家庭气氛是非常敏感的。从育儿方面来说,丈夫应该是妻子的合作者,是妻子的精神支柱。丈夫的所作所为,不应让妻子的精神状况朝坏的方向发展。妻子的精神状态恶化,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心灵陷入不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母亲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抚养孩子,这是父亲的职责。即使家中杂乱无章、没有收拾,但若能想到这是因为妻子照料孩子而忙得不可开交,进而体谅妻子的难处,就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好的丈夫。也许他并不直接去为孩子替换尿布,可他的心在妻子身上,仅仅这一点就能说明他是一个出色的父亲。
对于育儿的一些细小的琐事,父亲可以不必插手。如果父亲做了应该由母亲来做的活儿,这个家庭就很可能变成“两个妈妈,一个孩子”。育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是极为重要的。与其什么家务活儿都会干,倒不如做一个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懂得孩子个性心理的父亲,这样的男人才是能给育儿的妻子带来自信和宽松心情的好丈夫。
长期以来,我接触了很多家庭,看到过很多父母和孩子。我深切地感到,育儿*根本的是:夫妻之间要有慰勉之心!
单身母亲的育儿工作
和睦相爱的夫妻两人同心协力共同育儿,是*理想不过的。如果能再加上爷爷奶奶,以及周围的邻居们,大家都伸出温暖的手,对夫妇进行关心和照顾,那么,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中,育儿效果会更好。
但是,很多家庭未必能具备这些条件。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家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尽管条件不完备,如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努力去做,孩子照例会成长得不错。由于各种原因而单身的母亲,不得不独自抚养孩子,这里我想就这个情形多说几句。
这些单身母亲,有的情况是丈夫不幸先逝,有的则是夫妻离异。近年来,年纪轻轻就离婚的情形,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夫妻双方的痛苦暂且不说,单就孩子来说,与父母中的一方分别,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如果孩子能选择,他**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事发生。总体说来,孩子幼小的时候,由母亲抚养为好。许多单身母亲来到我们医院,参加针对她们组织的育儿活动。我发现,这些母亲似乎都很快乐,并不像离异前那么忧郁和消沉。这正如前面所说过的,任何一个家庭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处理得当,就一定能培养出好孩子。这关键在于母亲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和育儿方法。单身的母亲们要相信,不管怎样,总会找到好办法的。
我观察过,有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只跟着母亲生活,但是,他们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成长得更加出色。再次强调,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母亲。在这段时期,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母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母亲完全有可能兼任精神上的父亲角色。因此,单身母亲在单独育儿的过程中,如果表现出过分介意孩子没有父亲,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而焦虑自责,比没有父亲这一事实更具有危害性。
单身母亲会有这样的倾向:本来应该自然对待的事,却由于没有父亲而一心以为孩子太可怜,为此百般宠爱,对孩子过分呵护。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是男孩子,很可能会产生“恋母情结”。
当然,父亲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母亲应该为孩子找一位替代者,比如自己的双亲、兄弟、好友的丈夫等等,以开放的心态请教他们。关键是,单身的母亲应注意不要一个人闭门不出,画地为牢。如果能努力开拓自己的生活世界,那么孩子也能跟母亲一起拥有这个开放的世界。
亲爱的母亲们,请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付出*大的努力!母亲的美好愿望一定会传达到孩子的心里。
定时哺乳没有必要
我认为,在产后一至两个月期间,只要婴儿一哭就应当随时喂奶。如果一次哺乳量足够,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三四小时喂一次奶。过于拘泥严格的时间规定去喂奶,不顾孩子的情绪反应,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特别是那些有工作的母亲们,不要太拘泥于哺乳时间。把婴儿托给别人,自己外出工作,已经大大减少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以及喂奶的机会。所以,至少回到家里时,婴儿哭着要吃奶时就应及时给他喂奶,不要去介意时间。这样做,白天失去的母子之间的接触和亲情交流,也能适当地有所挽回。
千万不要把“不抱育儿法”“定时哺乳法”等方法看得过重,并为此而晕头转向。“想是想抱孩子的,但是,这样会不会使孩子染上爱让人抱的习惯,长成没有独立性的孩子?”“婴儿因为肚子饿而啼哭时,离下次喂奶还有一段时间怎么办?”等等,这些机械的指导方法都会使母亲们产生不安。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非常紧张,母亲分娩时又会产生紧张情绪,然后还要严格按专家教的方法去照料婴儿,这样一来,会使得母亲在精神上的压力更大。母亲若处于这种精神状态,她的紧张情绪就会影响乳汁的质量,并因此传给婴儿,就算乳汁能畅快地分泌出来,婴儿也不喜欢喝。初次生产的母亲尤其容易发生这种状况。所以,恳请母亲们怀抱婴儿时放松紧张的肩膀,放松自己的心情,让婴儿安心地躺在母亲的怀抱中吃奶吧。
此外,母亲的心神不定,会直接使婴儿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并因此缺乏**感。母亲坦然自若,母子的心情就都会得到放松,母子之间爱的交流也能顺利进行。在育儿方法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非这样不可”的规定。所以,只要按照自己家庭的情况,制定出实际的育儿方法即可。总之一句话,母亲以宽松自如的情绪去照料自己的孩子,就肯定会给婴儿心理上带来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