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研究/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研究/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

  • 作者:李大鹏 陈凡 朱春艳
  •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20007
  •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 页数:278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研究/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研究和探讨阿奇舒勒的创造思想,包括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提出和形成背景分析、阿奇舒勒的创造方法论、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阿奇舒勒的创造主体、创造教育理论——阿奇舒勒的教育实践、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价值和局限等内容。
    文章节选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研究/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
    一、对技术的系统分析
    系统论是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其影响突出反映在经典TRIZ的构建过程中。系统论方法是技术创造在一般科学水平上的方法论基础。经典TRIZ的开发过程就是对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阿奇舒勒对技术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是“技术系统”这一核心概念的提出。他没有像技术哲学家那样专门对技术系统进行理论界定,但在构建经典TRIZ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技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1.对技术系统的构成分析
    人们对系统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义,对系统的诠释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是元素(如个体、要素、事物、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如联系、关联、关系)、相互作用、整体(如综合体、群体、整体)。两个默认的事实是:元素从属于整体;整体包含至少两个或更多的元素,即系统至少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
    通过��析经典TRIZ我们可清楚两点:一是,技术系统是由技术元素组成的系统,需要至少由两个以上的系统组件(元件)所构成;二是,因为系统是为实现功能而构建,不同的系统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所以技术系统要实现技术属性的功能。因此,技术系统就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的技术要素(元件)与运作所组成的,以实现某种功能或职能的事物的集合。
    技术系统是经典TRIZ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高度抽象化和一般化的概念。首先,技术系统是经典TRIZ中*为重要的基础概念。解决矛盾、求解物场的标准解、分析资源、实现理想化、预测进化结果等,都是以技术系统为基础来实现的。因为解决矛盾,就是解决技术系统中的矛盾;求解物场的标准解,就是求解*小且可控的技术系统;分析资源,就是分析技术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实现理想化,就是实现技术系统的理想化;预测进化结果,就是预测技术系统的进化结果。可以说经典TRIZ的一切理论内容都是围绕技术系统展开的。其次,技术系统这一概念具有高度抽象化和一般化的特征。技术系统的高度抽象化虽然增加了初学者理解的难度,但能够模糊使用者的专业界限,有利于对发明问题的分析。而一般化则便于使用者跳出具体的问题情境,避免陷于具体、繁杂的技术细节中难以自拔。
    虽然阿奇舒勒没有对技术系统进行专门的理论界定,但还是从两个角度阐述了技术系统的构成:①他在阐述技术系统的完备性时指出技术系统需要具备动力、传动、执行和控制装置这四个基本的子系统,从宏观层面上勾画出技术系统的基本结构;②他从微观层面指出物一场模型是一个“*小技术系统”。
    那么技术系统的系统属性又是什么呢?通常我们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三大类。自然系统是天然形成的系统,是客观存在并有其客观规律的,对待自然系统应遵循顺应自然和有限干预的基本准则;人工系统,是指人为安排与构建的系统,可以细分为人工物理系统和人工抽象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予以干预和调整;而复合系统,就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组合。
    技术系统的系统属性就是指它与上述三种系统的关系。首先,所有的人工制造物都是人工物理系统,都属于技术系统;其次,为了更好地分析发明创造问题,某些自然系统也可以视作技术系统;*后,某些自然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出现,组成较大的技术系统。因此,阿奇舒勒提出的技术系统要比技术哲学家惯用的“人工制造物(或人工系统)”的范畴更为宽广,并且常常以复合系统的形态出现。
    ……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提出和形成的背景分析
    **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提出和理论体系分析
    第二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背景
    第三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第三章 经典TRIZ:阿奇舒勒的创造方法论研究
    **节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经典TRIZ的认识论
    第二节 技术系统的辩证法:经典TRIZ的方法论
    第三节 技术思维:经典TRIZ的创造性思维
    第四节 知识库:基于知识的创造工具

    第四章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阿奇舒勒的创造主体研究
    **节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和过程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阿奇舒勒个人因素对理论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评析

    第五章 创造教育理论:阿奇舒勒的教育实践研究
    **节 阿奇舒勒创造教育理论的界定和形成
    第二节 基础性的TRIZ教育
    第三节 突破性的创造性素质和人格培养
    第四节 阿奇舒勒创造教育理论评析

    第六章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价值和局限
    **节 丰富了进化认识论:创造客体与主体的共同进化
    第二节 深化矛盾分析法:从“技术矛盾”到“创造性个体发展矛盾”
    第三节 解读技术思维方法:从“非逻辑思维”到“逻辑思维”
    第四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推动

    第七章 结论
    **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和提出的合理性
    第二节 经典TRIZ的思想精髓
    第三节 阿奇舒勒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的贡献
    第四节 阿奇舒勒创造教育理论的宝贵实践经验
    第五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内在逻辑
    第六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第七节 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