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管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管理

  • 作者:骆永明等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39929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899
  • 定价:¥7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639929
    • 作者
    • 页数
      899
    • 出版时间
      2021年03月01日
    • 定价
      ¥7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管理》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和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实验室近十年开展的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总结。《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管理》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生态环境过程、生态保护和修复与可持续管理研究,以及海岸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视角,分五篇共三十八章,系统介绍了海岸带环境分析和监测的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和设备应用,海岸带流域-河口-近海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风险,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影响,海岸带滨海退化水土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海岸带遥感、信息集成与规划管理等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为认识海岸带过程与规律、建设海岸科学与工程学科、支持陆海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
    目录
    目录 **篇 海岸带环境分析和监测 **章 海岸带环境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003 **节酶电极 004 第二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005 第三节微生物电极 007 第四节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008 第五节电化学核酸适体/多肽传感器 009 参考文献 011 第二章 海岸带环境微纳分析和监测技术 013 **节 样品前处理材料、方法与技术 014 第二节 纳米分析方法与技术 024 第三节 基于分子探针的成像分析 036 第四节 基于芯片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043 第五节 海岸带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技术 051 参考文献 057 第三章海岸带水体营养元素铁的检测技术 065 **节 海岸带水体中铁的作用 066 第二节 实验室检测技术 067 第三节 船载检测技术 068 第四节 展望 071 参考文献 073 第四章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生生物行为及种群监测技术 075 **节 水生生物个体及群体行为监测 076 第二节 基于光学成像的海洋生物原位监测技术 083 参考文献 092 第五章海岸带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与仪器设备 095 **节 基于光度分析的原位监测技术 096 第二节 基于荧光分析的监测技术 099 第三节 基于光谱法的水体石油烃类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研发 101 第四节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的监测技术 108 第五节 海水水质光学在线监测系统及应用示范 112 参考文献 115 第二篇 海岸带环境地球化学及生态风险 第六章 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地球化学 119 **节 黄河三角洲土壤剖面的矿物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征 120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土壤剖面的磁性变化特征 130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土壤剖面地球化学变异的环境意义 137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142 参考文献 143 第七章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磷的赋存形态、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 147 **节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磷的分布特征 148 第二节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湿地土壤磷释放的影响 153 第三节 生物炭对湿地土壤磷的形态转化和有效性影响 159 参考文献 165 第八章 海岸带微塑料的分布、风化和分配特征 167 **节 海岸带微塑料的分布与风化特征 168 第二节 海岸带微塑料对抗生素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191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198 参考文献 199 第九章 渤海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多环芳烃沉降通量 203 **节 砣矶岛PM2.5污染特征 204 第二节 北隍城岛PM2.5污染特征 212 第三节 屺.岛冬季PM2.5污染特征 218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夏季PM2.5污染特征 224 第五节 渤海区域多环芳烃沉降通量 230 参考文献 234 第十章 典型水域有机污染物的大气沉降与河流输入通量 237 **节 典型水域有机污染物的大气沉降通量 238 第二节 典型水域有机污染物的河流输入通量 240 参考文献 242 第十一章 渤海海峡水交换的动力过程 245 **节 渤海水文特征 246 第二节 渤海环流特征 251 第三节 渤海海峡的水交换 253 参考文献 259 第十二章 河流-河口-渤海水和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及其迁移模型 263 **节 水环境中的抗生素研究 264 第二节 小清河流域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266 第三节 感潮河口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迁移机制 269 第四节 感潮河口抗生素反应迁移过程模拟 275 第五节 渤海沉积物中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 280 参考文献 285 第十三章 近海沉积物生源要素和微量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 289 **节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290 第二节 黄海四十里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294 第三节 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300 第四节 莱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303 第五节 海洋酸化对生源要素和痕量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307 参考文献 313 第十四章 近海环境污染物(溴系阻燃剂)的生物毒性、生物监测与生态风险 319 **节 溴系阻燃剂的环境行为 320 第二节 典型溴系阻燃剂的生物毒性效应 324 第三节 计算模拟预测与环境风险评估 336 参考文献 342 第十五章 海洋溢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归宿及生态影响 357 **节 海洋溢油污染物的风化机制与迁移转化规律 358 第二节 海洋溢油污染物的环境归宿分析 363 第三节 海洋溢油的风险评估及其生态影响 366 参考文献 370 第十六章 海洋溢油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373 **节 海洋溢油研究中的常见数值模型 374 第二节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数值模拟研究 377 第三节 海气耦合模型在溢油研究中的应用 382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388 参考文献 389 第三篇 陆海生态系统演变及其影响 第十七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 395 **节 黄河三角洲岸线演变与洲体发育 396 第二节 氮磷添加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影响 400 第三节 氮沉降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影响 409 参考文献 416 第十八章 海岸带底栖动物群落演变与底栖生态健康评价——以莱州湾为例 419 **节 背景介绍 420 第二节 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425 第三节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434 第四节 莱州湾底栖生态健康评价 442 参考文献 446 第十九章 河口、盐沼、近海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演变 449 **节 生物炭改良对滨海盐碱土微生物丰度和组成的影响 450 第二节 滨海盐碱土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子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453 第三节 滨海盐碱土蓝细菌的多样性及分布 457 第四节 海岸带环境氮循环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及调控因子 459 第五节 河口、近海典型植物(芦苇、大叶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465 第六节 红树林系统的微生物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 468 第七节 总结 471 参考文献 471 第二十章 滨海湿地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 483 **节 滨海湿地及甲烷产生和氧化 484 第二节 滨海湿地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 486 第三节 展望 498 参考文献 499 第二十一章 海岸带盐碱地根际微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过程 505 **节盐碱地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506 第二节 海岸带根瘤菌的功能类群及其适应机制 509 参考文献 518 第二十二章 滨海湿地植物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与效应 523 **节滨海湿地植物间相互作用:竞争与促进 524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相互作用研究 534 第三节滨海湿地植物相互作用的效应及运用 546 参考文献 549 第二十三章 海岸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555 **节 中国海岸工程发展概况 556 第二节 海岸工程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557 第三节 海岸工程影响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562 参考文献 567 第二十四章 我国近海养殖与环境互作 569 **节我国近海养殖历程及现状 570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581 第三节 我国近海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590 参考文献 593 第四篇 滨海水土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 第二十五章 基于液体分离膜材料的水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 603 **节 海岸带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604 第二节膜集成技术在海岸带水资源处理上的应用及优势 606 第三节 膜技术在海岸带水资源处理方面的挑战 611 第四节 面向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的新型膜材料及膜技术 612 第五节 面向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的膜技术发展方向与展望 626 参考文献 628 第二十六章 基于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材料的海岸带污染水体处理技术 633 **节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除砷技术 634 第二节 颗粒状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除磷技术 639 第三节 磁性复合金属氧化物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技术 642 参考文献 647 第二十七章 海岸带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 649 **节 海岸带非常规水资源分类 650 第二节 海岸带非常规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意义 652 第三节 海岸带非常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及面临的难题 656 第四节 海岸带非常规水资源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技术 658 第五节 海岸带非常规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展望 662 参考文献 664 第二十八章 滨海土壤酸化和铜污染特征及生物修复技术 667 **节 滨海果园土壤酸化与铜污染特征 668 第二节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根际修复机制 674 第三节 滨海果园铜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机制 686 参考文献 694 第二十九章 渤海海域沉积物石油污染的现场微生物修复技术 699 **节 微生物菌剂研制 700 第二节微生物修复理论、技术与设备研制 702 第三节 海上施工及微生物菌剂投放 706 第四节现场微生物修复后跟踪监测与评估 706 参考文献 708 第三十章 河口与近岸环境中黑臭及污染水体的修复原理、技术与工程示范 709 **节 水体黑臭的界定与认识 710 第二节 黑臭及污染水体修复理论 716 第三节 黑臭及污染水体修复技术 719 第四节 黑臭河道修复工程示范 721 参考文献 723 第三十一章 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及工程示范 725 **节滨海湿地退化机制 726 第二节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 734 第三节 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736 第四节 展望 741 参考文献 741 第三十二章 滨海盐渍化土壤改良与农业利用及生态修复 749 **节 引 言 750 第二节 中国滨海盐渍土改良与地力提升技术进展 752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的改良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 755 第四节 基于农业利用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技术与管理展望 765 参考文献 766 第三十三章 海岸带盐生植物菊芋种植与开发利用技术 769 **节 菊芋的生物学特征 770 第二节 菊芋主要品种 771 第三节 海岸带菊芋种植技术 774 第四节 菊芋全产业链 783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786 参考文献 786 第五篇 海岸带遥感、信息集成与规范管理 第三十四章 黄海水环境及绿潮灾害影响的卫星遥感评估 791 **节 黄海水环境与富营养化演变 792 第二节 绿潮对水体叶绿素的影响 800 第三节 绿潮对黄海海水透明度的影响 809 第四节 展望 813 参考文献 813 第三十五章 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海岸带统计信息空间化 817 **节 统计信息空间化国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