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现代文学100篇(上)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现代文学100篇(上)

  • 作者:陈思和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105029
  •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吴汝纶《天演论》序(1898)
    林琴南苍霞精舍后轩记(1898)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
    章炳麟谢本师(1901)
    刘鹗大明湖边美人绝调(《老残游记》节选)(1907)
    林觉民与妻书(1911)
    李叔同送别(1914)
    苏曼殊碎簪记(1916)
    鲁迅狂人日记(1918)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
    郭沫若凤凰涅槃(1920.1.20)
    许地山命命鸟(1921.1)
    郁达夫沉沦(1921.5)<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目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吴汝纶《天演论》序(189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林琴南苍霞精舍后轩记(189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章炳麟谢本师(190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刘鹗大明湖边美人绝调(《老残游记》节选)(1907)</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林觉民与妻书(191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李叔同送别(1914)</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苏曼殊碎簪记(1916)</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鲁迅狂人日记(191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郭沫若凤凰涅槃(1920.1.2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许地山命命鸟(1921.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郁达夫沉沦(1921.5)</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鲁迅阿Q正传(1921.12)</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李金发弃妇(1922)</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闻一多忆菊(1922)</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1923)</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朱自清绿(1924.2)</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徐志摩沙扬娜拉(1924.6)</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周作人苍蝇(1924.7)</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鲁迅秋夜(1924.9)</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徐志摩毒药·白旗·婴儿(1924.9)</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1924.1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凌淑华绣枕(1925.3)</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鲁迅灯下漫笔(1925.4)</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朱自清背影(1925.1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鲁迅孤独者(1925.10.17)</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鲁迅伤逝(1925.10.2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闻一多死水(1925)</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废名菱荡(1927.1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7)</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石评梅墓畔哀歌(1927)</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周作人闭户读书论(192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徐志摩再别康桥(192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戴望舒雨巷(192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梁遇春谈“流浪汉”(1929.4)</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周作人水里的东西(193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施蛰存石秀(193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何其芳预言(1931)</span></p> <p> </p> <p> </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编选说明

    一、本书编选宗旨:站在新世纪回眸百年中国文学,以其艺术精品展示后人,为未来中国保留一份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古文观止”。
    二、本书编选性质:既为广大中文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生提供一部篇幅不大、内容精要、适合阅读学习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也为一般文学爱好者提供一部艺术性强,并且凝聚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美好精神境界的美文选,值得读者欣赏和珍藏。
    三、本书编选范围:二十世纪文学中的**作品,以现代汉语创作为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长篇小说和篇幅过长的中篇小说选取其*能体现作家艺术成就的精彩片断;但一般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均收录全篇。篇幅过长的诗歌和多幕戏剧也采取选其精彩片断的方法。散文包括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杂文和其他相关文体,但不包括篇幅较大的报告文学和理论批评文章。一般不选入旧体诗词。本书不设存目,希望读者能在一卷中尽得二十世纪文学精华。<p align="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t; font-family: 楷体;">编选说明</span></strong></p> <p align="center"> </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一、本书编选宗旨:站在新世纪回眸百年中国文学,以其艺术精品展示后人,为未来中国保留一份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古文观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二、本书编选性质:既为广大中文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生提供一部篇幅不大、内容精要、适合阅读学习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也为一般文学爱好者提供一部艺术性强,并且凝聚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美好精神境界的美文选,值得读者欣赏和珍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三、本书编选范围:二十世纪文学中的**作品,以现代汉语创作为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长篇小说和篇幅过长的中篇小说选取其*能体现作家艺术成就的精彩片断;但一般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均收录全篇。篇幅过长的诗歌和多幕戏剧也采取选其精彩片断的方法。散文包括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杂文和其他相关文体,但不包括篇幅较大的报告文学和理论批评文章。一般不选入旧体诗词。本书不设存目,希望读者能在一卷中尽得二十世纪文学精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四、本书编选体例:其顺序为[1]篇名;[2]作家简介;[3]作品正文;[4]作家的话;[5]评论家的话。其中[4]选取作家本人有关的创作谈。如一时找不到的,则空缺。[5]选取较权威的评论家已发表的对所选作品的批评或就作家整体风格的批评意见。通常选一到两则。如一时找不到的,由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有关人员撰写,但不标“评论家的话”,而标“**者的话”,以示区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五、本书编选原则:本书强调感人的语言艺术和知识分子人格力量体现相融合的审美标准,强调真正的艺术创造是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永存于世的文学观念,一般不考虑文学史的需要,不考虑思潮流派的代表性,也不考虑作家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六、本书编选方式:本书所选作品,要求选其*好的版本。若有作家多次修改的作品,应在比较各种版本的基础上,以其艺术表现*成熟的版本为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七、本书编排顺序:以作品写作时间的前后排列,若无从考其写作年月,则以其初刊年月为准。相同作家的作品,也按其写作或发表时间的前后排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八、本书初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与**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共同编辑,陈思和与李平担任主编,邓逸群与宋炳辉担任副主编,共同负责全书的策划、协调、审读、定稿等工作。参加工作的具体人员是:王东明、苏兴良、李平、钱旭初、韩鲁华、陈利群(主要负责小说编选);李振声、张新颖、宋炳辉、梁永安(主要负责诗歌与散文作品的编选);杨竞人、邓逸群(负责戏剧作品的编选)。另外,张业松也参加过部分工作。本书初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本次修订,主要由宋炳辉负责,参与者有:郜元宝、张新颖、王光东、宋明炜、段怀清、金理等。陈思和*后审定。在百年百篇的总体框架下,对当代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新增了韩松、王小波、迟子建、阎连科等作家的相关篇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九、本书称精品选,既是力图反映二十世纪文学创作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实际业绩,也表达了编选者对这项工作意义和**性的主观追求,但我们必须声明的是,这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选本,更不是**的经典的选本,它只是一个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编者的文学审美观念的选本,并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人格的影响和美的熏陶。对于有些地区的作品(如香港、台湾地区等),因为资料的缺乏和信息的不敏,我们并无十分的把握,难免有遗珠之憾。“作家的话”和“评论家的话”两部分,因为不能翻阅所有的资料,肯定有许多选得不甚到位。我们希望读者能给以认真的批评和建议,以便以后再版时能有所修订增补,使其尽可能地接近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主编:陈思和 宋炳辉</span></p> <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楷体;"> 修订于2017年12月15日</span></p> <p> </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鲁迅 狂人日记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的官宦人家,少年时代家道中落,饱受过世态炎凉。早年读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接受进化论思想。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书时认识到文艺对改造国民精神的重要性,遂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学活动,积极译介世界弱小民族的文学,并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1909年回国后,应蔡元培邀请到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公余边整理古籍,边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1918年5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发表**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文化,对“人吃人”的现象作了深刻思考。接着又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等,几乎每发表一篇作品都开拓了一个新的小说叙事空间,后结集成《呐喊》《彷徨》出版;同时期还创作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大量的杂文,为反抗内心的绝望和虚无而进行了痛苦的精神探索;为驱除现实社会形形色色的黑暗势力而展开了面对面的肉搏战。这期间还整理出版了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1926年离京南下,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次年1月抵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因抗议国民党屠杀进步学生,愤而辞去一切职务,并在血的教训下彻底抛弃进化论,转向马克思主义。1927年10月起定居上海,曾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和领导工作,以杂文为武器,团结起大批追求进步的文学青年,深刻批判了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腐朽力量,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良知的一面光辉旗帜。晚年所著的杂文集有《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十多种,另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通信集《两地书》等。1936年因肺疾在上海逝世。有《鲁迅全集》16卷、《鲁迅译文集》等。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目录
    目录
    吴汝纶《天演论》序(1898)
    林琴南苍霞精舍后轩记(1898)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
    章炳麟谢本师(1901)
    刘鹗大明湖边美人绝调(《老残游记》节选)(1907)
    林觉民与妻书(1911)
    李叔同送别(1914)
    苏曼殊碎簪记(1916)
    鲁迅狂人日记(1918)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
    郭沫若凤凰涅槃(1920.1.20)
    许地山命命鸟(1921.1)
    郁达夫沉沦(1921.5)
    编辑推荐语
    ◇1989-1930中国文学精品集萃 中文系**** ◇名师选编 名家名篇 专家点评 提升人文素养 读懂现代中国 ◇精选鲁迅、沈从文、萧红、老舍、巴金、茅盾、曹禺……名家名篇 ◇**文学评论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思和主编

    实用:中文系考研**书目 经典:精选现代文学名家名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古文观止” 权威:陈思和、宋炳辉、郜元宝、张新颖等选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