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第五 【原文】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译文】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是从前人向后人延续的。所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仁则妇不贤。至于父慈爱而子叛逆,兄友爱而弟傲慢,夫仁义而妻霸道,则这些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其畏惧,而不是仅用训诲教导就能将其改变的。 【原文】 笞恕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译文】 家里如果没有人发怒,将鞭笞的体罚废置太久��则孩子的过错就会马上出现;如果刑罚用得不当,那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治家的宽仁和严格,也像治国一样。 【原文】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译文】 孔子说:“**了就会骄纵无理,节俭了就会显得固陋。与其骄纵无理,宁可固陋。”又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但如果他骄纵且吝啬,别的优点再多也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俭省可取而吝啬不可取。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在别人困难危急的时候也不体恤救助。当今常有人施舍时过于**,节俭时又过于吝啬。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原文】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多不逮焉。 【译文】 老百姓生存*根本的事,就是要播种庄稼和桑麻而获取衣食。储藏的蔬菜果品,是果园场圃生产出来的;食用的鸡猪,是鸡窝猪圈畜养出来的。至于房屋器具,柴草蜡烛,没有一样不是靠种植的东西来制造的。那种能保守家业的,即使不出门,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都已经够用了,家里所缺的只是一口盐井而已。如今北方的风俗,都能做到省俭节用,能承担起家里的衣食所用。江南一带**,多数比不上北方节俭。 【原文】 梁孝元世,有中书舍人,治家失度,而过严刻,妻妾遂共货刺客,伺醉而杀之。 【译文】 梁元帝年间,有一位中书舍人,由于其治理家庭不能把握好尺度,过分严厉苛刻,结果其妻妾收买刺客,趁他醉酒之际将其杀死。 【原文】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译文】 当今的名士,在治理家庭上只求宽厚仁爱,却弄得待客馈送的饮食,被童仆克扣;允诺资助别人的东西,被妻子束缚,甚至家里还会发生轻侮宾客、刻薄乡邻的事情。这也是治家的大祸害啊。 【原文】 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经霖雨绝粮,遣婢籴米,因尔逃窜,三四许日,方复擒之。房徐曰:“举家无食,汝何处来?”竟无捶挞。尝寄人宅,奴婢徹屋为薪略尽,闻之颦蹙,卒无一言。 【译文】 北齐吏部侍郎房文烈,从不生气发怒。有一次,天下连绵大雨,家里断了粮。他派一名婢女去籴米,不料这个婢女竟乘机逃走。过了三四天,才把她抓获。房文烈见了她,语气和缓地说:“全家都没有粮食了,你跑到哪里去了?”竟然没有鞭打这个婢女。房文烈曾经把房子借给别人居住,那人的奴婢把房子拆了当柴烧,差不多都要拆光了。房文烈听到了这件事,只是眉头紧皱,*终还是一句话都没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