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导论 1.1 迈向意识科学 1.2 意识的内涵和外延 1.3 意识研究的维度 1.4 当代意识理论 1.5 本书的主题和思路 **部分意识的形而上学 2 两视一元论:一个意识的形而上学方案 2.1 引言 2.2 物质主义和二元论的困境 2.3 两面一元论:从泛心论到泛体验论 2.4 两视一元论 2.5 结语 3 彻底自然主义和泛心论的后现代意义 3.1 引言 3.2 新宇宙论故事:彻底自然主义 3.3 泛心论的后现代意义 3.4 结语 4 生命-心智的连续性 4.1 引言 4.2 自然主义泛心论中的人与宇宙 4.3 哲学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与心智 4.4 生成进路和自创生 4.5 结语 第二部分 意识的**人称方法 5 建构意识科学的**人称方法 5.1 引言 5.2 “认知首要性”:为什么需要意识的**人称方法 5.3 反身性和反思:意识体验何以能自我呈现或自我报告 5.4 **人称方法的“客观性” 5.5 神经现象学 5.6 **人称方法的种类、操作程序和效度 5.7 结语 6 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 6.1 引言 6.2 詹姆斯与意识的哲学研究 6.3 詹姆斯与意识的科学研究 6.4 詹姆斯与宗教体验的科学研究 6.5 结语 第三部分 意识的当代理论 7 意识的反身一元论 7.1 引言 7.2 意识研究的基本问题 7.3 理解意识 7.4 意识与脑和世界的关系 7.5 意识的神经机制 7.6 结语 8 意识的时控理论 8.1 引言 8.2 里贝特的意识问题 8.3 方法论问题 8.4 界定意识 8.5 意识的时间机制:时控理论及其蕴含 8.6 自由意志:有意识的否决 8.7 CMF:意识“难问题”的解决 8.8 结语 9 意识的生命理论 9.1 引言 9.2 心智的生命观 9.3 心智的层级演化观 9.4 自体平衡与生物价值 9.5 心智 9.6 意识 9.7 反思 9.8 社会文化的自体平衡 9.9 结语 10视 觉双流理论 10.1 引言 10.2 患者DF的奇特表现 10.3 双流理论 10.4 背侧流与腹侧流的区别 10.5 背侧流与腹侧流的协作 10.6 腹侧流上的无意识知觉 10.7 结语 附录 附录1 纯粹意识状态及其问题 附录2 埃德尔曼及其意识研究思想简论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