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育沉思路(政协委员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育沉思路(政协委员文库)

  • 作者:胡卫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20506960
  •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 页数:469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0506960
    • 作者
    • 页数
      469
    •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01日
    • 定价
      ¥8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教育沉思录/政协委员文库》是“政协委员文库”丛书之一种。全书共分九辑,分别为“文化建设”“教育改革”“立德树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终身教育”“靠前交流”,从文化建设的意义、教育改革的紧迫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各层次教育的不同特点、以及靠前间教育理念的交流碰撞等方面出发,对我国教育的方方面面有深刻的思考。
    文章节选
    《教育沉思录/政协委员文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没有中断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论断对于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从**、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它既不是拍脑袋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从海外搬过来的,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与五千年中华文明高度相关、一脉相承,具有内在统一性。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道德的普适要求,与传统文化倡导的仁爱德义及无数仁人志士的实践追求深度契合。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来重视信仰和伦理,强调“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讲究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要求个体的自我完善内在关联着社会群体利益的普遍实现。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即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安人”则是使社会成员安居乐业,即社会群体利益的��遍实现。个体道德的自我完善,*终是为了群体利益的实现,其达成路径是《大学》里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将自我实现与群体认同合而为一。中国历代仁人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正是体现了民族精神。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层面的要求,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儒家认为,公正、平等就是诚信在社会层面的具体化。程颐指出:“能恒久于中,则不失正矣。中重于正,中则正矣,正不必中也。”朱熹说:“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即人们通过诚信培育出公正、公心,他们待人待事,就能够不偏不倚,平等均衡。孟子指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治与法治缺一不可。荀子强调法治,通过“法治”与“礼治”进行互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针对**层面而言,也能在传统文化找到思想根源。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包括身心和谐、己群和谐、天人和谐。比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价值理念,“尔我不侵”“礼尚往来”“等贵贱、均贫富”等思想,都表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精神意蕴,铸造了中华民族追求民主、平等、和谐的伦理品质。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呼吁——“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到两干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思想体系,有内在的逻辑性,个体、社会、**在践行过程中,无法割裂开来。
    ……
    目录
    辑一 文化建设
    传承与超越: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知识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从文化属性和法人分类视角探讨财政投入的策略
    发挥文化启蒙济世的作用
    弘扬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教育改革
    辑二 教育改革
    教育现代化:使命与选择
    对传统教育的再认识
    上海要写好教育综合改革这篇大文章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促进教育装备发展
    辑三 立德树人
    道德教育内容层次分解
    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探讨
    学会负责
    创新转型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编制及实施
    辑四 基础教育
    论基础教育质量规格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善上海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八大问题的思考
    “减负”问题:一个制度层面的思考
    关于拓宽中小学课程范围着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建议
    “牛蛙之殇”给我们的反思及警示
    民办学前教育提质升级追在眉睫
    辑五 高等教育
    大学制度创新的目标追求
    高等教育应提高经济社会贡献度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大学毕业生“适应期”问题初探
    辑六 职业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的制度设计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职业教育:**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于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思考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技能产业工人
    辑七 民办教育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策略框架
    民办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上海民办教育的问题症结及其解决思路
    办学体制改革:多元化的教育诉求
    民办学校法人分类管理问题研究
    为了更好的“牵手
    关于民办学校收费放开的政策建议
    坚定非营利道路,打造百年名校
    辑八 终身教育
    关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
    终身教育的视野和策略
    尊严养老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I制度加快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
    辑九 国际交流
    当东方遇到西方:中西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在理解与合作中前行
    教育国际化要植根中国土壤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