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被誉为永恒之城,走进它,就像不小心钻进了时空隧道,随便哪一个转角,都可能与千年的历史相遇,这种穿越感异常奇妙。
**的古罗马广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裸露着古罗马辉煌的历史。两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是西方世界*荣耀的地方,如今,那些宏伟的皇宫、庄严的神殿,只剩下这些断壁残垣。看着这片废墟,我不禁想问:古罗马帝国早已经灭亡,我们真的还能在这些遗迹之中寻找到永恒的罗马吗?
同样,今天的西安也交织在古老和现代之间,那么,我们还能看到当年的长安在鼎盛时期的辉煌吗?
大明宫含元殿是大唐王朝的权力**,十七位皇帝曾经在这里办公。当年的文武百官、各国使节,就是从前面的丹凤门鱼贯而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唐盛世就是这么气象万千。可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千宫万殿早已化作尘土,如今,这里只剩下���片巨大的夯土地基。
我是研究唐史的人,触摸着大明宫这一方夯土,心中确实感慨万千。物质的辉煌终将归于泥土,那么,长安的永恒又藏在哪里呢?
为了追求永恒,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选用*坚固的石材,把罗马建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石头王国。不仅如此,他们还将罗马城称为永恒女神,希望借助神力,继续帝国千秋万代的辉煌。遗憾的是,石头和女神并没有能够保佑古罗马,战争*终摧毁了这座千年帝国。然而我发现,虽然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了,但古罗马文明中那些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却并没有消失,而且至今仍然活在意大利人的建筑、法律、文学乃至生活细节中,深刻地影响着整个西方世界。
在地球的东方,中国的皇帝同样渴望万岁、万岁、万万岁,但他们并没有选择用石头盖宫殿,而是用*坚固的石头刻下了无形的思想。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转化成了中国人世代相承的传统。在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中,在独领风骚的唐诗宋词里,甚至在你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中,那些无形的文化基因早已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不经意间就会端到我们面前,就像我们熟悉的这碗馄饨。
馄饨可是从大唐穿越而来的美味。在唐朝,馄饨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早点,当时的长安城还有一个胡同就叫馄饨曲。你能想到吗?相隔千年,我们跟古人吃的是同样的馄饨。
永恒,可以小到一顿早餐,小到一只放飞的风筝。在唐朝,放风筝曾经是风靡一时的活动,无论是宫里的妃子,还是民间的小朋友,都喜欢这个活动。每到风和日丽的时候,大唐长安的天空也跟今天一样,风筝满天飞。
我们和古人共享着同一片天空。文明就像这些飞舞的风筝,而那根传承的线,其实就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别以为古代文明与我们无关,其实,那些久远的文明早已长在每个人的身上,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我将带着一颗好奇心,开启一段从长安到罗马的文明之旅,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文明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