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中华文化的大道之源
初九在《易经·乾卦》中意味着事物发展的**阶段,也是研习和品味《易经》管理思想的“启蒙阶段”。《易经》思想源远流长,其中有些入门的基础知识需要我们予以知会,方可顺利踏人研习门径。貌似晦涩的《易经》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管理实践中,其实是随处可见、拈之即来的。
一
日常生活中的《易经》案例
《易经》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些“阴阳卦画”奇怪、复杂地排列在一起,后面跟着许多晦涩难懂的古文,一副神秘、深奥的样子,仿佛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易经》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有很多很多的“《易经》案例”,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也都打满了“《易经》的烙印”。 “贞观”、“奉天”、“顺天”、“元吉”,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在年号中喜欢采用的词。即使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仍然包含很多“《易经》元素”:“你怎么变卦了”、“凡事物极必反”、“希望你大有作为”、“扭转乾坤”、“不速之客”、“匪夷所思”,等等,这些话其实都是从《易经》中来的。
“变卦”这个词不用多说了,即使不了解《易经》的读者,也知道《易经》是“算卦”的。
“物极必反”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一阴一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很多大师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老子提出的“物壮则老”,孔子倡导的“过犹不及”,等等,其思想本源都来自于《易经》。
“大有”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一卦,象征着收获很多,所以汉语中很多褒义的词语都使用了这个卦名,如大有作为、大有收获、大有成就,等等。“大有”这个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叫“柔得尊位大中”,意思是柔和厚德处于尊位才显示出博大持中,持此理念,“大中”现在成为一家非常**的家电销售企业的名称。并且,非常巧合的是,“大中”两个字又是《大学》和《中庸》的字头合称,而这两篇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文章。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大学》和《中庸》这两篇文章,分别代表着《易经》中的乾坤两卦,一个讲自强进取,一个讲辅佐奉献,这也是企业家和管理者*重要的两种品性。
1.名字中的《易羟》色彩
企业或者社团的名称包含《易经》词汇的案例非常多,这通常代表了组织创始人的理念或者价值观。家里生了一个孩子,给孩子起名字就是全家人的大事情,通常要寄托长辈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并且要显得有个性、有文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名称也很重要,如贾宝玉、林黛玉都隐喻着角色特征,而《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这个名字也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寓意的——“有限人生应悟空”,这是人生哲学的至高境界。
企业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但每一个企业的**个管理行为,肯定是知识产权行为,即决定企业的字号。企业的产生,是以领取营业执照为准的,所以,先有了决定企业字号名称的这个管理行为,才会有企业的“出生”,用工商管理的术语来说,就叫名称预先核准,权利期6个月,不得转让,不得经营,此时这种无形资产已经有了排他性的禁用权。
《易经》的文化思想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骨髓之中,即便是当代西方“文化殖民”来势汹汹,仍然有很多中国企业家或者社团创始人,采用《易经》中的词汇作为字号,以此表达愿景,陈述组织使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就是常见的企业字号,据我们了解,国内每个省份都有叫此名称的企业,仅北京至少就有数十家。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网站上,可以搜索到数百家不同行业的“《易经》字号”,比如,厚德安邦、厚德博雅、大有鼎新、大有东方、用九文化、保合利贞、乾元飞天,等等。
北京有一个经济研究所叫“天则”,这是**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领衔的一个研究机构,聚集了中国很多**的经济学家。茅先生等学者要达成的组织使命和愿景,即“天则”,来源于《易经》“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是《易经·乾卦》里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我参加合伙的北京市中孚律师事务所,“中孚”二字是《易经》第六十一卦的卦名。读者即使不了解《易经》,仅直观地打量“中孚”的卦象,也能感觉到“虚心”的意思。在《易经》中,中孚象征着诚信修养,“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意思是说,人有诚信之德,利人守正,乃符合天道。
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没有直接引用《易经》中的词汇,但字号中却隐含着《易经》的理念,如北京西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培训公司,“西泽”的含义。即取自“兑卦”——“两泽相叠”为兑,《易经.兑.象》日:“君子以朋友讲习。”意思是说朋友之间讲习,以交流知识,是令人喜悦的事,非常贴切地表现了培训公司应有的理念。
鲁迅先生笔下曾经描写过江南的一家咸亨酒店,“咸亨”两字即源自《易经·坤卦》中“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这句话,是一个寓意深厚的词汇。据说现在绍兴一带有很多商家都在使用“咸亨’,二字,如咸亨酒店、咸亨花雕酒,等等。
因为北京长期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所以“满街都是《易经》案例”。常来北京的朋友都知道,三环路是北京*重要的城市主路,其中,北三环上有一个安贞桥,西三环上有一个丽泽桥,这“安贞”、“丽泽”的名字就是来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和《易经·兑卦》中的“丽泽,兑”。
2.故宫里的《易轻》文化
《易经》文化案例*集中的地方就是北京的故宫。我们去游览故宫的时候,会发现类似保和殿、天安门等这些重要的建筑都是“九开间、五进深”的比例,就是说建筑的正面宽度相当于门的9倍,叫“九开间”,由10根大柱子分隔出来,而建筑的宽度与纵深的比例通常是9:5。象征着“九五之尊”,《易经·乾》:“九五,飞龙在天。”意思是说皇帝是九五之尊。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9是单数中*大的,《易经》中把单数称为阳数,所以9是*大的阳数,是阳数中的**,而5恰恰是阳数1、3、5、7、9位置在中间的数字,象征着中庸、中和,所以九五之尊也意味着皇帝既是*高的,也是*公平的统治者。
长期以来,9和5这两个数字就被赋予了超出数学计算之外的意义,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象征。而所谓封建等级制度,是君主时代的重要管理体制,是一种官僚秩序,所以,封建帝王认同《易经》等经典著作,绝非仅仅因为爱好或文化享受,而是由此获得社会管理的启发和依据,用经济学的话讲,帝王们的选择当然都是“理性”的。
在中国古代,这种“九开间”的房子不是乱盖的,王爷千岁的宅邸,只能是七开间,级别再往下,则是五开间,或是三开问,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再有钱的财主,擅自盖九开间的房子,也是犯了弥天大罪。
清代等级森严,二品以上官员可以盖五开间的房子,之下的官员只能盖三开间的房子。所以去平遥古城参观的人会发现,偌大的古镇好像只有一户人家有五开问的大房子,其“法律依据”是祖上曾经官至二品,其余的人家,即使再有钱,盖一套10万间房子的大院子都可以,但**不敢盖五开问的房子。所以,除了故宫之外,九开问的建筑一般要去十三陵或者孔庙才能见到,其他地方应该没有,除非是废除帝制之后的新建筑。
有意思的是,9的**含义,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中国人默认的一种文化习惯。很多单位的办公楼,比如一些大集团或**别的机关,单位*高负责人的办公室是在9楼,而不是象征发财的8楼,这就是受《易经》文化影响的具体案例了。
故宫*重要的建筑是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的名字全和《易经》有关,而且三大殿是建在一个共用的高平台上面的。这个高平台的纵横比例也是9:5,仍然昭示着“九五之尊”。其中,*重要的建筑太和殿在明朝初建的时候,也是九开问、五进深的,只是后来在清朝重建时被改成了11开间,据说是取“二中之和”,即阳数中间的5和阴数(偶数2、4、6、8、l0)中间的6之和,以充分象征“允执厥中”。
故宫内廷,乾清官、坤宁官以及中间的交泰殿,也都是按照《易经》的卦名布局和命名的,“乾”“坤”“泰”都是《易经》的卦名,并且是《易经》*重要的三卦。故宫中的很多匾额题字,也处处都是《易经》内容的体现,如*重要的格言“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是康熙亲笔所题,是《易经·乾》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天道创造万物,四方各国和美昌顺。
3. “天地日月” 坛的先天方位
“天地日月”坛是北京城的象征性的建筑。天坛在城南,*有名的是祈年殿,还有直径达45丈的祭坛(九五的乘积);地坛在城北,现在“地坛书市”已经像过年的庙会一样,成为北京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日坛在城东,与**区和CBD毗邻;月坛在城西,附近有金融街。
这个“天地日月”坛的方位,即是《易经》中所说的先天方位。这种方位说法,大约起源于战国,而于宋代之后,被绘制成图形,并大肆传扬。
所谓先天、后天,我们可以当作是以《周易》的产生为准,其生之前,即更古老的《连山易》、《归藏易》时代,是属先天,《周易》有生之后是为后天。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以宇宙生成为准,宇宙生成之前为先天,之后为后天,这是对划定基准点的不同意见,但不影响先天与后天两个概念之问的区别。
好比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只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先天因素,或者叫遗传,二是后天因素,我们叫环境。通常遗传我们无法选择,就只有靠后天的努力;刚刚出生的数百个婴儿,可能其自然禀赋都差不多,是后天的环境和行为,才出现了不同的人格和人生。
先天易与后天易之间的异同,今人知道的很少,因为《连山易》和《归藏易》没有传世,据说道教当中有关《归藏易》的先夭资料保留的较多,江湖上的**以及梅花算卦中,据说也保留和利用了一些,但都是凌乱甚至面目全非的信息。较有共识的是,研究宇宙生成之前的事情,应该使用先天的理论体系,研究宇宙范围之内,即现世的经世济用,应该以后天道理为准。先天和后天之间,八个卦分别放在哪个方位,是有所不同的,以右下角为例,也就是西北方位:《连山易》是山,也就是艮卦,《归藏易》是地,也就是坤卦,《周易》则是天,也就是乾卦。
比较有意思的是,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方位”图上,西北方位是“乾”。因为很多人相信“乾位”代表财富,所以在当今的城市建筑中,有很多**楼宇都是放弃正南正北、而在西北方向开门,显得“比较邪门”。这也算是《易经》文化的一种感染。其实,乾是否代表财富并无考证,共识的意见是乾可以代表金属、坚硬。有《易经》之时,尚无元宝、铜钱之类的金属通货,更可靠的财富代表应该是贝类或者粮食。
不过,无论先天后天,《易经》中“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这个大方向是不变的。于是,想要考察自己所在的位置处于《易经》方位图的哪个方位,也可以将当地的地图“头上脚下”地彻底颠倒过来看。由此我们可知上海徐家汇在“坤位”,是地,北京中关村在“乾位”,是天,北京CBD在“震位”,是雷,等等。
〔二〕
《易经》在国外的影响
《易经》思想的传承脉络,除了中华国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异域分支:其一是对亚洲文化的影响,比如日韩两国;其二是对欧美思想的启发,其中以黑格尔、莱布尼茨、荣格和爱因斯坦等学者为代表。
1.天地日月的韩国**
在历史上,韩国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典型的例证,就是充分体现了《易经》文化的韩国**。
古代中国和韩国(高丽)都是没有**的,到了清末,受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开始知道“天下”和“**”的概念并非相同,逐渐地了解到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一些规则,于是清政府把黄龙旗作为**。
1883年,韩国官员出使中国和日本的时候,因为知晓了国际惯例,觉得韩国也应该有自己的**,以便符合双方会晤时的礼节。于是,两位出使的官员在路上设计了“太极四卦”图样的**。
今天的韩国**与当初的设计略有变化,即中间的阴阳形状略微简化了一些,不过整体思想纹丝未动,这些许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1948年开始,现行的这个图样正式成为韩国**,并使用至今。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对《易经》文化的深度认可,这样的图形是不会出现在**这么庄重的标志物上面的。
韩国**图样的四周分布着《易经》八卦当中的四个卦象:左上角三个整画的卦是《易经》中的“乾”,可以代表天、男、强硬,等等;右下角的三个断画是《易经》中的“坤”,可以代表地、女、柔和,等等;这是至阳和至阴的两卦。**图样的左下角,中间断画、两边整画的是“离”卦,可以代表太阳、火等,右上角则是“坎”,可以代表是月亮、水等,这是阴中带阳、阳中带阴的两卦,并且卦画正好相对,阴阳相反。
《易经》基本卦有八卦,设计韩国**图样的人,选取的是《易经》中代表“天地日月”四卦,几乎就是北京城“天地日月”坛的一个简要翻版。至于这个图样的**,明显是太极图的变形,体现着阴阳互动、运转不已的含义。据说这个图形被称为“高丽魂”。
韩国民众非常喜爱中华文化,从学术经典到民风民俗,喜欢之深切,就仿佛我们喜欢朋友的孩子,就恨不得自己也生一个一样可爱的出来。于是把中华文化的很多东西都当作本土的文化去热爱,真是深人骨髓、渗入血脉,比如拿端午节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其实也不是坏事,说明中华文化非常**,人家才会喜爱,我们为此应该更珍惜我们的国学,热爱我们的民族。至于名分归属的正本清源,要知道历史虽然偶尔沉睡,但是从不说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