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上海市测绘院藏近代上海地图文化价值研究(图溯上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上海市测绘院藏近代上海地图文化价值研究(图溯上海)

  • 作者:9787532653676
  •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 ISBN:9787532653676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8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图溯上海•上海市测绘院藏近代上海地图文化价值研究》全书共五篇。*篇是“府、市全图”,包括《松江府属全图》《松江府厅县全图》《上海市全图》等。第二篇是“县、区图”,包括《上海图》《上海县境全图》《沪南区图》《浦东区图》《杨思区图》《宝山县境新地图》等。第三篇是“伪上海特别市图”,包括《上海特别市区域图》《南汇区详图》等。第四篇是上海租界专题图,包括《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上海租界逐年扩展图》《上海公共租界附近地形图》等。第五篇是“其他专题图”,收录了《嘉定全境干河、干路简明图》《上海市水道测勘图》《上海邮务区舆图》《上海市平均地价图》《黄浦区开发区域图》等。这些地图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录上海的兴衰荣辱,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本书对这些地图进行分类,并逐幅解读,重在诠释要素、整理地名、阐发背景、评说价值。
    文章节选
    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 一、全图概览 《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为清宣统二年(1910)正月初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左上角有图名,图名上方有“商务印书馆”字样,说明本图为商务印书馆编绘。当时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有舆图部。 图名下有文字式比例尺和线段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为一万二千分之一。线段式比例尺又有两种,一种是华里,每段相当于1华里;一种是英里,每一小段相当于“十□”(此处有破损,字不清),每段相当于1英里。 比例尺下为“符号”,即图例,有租界界线、铁路、电车路线、大路、小路、里巷、预设大 路(即规 划大 路)、园林、特别房屋、桥(大桥、小桥)、城垣、码头等。 内外图廓间有纵横坐标,纵坐标从“纵一”至“纵二十九”,由左至右排列;横坐标从“横零”至“横二十”,由上往下排列。实际坐标还有纵三十、横二十一,以其坐标区域长度不够,未在图中标出。 由于本图图幅巨大,地名详尽,因此右下角附有《上海地名一览表》,收录大街及马路近300个。在编排方式上,有《凡例》五条进行说明: 一 本表所列地名以大街及马路为限,里巷之名幅概不列入。(另有详细地名表一卷,附刻《上海指南》中。) 一 街路则记其起点在纵几度、横几度,终点在纵几度、横几度以便检阅览。 一 租界路名之有洋文者,则华、洋文并列;间有一二处私路无华、洋文路牌者,则载相沿之俗称。华界路名之有洋文者亦并列洋文。 一 同名之路不相统属者,则注华、英、美、法、新等字加括弧,以示其在何界。 一 本表编纂之顺序依字画不依部类。 《上海地名一览表》以中文地名的首字笔画数为序,每个地名列出华名、洋名(无者不标)、起点、终点,起点、终点均列出纵横坐标。有同名异路者,分别列条,在华名后加注“(华)”“(英)”“(法)”“(新)”,如三条徐家汇路,就分别标作:“徐家汇路(英)Siccawei Road. 纵二横一二 纵三横一三”“徐家汇路(华)Siccawei Road. 纵三横一四 纵一〇横一六”“徐家汇路(法)Siccawei Road. 纵一一横一二 纵一一横一四”。读者极易检索,这在当时中国其他城市地图中很少使用。《凡例》中所说的“另有详细地名表一卷”,即《上海地名表》,**图书馆有藏。 二、地图解读 这是一幅很有特色的清末上海城市地图。其特点之一,图幅较大,完整地绘出了当年上海的城市空间。此前的上海地图图幅是南北向长条形,本图接近于正方形。它的四至范围,南至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为江南造船厂)和徐家汇一线,西至徐家汇、戈登路(今江宁路)以西一线,北至靶子场公园(今鲁迅公园),东至今复兴岛以东的浦东沿江地带。这个区域,不但包括了当时已经城市化的上海县城厢,公共租界中区、北区,法租界地区和仍是农村的公共租界新拓展地区,还包括了今虹口、闸北以及黄浦区南部的部分已经有了一些铁路、道路、公园等现代化设施的地区。 公共租界新拓展的区域,在地图上标作“公共新租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的西界由今西藏路一线西移至自五圣庙向北至苏州河南岸小沙渡(今西康路桥)一线,北界沿苏州河至泥城浜。至此上海租界北至上海、宝山两县交界(今天目中路东端至嘉兴路桥一线),东至周家嘴(今黎平路附近)。而徐家汇以东、以北地区,早已属于法国越界筑路区(1914年亦拓展为法租界),图上也将越界所筑道路一一标出。因此,从本图的变化,可以看出上海城市空间已从南北向发展,转为东西向扩展。20世纪初的上海城市轮廓线已初步显现。 其特点之二,详细画出上海道路(俗称“马路”,图例作“大路”)、居民区(俗称“里弄”,图例作“里巷”)的分布。就道路而言,不管是华界还是租界,不论是已筑成还是规划中,均按比例绘制并标出中文路名。里弄反映了城市化地区内的居住情况,除标出里弄名称外,还绘出了里弄内的通道、出入口。里弄通道也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绘制,主干道较粗,次要通道相对较细。里弄与里弄间,何处相通,一目了然,非常详尽。这是当时一般图幅尺寸比较小的上海城区地图所难以反映的。 其特点之三,本图只反映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被有意识地省略。本图的图幅范围如上所述,超出了当时上海建成区的范围。为突出主题,作者对当时上海城市化地区以外区域,选择性地描绘一小部分要素,连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等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也只反映了局部。对已划入租界范围,制订有道路规划,但仍为农村的地区,则标出河流、规划道路、工厂等要素,传统的聚落、农田等非城市化要素,大多未作反映,只标注极少部分居民点名称,且作不定点处理。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同比例尺地图相比,图廓范围内的非城市化要素显得极为简略。对于被农村包围、未与城市相连的徐家汇地区,由于是重要的越界筑路地区,虽已部分超出图廓,但仍作完整描述,作破框处理。“城市(城市化地区)”作为这幅地图的主题,在编绘者笔下得到了充分展现。 其特点之四,城区的河流,尤其是城厢地区、西藏路以西的租界地区和杨树浦地区,绘制得较为细致,成为今天研究历史时期上海河流分布及变迁的重要资料。 其特点之五,对跑马厅、工部局、领事馆、工厂、仓库等建筑物采用写景法绘制,为我们了解近代上海景观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对浦东河塘路(今浦东大道)一线以南、以东的厂房、仓库、住宅,均未绘出符号,只在相对位置标出名称。 此外,本图用颜色的差异来表示区域的不同。在公共租界区域内用不同颜色区分“英租界”(苏州河以南、西藏路以东地区)、“公共新租界”(苏州河以南、西藏路以西地区)、“美国新租界”与“美租界”(苏州河以北地区)。法租界只有一种颜色,图上虽将法租界标为“法租界”“法新租界”两部分,但颜色完全相同,没有区别开来。但是华界的上海县城地区,又没有用颜色区分。 (傅林祥)
    目录
    序言 前言 一、府、市全图 松江府属全图 松江府厅县全图 松青金奉上南川七县明细合图 上海市区域图、上海市区域现状图 上海市总图 上海市全图(1946) 上海市全图(1948) 上海特别市区域图系列 二、县、区图 上海图 上海县境全图 江苏南汇县全境图 上海特别市沪南区图 杨思区图 塘桥区图 陆行区图 蒲淞区图 闸北区图 高行区图 沪南区图 引翔区图 漕泾区图 彭浦区图 真如区图 宝山县境新地图 吴淞区图 洋泾区图 江湾区图 法华区图 殷行区图 高桥区图 特别区图 三、伪上海特别市图 上海特别市区域图(1939) 南汇区详图 上海特别市区域图(1943) 上海特别市**区全图 四、上海租界专题图 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 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 上海公共租界地形总图 上海公共租界万国商团图 上海公共租界东区图、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和北区图、 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图 上海公共租界及法租界地图 上海租界逐年扩占状况图 上海公共租界附近地形图 上海公共租界东区图 上海公共租界系列图 五、其他专题图 上海局界图 上海沪南工巡捐局中区总图 上海邮务区舆图 淞沪商埠区域图 上海市市**区域分区计划图 上海特别市道路系统图·闸北区 十年来公布换证发图状况图、上海市敌伪征地分布图 上海市各区平均地价图 上海市北郊地形总图 上海市准转永租契区域图 嘉定全境干河、干路简明图 上海附近全图 黄浦区开发区域图 上海市水道测勘图 1924—1945年上海市、县区域变迁情况图 上海市建设计划系列图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