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考场直击
*新高考满分作文全景解密
----------------------------------------
全国课标卷Ⅰ
2014年材料作文“山羊过独木桥”游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河北一考生
孔子所说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乃是阅尽世事后才达到的境界。在一定的规则框架内,人们可以自由随心。而事实上,墨守规则,也应是为人所遵循的大道。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若所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终的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
规则,不可或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所立契约,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更换政府乃至将其暴力推翻。规则,是世界得以正常运行的准则。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是规则构成了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地理和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与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是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稳如泰山。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有言:“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想便越觉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空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
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宝森等诸多贪官污吏,哪个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的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抛弃规则,那么,铺在他们面前的,必然是自己造就的阴影,前途只有黯淡。如果这样的人多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被笼罩在暗夜之中。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中国式”过马路,前些日子引起了热烈讨论,从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流毒。在倡导建立法治**的大背景下,这种行为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赛秩序才能健全。虽然规则不能压抑个性,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但“公共”二字确应始终盘桓心间。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使个人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
满分解密:
文章开篇由孔子的名言引入,进而直接提出**论点。然后结合材料做简要分析,接着阐述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规则都“不可或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六、七两段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引述反面事例,指陈时弊,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墨守规则的重要性。文章观点鲜明,论述有力,引用得当,有着较强的说服力。结构合理,起承转合,自然巧妙,语言大气有气势。
2013年材料作文 切割钻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摈弃杂念,成就真我
河北一考生
林林总总的尘世,有如一块巨型的磁铁,一极是利益的驱纵,一极是真我的回归。心灵的罗盘在这里强烈感应,唯有摈弃杂念的吸引,才能实现真我的价值。
村上春树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十字架。但我想,这十字架更多的是根植在你内心的,你越是能排除熏心利诱,这十字架越是能散发神圣质朴的光芒,将你向真我的境界超度。
是啊,为什么要想价值的事?倘若工匠盯着的只是那钻石的光芒夺目,恐怕一动手就会使这钻石失去万世流传的价值。
非神之名,非继之微,铅华洗净之后,也自然成就了它的超然,在那物欲横流、阿绮罗服的时候,唯有钱钟书,洞若观火般审查世态万物,以耐心了天下之多事,以本心息天下之争心。他宁愿将蛋糕糟蹋在被窝,也不将自己囚禁在名禄利益的枷锁中。抛却了一切功利的杂念后,如同一棵清水芙蓉去了雕饰,*自然,也*恬淡。
君岂不闻晚年的胡适颇崇声名威望,中年之后便无他作,他的真我正在被慢慢吞噬消亡。有如在自己编织的巨大的荒漠里,看似逍遥地过活,实则是对本心的亵渎。
沈从文也曾这样写道,人生在世,就像一首诗,你的成功、失败,都是片片诗情,点点诗意。倘若过分计较成败,一首精妙的小诗也会形同死灰,面容枯槁。又如当今的作家,当商业利益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热情,当作家富豪榜的排名催开了他们写作的灵感,我不禁感慨,一份**的杂念玷污了纯洁的文坛。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负剑,浩然己哀。是怎样的苦楚,怎样的落寞,又是怎样的心思意念让柳永于勾栏瓦肆中轻轻哀叹,让李白在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之后奋力疾呼,他们的心属于旷达的原野,功名利禄的争心是他们钻石上就已经存在的裂缝,终因人格的伟大,手起刀落的勇气而落得钻石的美丽灿然。
当大文豪萨特拒领诺贝尔奖才得以成就的伟大作品《词语》时,他轻轻说道,我是一个作家,我的使命不是来获奖的。从他的身上,那份摈弃杂念的勇气是多么强烈,多么
磅礴。
我宁愿让一枚奖章化作深秋的紫葡萄水,也不愿让它镶在我的肩上作为累赘,因为我要:摈弃杂念,成就真我。
满分解密: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缜密的佳作。文章以比喻开篇,径直提出观点:“摈弃杂念,成就真我。”主体部分先借村上春树的言论对观点做理性的剖析,而后以钱钟书、胡适为例,强调能否抛却名利之于人生的不同意义。继而又以沈从文的言论引入对当今现实生活的思考,使观点更具说服力。末尾表达作者的个人追求,收束有力。文章长于说理,而又理据贴合,道理分析中肯深刻,入木三分。文章语言凝练大气,结构自然合理,句式灵活有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2012年材料作文 修船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意”之举
河北一考生
钱钟书先生说:“世上本没有‘偶然’,它只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假面具的‘必然’啊。”那么,世上也必定没有“无意”,它们一定是化了妆的“有意”。这些看似不经意,顺手而成的事情,都是本心使然。
雷锋本是无“意”之人,他只是每一次将做的事都当作是理应如此的事情去做。我是人民的守护者,我理应去守护他们;我本是**的孩子,我理应去守卫祖国母亲。于是种种事例,种种精神,其实都是不经意而为,没有刻意,所以真实,所以恒久。
“我挣钱比你容易。”出租车司机马志刚对乘客——一名盲人说。简单一句话,没有修饰,没有思索。这是一句实话,直白的实话,脱口而出,皆是因为心里所念、所想,都是如此,发自本心。不是悲悯与同情,而是发自内心地渴望帮助别人。
诚,本发自内心,不假思索,使人们遇事顺理成章地去做。吴菊萍不假思索,伸出臂膀;张丽莉不假思索,挡在车前。她们无“意”只是出自本心。
水皆无“意”,但却至天下之善。它婉转曲折,不经意地到处流动,却做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那些向善之举,我们不必惊讶,只因都出于本心。如水到渠成般自然,如闲庭信步般随意。只因人性本善,只因恻隐、善恶是非之心你我与生俱来。我们不默然,奋力为之,这是正常现象。
尼采说:“当你我心中有爱时,刹那即永恒。”而这爱本都出自无“意”,像妈妈爱孩子般自然,所以母爱那么永恒。
无“意”皆源于有心,一颗向善之心,一颗恻隐、善恶是非之心,这是本心,你我皆有。我们现在悲叹,指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别着急,我们可以感染他们,他们也会因感染,因空气渐清新,因双目渐明而使那颗蒙尘的心发光。维克多·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中说:“当你认为自己的心灵已经干涸,也总有一件事会触及灵魂。”我想,那是因为人皆有心,皆有无“意”之举。
满分解密:
文章开篇迅捷,引用钱钟书的话直接入题,接着提出观点;主体部分旁征博引,援引雷锋、马志刚、吴菊萍等人的事例,引中有析,后半部分侧重道理上的阐述,很有说服力;*后一段强调我们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社会风气自然会得以好转。结构紧凑,承接自然。语言灵动有味,整散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