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环境监测实用教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环境监测实用教程

  • 作者:王晓 陈金泉 高勇
  •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630867
  •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 页数:353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环境监测实用教程》在跟踪现行环境监测政策法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等基础上,从环境监测基础理论、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环境监测制度建设、环境监测点位设计、环境监测采样技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监测综合技术、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环境监测基础理论—监测能力建设—监测制度—监测点位—采样技术—监测方法—质量保证—综合技术—信息技术等作为—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探讨环境监测基础理论、监测方法、实用技术和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方向,其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希望对环境监测工作者有所裨益。
    文章节选
    《环境监测实用教程》:
    (2)入境断面
    入境断面用以反映某地表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水环境质量状况,该监测断面应设在水系进入该行政区域,且尚未受该行政区域水污染源影响处。
    (3)控制断面
    控制断面用以反映某排污区(排污沟口)排放的污废水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排污沟口)下游,污水与河流湖泊水体基本混合均匀处。
    控制断面数量、控制断面与排污区(排污沟口)距离决定因素:主要污染区数量及其之间距离、各污染源强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和其他水文特征等。此外,还应考虑纳污水体的纳污量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断面控制的纳污量不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80%;某河段各控制断面均有5年以上监测资料,可使用该资料优化,以其优化结论,确定控制断面位��和数量。
    因出境断面用以反映地表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故应设在本行政区域*后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若该行政区域内,河流有足够长度,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主要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稀释净化情况,应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地级市内主要河流的干流、一二级支流交界断面,属环境管理的**监测断面。
    (4)其他断面
    ①地表水系较大支流汇入前河口、湖泊、水库、主要河流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流程较长的重要河流,为了解水质水量变化情况,经适当距离后应设置监测断面。
    ②国际河流出入国境交界处应设置出境断面和入境断面,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交界断面。
    ……
    目录
    **章 导论
    **节 环境监测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环境监测事业发展
    第三节 中国环境监测体制
    第四节 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第二章 环境监测基础
    **节 环境监测基本特征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
    第三节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第四节 环境监测相关学科关系

    第三章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节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第二节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第三节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第四节 环境信息能力建设

    第四章 环境监测制度
    **节 环境监测制度建设
    第二节 环境监测程序制度
    第三节 环境监测岗位职责
    第四节 环境监测持证制度

    第五章 环境监测点位布局设计和管理
    **节 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第二节 环境监测点位管理
    第三节 环境监测点位设计
    第四节 污染源监测点位设计

    第六章 环境监测采样技术
    **节 环境空气样品采集
    第二节 环境水质样品采集
    第三节 土壤底质样品采集
    第四节 环境生物样品采集
    第五节 污染源样品采集

    第七章 环境监测方法
    **节 环境空气监测方法
    第二节 环境水质监测方法
    第三节 土壤底质监测方法
    第四节 声与辐射监测方法
    第五节 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第六节 污染源监测方法

    第八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
    **节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第二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第三节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
    第四节 污染源监测质量管理
    第五节 环境监测计量认证

    第九章 环境监测综合技术
    **节 环境监测成果表达
    第二节 环境监测数据解读
    第三节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四节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第十章 环境监测信息处理与应用
    **节 监测信息能力建设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数据库
    第三节 趋势数据分析系统
    第四节 相关信息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