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家写给大家的写作课(精讲鲁迅、梁启超、胡适等大家的写作方法)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家写给大家的写作课(精讲鲁迅、梁启超、胡适等大家的写作方法)

  • 作者:作者:鲁迅、梁启超、胡适等 编者:黄俊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56121427
  •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 页数:229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精讲梁启超、鲁迅、胡适、朱自清、夏丏尊等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的写作方法,从作者态度、作文原则、文章思路、作文命题、作文评改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如何写作。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参照系,给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个洞悉现代作文教育传统的阶梯,从而获得优质的学术资源,为一线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镜鉴。同时也给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大家的写作技巧与章法,提升大家的写作兴趣与水平。
    文章节选
    近年来,“学写作”似乎成了一股热潮,各种写作书籍、写作辅导班层出不穷。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础;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提高写作能力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但事实上,写作能力很难像数理化那样通过短期突击培训的方式来实现突飞猛进,知识的积累、语感的培养、经验的获得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那些所谓的“速成之道”大多很难奏效。 那么,学作文到底有方法吗?**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作文在有法与无法之间。”这句话可谓是一语中的。所谓“无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学作文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有了内在的深厚学养,才能下笔若有神,以不变应万变;所谓“有法”,就是指作文有基本的规则(并非投机取巧、拼凑裁剪的套路),掌握了这些规则就能保证文章拥有良好的“基本面”,此后才有进阶的可能。 对此,民国时代的学者文人其实已经给出了不少经典的答案,他们既强调“饱读诗书”、打好底子的重要性;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写作基本规则的总结,以期指引后学。本书选取了数位民国大家谈作文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少“作文的妙法”。 一、作文的态度 写作文首先要端正态度、明确写作目的,包括写什么内容,什么样的文章才叫有血有肉,文章的灵魂是什么,等等。 比如,郭莽西就强调博览群书的重要性,总结了如下四点:“**,广征博引不怕没有材料;第二,人家说过的话你不会去重写;第三,由于博学深思而别有所悟,必然会产生新思想新见地;第四,采众花而制蜜,你写出来自能炉火纯青,这样,所作纵不能‘流芳百世,亦必能无愧于心了吧’。”同时,他也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一篇文章或一首诗的写出,如果没有作者自己的独特的思想、意志、个性与意识,则这文章写出来,也只是人云亦云的东西,必无动人之力……” 在夏丏尊、刘薰宇看来,“所谓好文章,就是达意表情,使读者读了以后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的心情的文章。……综合起来,*要紧的基本条件却有两个:(1)真实——文章是传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给别人的东西。倘然自己本来并无这样的意思和情感,当然不应该作表示这样的意思和情感的文章,不然便是说诳了。(2)明确——文章要能使读的人了解,才算达到作文的目的,所以难解及容易误解的文章,都不能算是好的”。同时,也有必须注意的禁忌:“勿模仿、勿剿袭;须自己造辞,勿漫用成语或典故”;等等。 此外,夏丏尊、刘薰宇还认为,在提笔作文前应该先问六个问题, (1) 为什么要作这文?(2)在这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3)谁在作这文? (4)在什么地方作这文?(5)在什么时候作这文?(6)怎样作这文?用英语来说,就是Why ? What ? Who ? Where ? When ? How ?六字可以称为“六W”。 二、作文的基本法则 端正了写作态度,明确了写作目的之后,就需要掌握写作的基本法则,学习一些写作的基本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入门,少走弯路。对此,民国大家们也有不少精辟的总结。 比如,关于如何描写,郭莽西的论断就极为精彩,他说道:“‘描写’是文学作品的写作上必不可少的艺术素养。一般地观察分析起来,‘描写’的**条件是具象化,而**忌的是抽象的说明。……同时,又可以得出下面一个结论:任何千言万语费尽心机的描写,而其所欲完成的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抒情。……这是一个描写的定理。根据 这一个定理去评骘一切文学作品,都不难定出它的艺术价值之高下来。根据这一个定理去写作,再也不至跑野马似的无所依归了。”在这段话中,郭莽西对“好的描写”给出了两个评定标准,即具象化和抒情,同时辅以大量的案例说明,很容易就让读者理解了“描写”这一常见写作手法的精髓。 梁启超则专门提到了“文章的规矩”:一是写该说的话。该说的话,是构成文章必要的原料。作文**步,先把原料搜集齐备,便要判断哪种原料是要的,哪种是不要的。要不要的标准,要相题而定——又要看时候如何,又要看作者的地位如何,又要看读者地位如何。二是要说得照原样。说出原样有两种:客观的原样和主观的原样。客观的原样,指事物之纯粹客观性,像画画一般,画某人便的确是某人,画那处风景便的确是那处风景。这是做记载文*必要的条件。主观的原样,指作者心里头的印象,要把他毫厘不爽地复现到纸墨上来。两者之中,尤以主观的为*紧要。三是令读者完全了解这句话,不掉书袋,善于用浅显的语言把道理讲清楚。 此外,鲁迅指出:“作文的秘诀无他,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朱自清提到,作文时先写出详细的纲目,理顺文章脉络。章衣萍认为,文章的结构可分为统一、平均、联结几种基本规则。 在本书中,诸位先生对作文法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对于想要学写作文的人来说,无疑是窥见初始门径的一个**机会。 三、各文体写作方法 写作文*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文体上,不同的文体各有特点,分门别类地掌握写作技巧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本书中,我们选取了刘薰宇、夏丏尊对于记事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小品文各文体的论述,从文体定义、行文逻辑、材料取舍、文字转承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分解,让读者能够按图索骥领会各文体的写作技巧。 比如,关于记事文,顺序大概有两种,一以观察的顺序为标准,一以事物本身的关系为标准。而作复杂的记事文,先须注意关系事物全体的材料,然后依次了解各部分;各部分的材料中,又是先列大的,后列小的。进一步,又将记事文分为科学的记事文和文学的记事文,并特别指出文学的记事文需要强化想象和特色。同时,列举了《红楼梦》《水浒传》《复活》等中外名著当中关于人物的描写方式,与理论相印证。如此一来,读者对于记事文该怎么行文布局、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等也就了然于胸了。 读完本书,读者会发现,这些民国大家讲授的作文技巧明显有别于当下各种所谓“**”“速成”的“秘诀”,不耍小聪明、不使小套路,而是他们通过对中国历代文章得失的总结,并经由长期写作和教学实践而得出的真知灼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民国大家身处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深厚的国学素养、贯通中西的视野使得他们成为很难复制的一代名师,他们所传授的作文之道必然也有着极高的含金量,值得我们不断重温。当然,还是要记住开头那句话,“作文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没有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人,读者应该打牢基础、勤学勤练,根据自身特点去扬长避短,*终找到自己的作文之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辑录的各篇文章,均成文于几十年前,彼时的行文和用词造句与当代的习惯、规范有一定的差别,但并不妨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除明显的错误外,我们没有做出过多的改动。
    目录
    第1章 作文的基本态度 国文不是学问 读书、作文、做人 写什么?怎样去写? 作者应有的态度 作文的基本的态度 第2章 作文的基本法则 描写的一个定理 抒情的几个基本法式 作文教学法(节选) 作文秘诀 / 098谈中学作文 论教本与写作(节选) 谈文脉 论结构(节选) 第3章 各文体写作方法 记事文 叙事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小品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