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 作者:傅桦 吴雁华 曲利娟
  •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096257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328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在分析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科学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特征和具体应用。主要特点是将生态学原理与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学科的应用性。适合高校相关专业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教学、科学研究之参考。
    文章节选
    **节生态学定义
    一、生态学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意为“住所”或“栖息地”。生态学的英文单词为Ecology,它是由词根“oiko”和“logos”演化而来,“oikos”表示“住所”,“logos”表示“学问”。因此,从原意上讲,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住所”的科学。Ecology与Economy词根相同。生态学(Ecology)一词由德国学者赫克尔(E.H.Haeckel)于1866年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有多种定义。英国生态学家Elton(1927)的定义是“科学的自然历史”。澳大利亚生态学家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科学,强调了对种群动态的研究。美国生态学家0dum(1959,1971,1983)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但生态学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变化,目前生态学被定义为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
    二、生态学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学应用越来越广泛。生态学研究对象涉及所有生态系统类型,研究涉及各个部门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形成应用生态学这一独立学科,该学科是连接生态学与各门类生物生产领域、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领域的桥梁和纽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经典的农、林、牧、渔各业的应用生态学,从个体和种群的水平向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的深度发展,注重其种间结构配置,物流、能流的合理流通与转化,研究人工群落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建造和优化管理。另外,世界各国面临人口、食物保障、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能源、工业及城市问题这六个方面的挑战,应用生态学十分关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术方面。
    ……
    目录
    **章 绪论
    **节 生态学定义
    第二节 生态学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生态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态学应用的主要原理
    **节 生态位
    第二节 生态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章 农业生态
    **节 生态农业的发展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剖析
    第三节 生态农业
    第四节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 森林生态
    **节 森林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 森林的生态作用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与对策
    第四节 森林生态学
    第五节 **森林公园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 草地生态
    **节 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第二节 草原生态恶化与治理
    第三节 草原与人类文化
    第四节 草地生态学
    第六章 海洋生态
    **节 海洋的作用
    第二节 海洋生态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海洋生态学
    第七章 旅游与生态
    **节 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学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旅游与环境
    第四节 旅游环境承载力
    第五节 旅游地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第六节 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八章 环境与生态
    **节 环境生态学的概念与内容
    第二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对策
    第四节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节 环境建设中的能源利用战略
    第九章 城市生态
    **节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特点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
    第五节 生态城市建设
    第十章 资源与生态
    第十一章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学
    第十二章 灾害与生态
    第十三章 教育与生态
    第十四章 人类与生态
    第十五章 景观与生态
    第十六章 技术与生态
    第十七章 **经济与生态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