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他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法治教育事业迎来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 近年来,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2015年,我作为**专家承担了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研制任务。2016年6月,《大纲》正式印发,为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基础。随后,围绕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为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地方层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2016年9月,教育.部、*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青团**联合印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教政法〔2016〕16号,以下简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积极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成为拓宽教育途径、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的校外法治教育重要阵地。随之,研制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提上日程。 该书正是基于这种新形势新需要,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课题任务基础上的理论政策研究成果,是在《大纲》基础上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的深化。书中对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政策理论、资源区和功能区设置、硬件软件配备、空间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背景下对教育内容资源与技术装备配备“软硬件”进行了一体化思考与探索,这对未来法治教育技术与资源工作的融合发展有着较大启发意义。 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一是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引导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书中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备标准的研究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及《民法典》宣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全过程。书中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备标准的研究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全过程,融入教学、科研、实践探索的各个环节,引导青少年学生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尊重热爱生命、尊崇公序良俗、保护生态环境,树立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 三是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书中聚焦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坚持正面引导激励,以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努力克服“宣贯式”“恐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行为习惯。在技术手段层面,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丰富法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推广情景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等方式,着力提升法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四是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建立法治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书中建议,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备应注重全面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普适性与特色化并行,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条件和具体需求,自主设置具有本地特色的专题功能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导各地统筹整合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科学教育、国防教育等校外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和各类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资源,健全完善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机制。 该书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备标准的研究较为系统完善,在思想性、**性方面****,理论与实践价值均比较高。 是为序。 杜志淳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主任 **法律职业考试事务**主任 华东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