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古意:饮食男女与日常生活(抒发老饕快意,超拔日常生活。国学大师龚鹏程雅谈日常的赤诚之作。)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古意:饮食男女与日常生活(抒发老饕快意,超拔日常生活。国学大师龚鹏程雅谈日常的赤诚之作。)

  • 作者:龚鹏程 著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573008497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对待饮食和生活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思想和行为特质。 在这本书里,龚先生畅谈古今美食饮馔、女性处境、日常生活及其中体现的文化问题。不仅讲述了苏东坡、新月社梁实秋等人的饮食趣事,也记录了自己与女儿斗嘴调侃中西美食的趣谈。书中收录的龚先生日记和其他专门文章,更是呈现了他对自己和当代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观察思考。
    文章节选
    文人菜 新月社,是现代文学中有名的社团。我则以为它也可视为文人以吃喝结社的当代代表。 它是指以《新月》月刊社为核心的一个文人群体。包括了徐志摩、闻一多主持的《诗镌》社,徐氏与陈梦家办的《诗刊》社,胡适的《努力》社、《独立评论》社,陈西滢参加的《现代评论》社诸同仁。这群人聚集为一个可辨识的群体,均源于以聚餐会形式出现的新月社。 聚餐会在先。一群人自娱自乐、联谊交际,形成了一个类似欧洲沙龙俱乐部形式的聚会,后来才正式命名为“新月社”,并在北京松树胡同七号成立了新月社俱乐部。所以徐志摩说“从聚餐会产生‘新月社’,又从新月社产生‘七号’的俱乐部”。 新月社俱乐部仍保持着聚餐会的沙龙活动形式,一方面,“新年有年会,元宵有灯会,还有什么古琴会、书画会、读书会”;一方面,仍以聚餐为**:“有一个要得的俱乐部,有舒服沙发躺,有可口的饭菜吃,有相当的书报看”(徐志摩:《欧游漫录·给新月》)。 与新月社同仁来往密切的《现代评论》社中人,情况也很类似:“每星期有一次集会,大家喝着咖啡,议论每一期写什么文章和社论之类”。他们也常被归入新月派之中。 其他文人结社,恐怕也不会不聚餐,不喝茶,不吃酒,但现代文学史上可能没有另一个社团是由聚餐会发展来的,或如新月社这般典型:本是饮啖之社,遂为艺文之会。 会中诸君,既是因聚餐而群合,对于这饮馔合群的大道理,自然深具会心,叶公超便在《新月》第二卷第三期发表过一篇《谈吃饭的功用》,从《红楼梦》讲起,直说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大意谓人间的是非争端,唯有靠着吃饭才能解决:“遇着两方面都有些难说的话(不是人命案谁愿意跑到县衙门里去),或是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大家便到茶馆里摆上茶来说。如果茶的情面还不够,再吃上一顿酒饭,哪怕两代三代的怨仇,也就烟消雾散了”。 不过,叶公超又认为如此吃饭,不免功利,不能享用滋味。所以*好的,仍是一种毫无利害关系而又无须联络感情的饭。若要谈感情,则悲欢离合之饭*可纪念,例如饯行和洗尘。 对于吃饭为何有合群聚众之功能,叶先生解释道:一、人人都需吃饭,故此为人性所同。二、人与人之相知相投,推究起来,不过有几种嗜好相投合罢了,而吃恰好是人人所同,故吃饭乃人与人相投合之开端。三、吃饭时,谁也不会“食不言”,所以吃饭有助于打开我们的话囊,彼此倾谈。也只有吃饭时,大家说谎的动机才会比平时少些,故亦唯于此时可多听到些合乎人情的真话(《新月》1929 年5 月号)。 叶氏此文,刊于《新月》,固然未必即能代表新月派之主张,但起码应说新月中人绝不会排斥这个论调。由聚餐会发展成的新月社,其中同仁,对于吃饭的作用,也应该是都深有体会的。 不过,像“新月”这样的文人结社,毕竟与叶公超提到的《红楼梦》时代不同了。“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与新月社的不同,主要是:一代表中国传统性的文人结社,一模仿自西方资产**沙龙俱乐部。 新月派人大抵都有个洋文化的背景,不再是《红楼梦》式旧文人的知识及技能所能范限,因此他们结社的形式直接援用了盛行于欧洲的沙龙与俱乐部模式,俱乐部中也以喝咖啡、躺沙发、看书报、议论文章为主,不再是吟诗唱和、拈题斗韵、赏风月、行酒令那一套了。 因此,新月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人结社传统的一大变化。文人结社,集结的是一批诗酒名士。沙龙俱乐部,集合着的却是资产**社会的绅士。 这些绅士,在欧洲,一些是因社会变动,封建**体系逐渐转向资产**形态,故不少**不再能固守其领地封爵而亦日渐转变其自身,成为中产**;一些平民,则利用其资财,上升为有钱、有地位之新兴资产**。这时,新兴市民**要模仿着过**一般的生活,首先就要从衣食住行的礼仪及生活方式讲究起,接着在言谈举止上练习养成一种具有文化教养的态度。这样的一类人,跟那些已不甚贵的**,合起来,无以名之,便总称为绅士。 绅士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教养的**人,俱乐部即为此等人而设。其用以俱乐者,亦与下层老百姓不同,大抵便是啜咖啡、看书报、躺沙发、议论文章、闲话国事,此外则要享受可口的菜肴。此时,用餐的礼仪、器皿、菜色,也正好从王公大臣**那儿流散出来,传染到这些俱乐部里。所以用餐虽不若封建君王或****那般讲究,却也具体而微,比寻常家庭用膳总要精致豪华些。俱乐部之能吸引绅士们在那儿流连,此亦为原因之一。 新月社其实是在北京这个文化圈移植了这么样的绅士品味。聚餐会、俱乐部,恰是其绅士品味之具体征象,初不仅因新月社始于聚餐会而已。 当然,在中国的绅士俱乐部也不可能完全复制欧洲绅士格调。在这个俱乐部中,仍举办着传统中国节庆的活动,如年会、灯会之类,也有传统文人雅集式的古琴会、书画会,即可见一斑。关于聚餐,除了咖啡以外,我估计西餐固然有,却未必为主要吃食,或许仍以中餐为主,或以改良式的西餐为主。这应该也是它*不同于欧洲中产**俱乐部的地方。 新月派健将梁实秋晚期的散文,尤足以印证这个由聚餐会发展起来的团体,至少在饮食方面越来越远于欧洲绅士,而趋于中国。 梁先生是新月诸君子中谈吃谈得*多的人,且越晚期越多。新月派以聚餐会始,而由梁先生之谈吃终,亦可谓适符其性。 梁先生《雅舍小品》中并无谈吃之作,续集才有一篇《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并于末尾“附带着谈谈烹饪的艺术”;另一篇《吃相》,颇论中西饮食之差异;还有一篇《请客》。所谈仅及吃饭这件事,对所食之菜肴尚未涉及。三集才开始谈,《腌猪肉》《萝卜汤的启示》《喜筵》《馋》《喝茶》《饮酒》《狗肉》《烧饼油条》即此。四集则有《厨房》《窝头》《“啤酒”啤酒》。其中一集刊于1949 年,续集则刊于1973 年,三集刊于1982 年,四集刊于1986 年。1978 年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另刊《梁实秋札记》,收了《饮膳正要》《酒壶》《由熊掌说起》《千里莼羹未下盐豉》等谈吃的散文。1985 年九歌出版社《雅舍谈吃》一书,尤为此道之大观。自序谓“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言其著作旨趣甚明。该书收文五十七篇,每篇说一味菜。因此,统计梁氏谈吃的散文,当在百篇以上。专写此等题材,在现代文学家中尚罕其比。
    目录
    文人菜…………………………………………………………… 1 老饕苏东坡…………………………………………………… 11 初到贵地,请问有什么好吃的?……………………………… 20 布尔乔亚美食的自理论……………………………………… 26 饮食大道理…………………………………………………… 44 寻 欢…………………………………………………………… 46 道家生活方案…………………………………………………… 49 日常生活批判…………………………………………………… 61 烟波致爽处…………………………………………………… 71 台北与上海的蝴蝶绕着蜡烛飞……………………………… 76 女人女人,如是如是!……………………………………… 97 祝你路途愉快………………………………………………… 119 命运在乌有之路驾驭万有………………………………… 137 女性主义文评与道德流动性………………………………… 148 文化导师式的政商人士越来越多,你怎么办?………… 163 日记生活夜写歌……………………………………………… 185 我溶解了宋文化的伪装…………………………………… 202 别被学术论文绑架了生活………………………………… 220 做学问,*伤生……………………………………………… 226 读中文系的人………………………………………………… 238 那时国学唱着歌……………………………………………… 25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