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篇1 一、一到清西陵 3 二、二到清西陵6 三、三到清西陵 10 四、*终的“寄托” 13 五、思念老爸 17 六、终须告别 22 七、此焉安息26 出生篇31 八、一个男婴的降生 33 九、望子成龙的家庭 37 家风篇41 十、二姑奶奶的育儿智慧 43 十一、摸爬滚打的幼年 46 十二、精神依托 50 十三、回到自己原生家庭 54 十四、母亲的焦虑 59 十五、父亲的淡定 62 十六、四岁始 66 十七、培养终身兴趣 70 十八、“法度”意识 74 十九、临帖意识 77 二十、爱书法更爱诗词 81 二十一、理性的家庭 85 小学篇89 二十二、就读“北京美术馆后街小学” 91 二十三、送煤童工的影响 95 二十四、小学根本教育始于“敬” 99 二十五、感恩小学教育 104 二十六、德育在先 107 中学篇111 二十七、“童心”决定潜力 113 二十八、初中就读“北京第二十五中学” 117 二十九、数理崭露头角121 三十、成才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125 三十一、把大哥大姐作为学 129 三十二、高中就读“北京第二中学” 134 三十三、享受“快乐教育” 139 三十四、读书的“料” 143 三十五、明确报考清华大学的理想 148 打击篇153 三十六、难忘的岁月 155 三十七、艰困地“活着” 158 三十八、二姑奶奶病体沉重 163 三十九、松理的“出走” 167 清华篇173 四十、什么是天才 175 四十一、可心的“礼物” 178 四十二、父亲的殷切嘱咐 182 ��十三、崇拜大师 187 四十四、无处不在的力” 190 四十五、苦读、苦读、亦苦读 195 四十六、建立科学学200 四十七、清华之子 204 事业篇209 四十八、生存的本领 211 四十九、成才抱负 215 五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20 五十一、加入中国 224 五十二、念念不忘清华 229 五十三、老骥伏枥 233 见识篇237 五十四、注重人文素养 239 五十五、追求“大师范儿” 244 五十六、七十不逾矩 246 五十七、崇尚欧洲足球 248 五十八、收养“自来猫” 252 后记篇257 五十九、与我爸爸的一次对话 259 六十、“童心” 训诂 = 超越263 六十一、“童心教育”的目的 268 六十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