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导 论
**节 问题的提出
提升区域能力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研究主要沿两个思路展开:一是基于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调控机制,这包括区位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Perraur,1955)、核缘理论(Friedmann,1966)、累积因果循环原理(Mydral,1944),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一外围模型(Krugman,1991)等。这一理论强调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对称力量,由此带来的政策主张是以强调政策调控的逆市场机制,特别是对于发展中**而言,**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平衡政策是重要的手段(王梦奎、李善同,2000;蔡防、都阳,2000);二是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沈坤荣、马俊,2002;刘强,2001)。理论的**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困难,现实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世界各国共存的现象,难以有效地解决。特别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落后**和地区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世纪后期,“第三意大利”经济的迅速增长,引起人们对于这一地区经济增长模式的极大兴趣,人们考察后发现,这与特定部门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在特定地区的密集存在有关。而这些地区的企业集聚形式,正与马歇尔(Marshall,1920)所关注的产业区有极大的相似性。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对谢菲尔德和兰开夏郡的研究中,发现这里小公司集聚且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规模经济较低,区内生产活动具有明显专业化特征,他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Harrison,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