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荆楚佛教/荆楚文化丛书·学术系列
QQ咨询:
有路璐璐:

荆楚佛教/荆楚文化丛书·学术系列

  • 作者:李明 赵金桃 丁凤英
  •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58219535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 页数:220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荆楚地区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教俱全,尤以佛教文化的传播和道教文化的兴盛闻名。特别是在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荆楚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佛教初传我国的南方重镇,又是隋唐之际天台宗孕育和禅宗发展的摇篮。但是关于荆楚地区佛教的专论依然十分缺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为此,感恩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荆楚文化丛书》的编写计划,其中特设《荆楚佛学概论》一书,以成荆楚佛教发展之大观。
    文章节选
    《荆楚佛教/荆楚文化丛书·学术系列》:
    1940年,太虚撰文《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和《我之佛教改革运动史》,从学与行两个方面总结了自己长达三十年的佛教改革运动生涯。而后与党派、无党派的各界名流频频联谊,借政治弘法之愿犹存。
    1944年,太虚患轻度中风,翌年,设立僧才训练班,仍然奔忙于佛教改革的事业中。1947年3月,中风旧疾复发,17日在上海玉佛寺圆寂,世寿58岁,僧腊44年。
    2.太虚法师与武昌佛学院
    在这场佛教改革运动中,湖北有一个标志性的基地,那就是武昌佛学院,这是民国时期**的佛教学院,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文化知识和现代佛学修养的佛教人才以改革佛教。1922年由太虚创办于武昌,太虚任院长,梁启超任董事长,得湖北名流陈裕时、李隐尘、汤芗铭、胡瑞霖、王森甫等人赞助。同年9月开学,设修学科三年制,随习科半年制。课程包括佛学、文学、哲学、近代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而佛学又包括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各宗,以体现八宗平等。**期招收学员60名,僧俗兼收,旁听者100余人。任授佛学课程者有太虚、也空、史一如、妙阔等法师;主讲国文者有杜汉三、唐畏三等学者;主讲中国哲学的是唐大园;讲西洋哲学兼授佛学者为张声化;传授藏密者有大勇;讲授中国佛教史和日文及印度六派哲学者有陈济博等。1922年至1926年是学院*隆盛时期。
    1924年6月,**期学员毕业,修学科改为大学部,选留20名优等生开设研究部,教研并重,并附设佛学女众部。同时招收第二期学员。该校学修兼容,戒学双修,学贯中西,显密圆通,是太虚领导的中国佛教近代化改革的重要基地。1926年10月,大部院舍为**军校武汉分校军医处占用,研究生和新学员相继散去,学院教学暂告停顿。1928年春,学院改选了董事会及各职事,恢复了正常教学。还筹办了佛经流通图书馆,开设了平民子弟小学、平民千字夜校班等社会服务事业。
    武昌佛学院复课之后,1928年8月太虚法师西游欧美,讲学于巴黎、伦敦、柏林、纽约等地,与世界各国佛教学者商议发起成立世界佛学苑,并协议各国分头筹设。1929年太虚返回武汉,即与王森甫、法舫法师等协商,将武昌佛学院改为世界佛学苑筹备处,设图书馆、研究院,招收**研究生,以昌明佛学并宣传佛学于世界。院长为太虚,王森甫任董事长,李子宽为院护。董事会负责筹集资金。为适应世界佛学研究新趋势,将原研究部改为研究院,在原设各系基础上,增设考校系和编译系。考校系主任为会觉法师,主持考校,对原有佛典疑异处,“有疑则考,有异则校”。编译系主任为芝峰法师,对大小乘佛典凡我国与各国互为有无者,予以互为翻译编印以供交流,使之成为世界佛教。**期招收学员36人。太虚、法舫法师教授佛学,中国哲学、文学分别由张仲如、唐祖培等教授。
    1932年,经多方交涉,收回了前被军医处占用的院舍,改建成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作为建立世界佛学苑之**步。法舫为代馆长,方本仁为图书馆董事长。太虚将其在上海的藏书取回,并多方征集和购买佛典及世俗社会自然科学方面多种书籍,至9月25日举行开馆典礼时,图书馆已有日本版本《大正藏经》一部、《续藏经》二部、新修《大藏经》一部、《万有文库》一部,以及其他单行本佛典、儒道各家典籍及近代社科书籍和众多中印等国佛典、贝叶经、明版经、汉唐佛像和法物、史迹图片。会觉、芝峰、本光、尘空等一批佛教精英在该馆从事研究工作。图书馆先后购得宋版影印本《碛砂藏经》《四部备要》以及居士赠送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和各种志书。图书馆共有藏书22428种,24350册,111000余卷,为当时国内佛教界所少有。开研究员预习班,两度招生。1938年因抗战而闭馆。武汉沦陷后这些图书和馆舍惨遭摧残,这是佛教史上的一大劫难。1945年,因大醒之努力,重新开馆。1948年,法舫曾拟恢复武昌佛学院,并一度重开讲席,然因国内形势动荡,不久即自动停止。武昌佛学院作为太虚佛教革新事业的大本营,不仅为民国僧教育开创了基本体制,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僧才。其影响我国佛教之大,功德无量,堪称佛教中的“黄埔军校”,诚为我国佛教复兴史上*有价值的一页,也是荆楚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篇章。
    ……
    目录
    序言 荆楚地域特点与宗教传播
    一、原始巫鬼祭祀信仰
    二、道家源头,道教重镇
    三、佛教中国化的温床
    四、民族宗教的聚集地
    五、基督教广泛传播

    **章 荆楚佛教发展史略
    一、东汉:支谦与佛经南传
    二、魏晋南北朝:道安与佛法南弘
    三、隋代:智颛与佛宗南立
    四、唐代:三代禅祖聚蕲黄
    1.禅宗四祖道信
    2.禅宗五祖弘忍
    3.神秀与北宗禅开创
    4.慧能与南宗禅开创
    五、宋代以后:佛教之衰败
    六、晚清民国:太虚法师与佛教革新
    1.太虚法师的弘法历程
    2.太虚法师与武昌佛学院
    3.太虚法师与“人间佛教”
    七、当代:净慧法师与“生活禅”
    1.净慧法师的“生活禅”体系
    2.净慧法师的“生活禅”思想
    ……

    第二章 荆楚佛教名刹
    第三章 荆楚佛教高僧与佛学名人
    第四章 荆楚佛教团体
    第五章 荆楚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当代荆楚佛寺的管理与建设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