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荣幸受邀请为本书写序言。这是张晓萍教授等编著的第三部重要著作,本书再次确立了张晓萍教授在中国旅游人类学家中独树一帜的地位。中国旅游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的理论进步和知识发展等都有重要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旅游人类学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实际上是少数民族的一员,他们不仅对理解自己的母文化作出了贡献,也为理解和阐释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当代进程作出了贡献。本书也做到了这一点。
本书是一部前沿的教材,涵盖旅游人类学的主要议题:研究方法,旅游、文化和仪式,民族和跨文化行为,真实性和旅游凝视,民族和**艺术,遗产和身份,旅游和博物馆。由于中国每年都建设和开放众多新博物馆,我认为加入*后一个主题是适时的。中国的博物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为专家们意识到,博物馆必须提供更多东西来纠正公众认为博物馆只是保存古董和标本的机构的偏见,同时它们还必须迎合孩子及其父母们不断增加的教育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公私合营和私人博物馆开始出现,中国的博物馆正在经历所有权和经营方面的变化。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地方化或本土化的过程,其研究主题适应中国的社会政治形势,例如少数民族的特殊定义、发展规划和多民族遗产的推广等,并引入了一些历史、地理和哲学领域的概念。十几年前,张教授开始研究这一趋势,本书也在许多方面融会了西方和中国的研究方法。
这本综合性教材涵盖了旅游人类学的主要话题,每一章都附有来自中国和西方文献的定义、思考题和延伸阅读材料。同时,本书还对中国的旅游人类学和中国发展的一些方面提出了建议。像这类有益的作品,英语学术界也非常欢迎。祝贺张教授和她的合著者们推出了这样一部好作品。
纳尔逊·格雷本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名誉教授
北美民族学赫斯特博物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