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补心脑养生法(第3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补心脑养生法(第3版)

  • 作者:马汴梁
  •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86475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第1章 心与脑的基础知识
    一、脑的生理功能
    二、脑与脏腑的关系
    三、脑与经络的关系
    四、脑病的病理
    五、心的生理病理现象
    六、小肠的生理病理
    七、心与小肠相表里
    八、情绪与补心脑
    九、饮食与补心脑
    十、生活习惯与补心脑
    十一、如何保养大脑
    十二、合理用脑与养生保健
    第1章 心与脑的基础知识<br />一、脑的生理功能<br />二、脑与脏腑的关系<br />三、脑与经络的关系<br />四、脑病的病理<br />五、心的生理病理现象<br />六、小肠的生理病理<br />七、心与小肠相表里<br />八、情绪与补心脑<br />九、饮食与补心脑<br />十、生活习惯与补心脑<br />十一、如何保养大脑<br />十二、合理用脑与养生保健<br /><br />第2章 常用补心脑中药<br />龙眼肉<br />刺五加<br />西洋参<br />玄参<br />丹参<br />红花<br />玉米须<br />酸枣仁<br />莲子<br />柏子仁<br />绞股蓝<br />生地黄<br />藕节<br />黄精<br />太子参<br />麦冬<br />百合<br />茯苓<br />天花粉<br />熟地黄<br />冬虫夏草<br />芡实<br />白茅根<br />大黄<br />灵芝<br />首乌藤<br />当归<br />甘草<br /><br />第3章 常用补心脑食品<br />猪心<br />羊肾<br />猪肾<br />牛骨髓<br />猪脑<br />蛤士蟆油<br />海参<br />鱼鳔<br />雀卵<br />麻雀肉<br />田鼠肉<br />驴肉<br />雉鸡<br />茶叶<br />柿子<br />银耳<br />松子<br />小麦<br />栗子<br />黑豆<br />核桃仁<br />蚕蛹<br />紫河车<br />燕窝<br />鸡蛋<br />苹果<br />蜂蜜<br />蜂王浆<br />藕粉<br /><br />第4章 滋补心阴<br />一、滋补心阴靓汤<br />冰糖银耳莲子汤<br />番茄皮蛋汤<br />蚝豉元鱼汤<br />凉瓜瘦肉汤<br />百合柏子仁汤<br />蛤肉百合玉竹汤<br />小麦黑豆首乌藤汤<br />大枣乌梅汤<br />二、滋补心阴药膳<br />人参小麦团鱼<br />清蒸玉竹鸡<br />鸡泥银耳<br />枣圆蒸甲鱼<br />生地玄参玉竹卤羊心<br />长春鹑蛋<br />地黄甜鸡<br />参麦甲鱼<br />……<br /><br />第5章 温补心阳<br />第6章 补心益气<br />第7章 补心养血<br />第8章 心悸<br />第9章 失眠<br />第10章 风湿性心脏病<br />第11章 冠心病<br />第12章 **补脑<br />第13章 头痛<br />第14章 眩晕中风<br />第15章 癫痫<br />第16章 痴呆<br />第17章 神经衰弱<br />第18章 养脑补心药酒<br />第19章 针灸补心脑法<br />第20章 推拿按压补心脑法<br />第21章 拔罐补心脑法<br />第22章 药枕补心脑法<br />第23章 贴敷补心脑法<br />第24章 熏洗与埋线补心脑法<br />第25章 药浴补心脑法<br />第26章 气功补心脑法<br />第27章 运动补心脑法<br />第28章 刮痧补心脑法<br />第29章 国医大师补心脑法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名医世纪传媒:中医补心脑养生法(第3版)》:
    3.脑主感觉认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通过头面官窍,脑与全身经脉相互联系。认知功能,就是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及经络感受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然后反映到脑部进行识别,再做出相应的应答。
    4.脑主运动脑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肢体之轻劲有力或懈怠安卧皆由髓海充足与否来决定。如《灵枢·海论》所说:“髓海有余,则清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胫酸眩冒,懈怠安卧。”脑与肢体运动,与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以及一切神经精神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分为随意(如语言发音、动眼、吞咽及全身各处的自主活动等)和不随意(心跳、呼吸等)两种。运动动作的调控,由脑(包括脊髓)通过五脏与经络去驱动有关的结构而完成。临床上常看到一些大脑发育不良的儿童,中医学称为“五迟”,不少人长至二三岁尚不能行走,这就是由于脑髓不充所致。另外,脑或脊髓病损,则可出现抽搐、震颤、麻痹、瘫痪等运动功能失常的症状,这就是“脑主运动”很好的证明。
    5.脑主五志七情五志指喜、怒、思、忧、恐五种情绪。《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由于脑位头而向天,主五脏之神而统五志。《灵枢·本神》所指的神、魂、意、志、思、虑等,主要是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过程;五志是指情感过程,喜清恶浊、喜盈恶亏、喜静恶扰,亦称为“七情”,分属五脏。五志的表露反映五神的变化。情志正常,五脏才能正常气化。反之,情志太过或不及,都可导致脑病和五脏六腑不和的病变。《素问·调经论》中说:“志意通,内连骨髓。”脑藏元神,统志意,主持人的情感、意识、思维活动,一旦脑失所养,或邪犯于脑,使元神散乱,则可引起神志不清,思维错乱,言语无序,行为失常等症。
    6.脑主五官七窍五官指眼、耳、鼻、口、舌(咽喉)。五官功能由脑所主。王宏翰《医学原始》中指出:“耳目口鼻聚于首,*显*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导入,*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像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
    (1)脑与目:目为视物之官,所视之物反映于脑际,两者通过目系而联结。如《灵枢·大惑论》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当脑的功能正常时,目才能别黑白、审长短、视分明,两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目病及脑,脑病及目。“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所以临床上多出现目盲不可视,头痛及目,目痛及头的证候。
    目录
    第1章 心与脑的基础知识
    一、脑的生理功能
    二、脑与脏腑的关系
    三、脑与经络的关系
    四、脑病的病理
    五、心的生理病理现象
    六、小肠的生理病理
    七、心与小肠相表里
    八、情绪与补心脑
    九、饮食与补心脑
    十、生活习惯与补心脑
    十一、如何保养大脑
    十二、合理用脑与养生保健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