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必须与当地的风俗民情(民族性)相结合,方能发挥效果。这就是我们要去研究《易经》的原因。《易经》的“道”已经融入我们中国人的血液,形成了各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个性特征。
中国人的民族性、个性几乎同时包含阴阳的特征。
一个人外表很圆滑,很多人却是这样评价他的:没有什么缺点,就是内心耿直而已。中国人提倡节俭,但是在论及婚礼的时候, 很多人是这样想的:这种重要场合,排场要盛大,输人**不能输阵。中国人注重礼仪,然而很多时候也会表现出缺乏公德心的一面。
中国人是能自律的,但是必须给他时间来历练与转���。严格的管理并不是“良药”。
比如,我们规定某处不能丢垃圾,否则会被处罚,就会发现那里可能是*脏乱的地方;我们要求在某重要场合保持肃静,否则会严格处理,肯定会有人悄悄交谈。因为我们管得太严,大家产生了逆反心理,反而会故意丢垃圾,故意说话。所以,严格管理不是**,中国人需要的其实是自律,不是他律。
当一个人积极地自我要求的时候,他没有压力,只有振奋,不会走消极的路。所以,在地铁站我们会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很守规矩的,不赶时间的站扶梯右边,赶时间的走扶梯左边。
于是很多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老师,你好像故意把中国人说得很好。”当然不是。国学大师钱穆曾强调过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几百年来,国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逐渐丧失,这是很可怕的。这时我们如果再强调负面的东西,会使整个中华民族丧失自信心,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多肯定传统文化正面的部分,才能把中国人拉回中道,对他们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估。这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希望。”
中国人总喜欢说“知足常乐”,可仍有很多人积极地加入买彩票的行列中,如果连续好几期都没中,总是希望下一个中奖的就是自己,“多一点机会总是好的,说不定我有偏财运”。
阴阳变化常常体现在中国人身上,且是左右摇摆的。你说他保守不变,但时髦的也是他;你说他总是事不关己,但坐下来说闲话管闲事的也是他。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国文化里的阴阳变化。
有着阴阳思想的中国人,思维是曲线的。而西方人通常用二分法看问题,不是 A 就是 B。“请问您喝茶还是喝咖啡?”西方人只有一个标准答案,“Coffee,please”或“Tea,please”。同样的问题,中国人的回答却不一样,不说喝茶,也不说喝咖啡,往往会给出第三种答案——“随便”。因为中国人懂得“中”之道,这个“中”**不是指“A B 再除以 2”,也不是指“次一等”,而是 “时中”的意思。时中,能够帮我们找出大自然动态平衡的道理。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对我说:“我*讨厌说‘随便’的人,随随便便,一点原则都没有,整个社会就是被这种人扰乱的。”这话乍一听好像说得对,但其实很多人嘴上说“随便”,心里还是有原则的。
举个例子。有一个女孩问一位老先生:“请问您喝茶还是喝咖啡?”老先生说:“随便。”这个女孩心想:“问您喝茶还是喝咖啡,您说‘随便’,干脆给您喝白开水好了。”于是直接端了一杯白开水到老先生面前。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气炸了,这位老先生没有生气,只是严肃地说:“我说随便,你就真的那么随便,我看你真的是太随便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像女孩这样来处理,因为大部分中国人常讲两句话,嘴上的话只能做参考,心里的话才是真的。当中国人说“随便”的时候,实际上他的内心是不随便的。
很多高阶领导喜欢说“没关系”。
有人向我抱怨:“我们领导没有信用。”我说:“你怎么会觉得他没有信用?”
他气愤地说:“我之前打错字,他跟我说没关系,我想既然没关系,就不用放在心上了。没想到有**,领导说要把我换掉,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听不懂中国话。领导讲‘没关系’的时候,事实上心里还有一句话,就是‘下一次再这样就开除你’。这才是真话,是你没有听懂。”
可见,需要听懂的是言外之意。
开车也是一样,速度的快与慢不是**,也不是**的原则。该快的时候不快很危险,该慢的时候不慢也很危险。比如,一般道路开得慢,正好,开得快的话,大家都怕你,大多数车祸都是因为开太快造成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开得慢,大家就很气愤, 会不停地按喇叭:“开那么慢,上高速公路来干什么?”中国人追求安稳,也希望能稳中求快。
中国人不强调对错是非,而比较注重是否圆满。有一次,某企业的一位员工对我说:“老师,我已经是博士了,读书的时候还是学校辩论社的社长,为什么我工作后业绩常常是倒数几名?你给我分析分析,看看是什么原因。”我也很好奇,于是跟着他一起去跑客户,想一探究竟。原来,每一次跟客户产生争议的时候, 他都表现得很激动,无论怎样都想要辩赢客户。我就知道原因了,这样业绩想不差都难。我们要清楚,赢得争议,失去交易。口才很厉害,不给客户台阶下,客户就会觉得:“你厉害,口才赢了我,生意还能给你做?没门!”
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国人思维的特殊性,万事不可太较真。当老板发现你棋艺不错,请你去下几盘棋的时候,你居然连赢三盘, 那你就完蛋了。你说:“我知道了,下次老板找我下棋,我连输他三盘好了。”那你更惨了,老板心里肯定会想:“我怎么能找个笨蛋跟自己下棋呢?”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这才是**的智慧。
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了解了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才可找到*“时中”的方法。见图 1-3。我们常常讲“居中为吉”“中和之道”,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