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曹峰 导论 一 研究价值 二 研究进路 **章晏子与《晏子春秋》 **节 晏子其人 第二节 《晏子春秋》其书 第三节 《晏子春秋》的成书问题考辨 一 “《晏子春秋》伪作说”及其驳议 二 “《晏子春秋》战国成书说”及其异议 三 《晏子春秋》当成书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255年之间 四 《晏子春秋》是稷下学者所为吗? 第四节 《晏子春秋》学派归属问题考辨 一 关于《晏子春秋》归属儒家或墨家的争议 二 关于《晏子春秋》性质的其他看法及其异议 三 《晏子春秋》应视为儒墨融合思想下的产物 第二章《晏子春秋》相关出土文献研究 **节 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研究 一 读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札记 二 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综合研究 第二节 上博竹书《景公疟》研究 一 上博竹书《景公疟》释文考释 二 上博竹书《景公疟》综合研究 第三节 定县、阜阳及居延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考释 一 定县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 二 阜阳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 三 居延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 第三章 《晏子春秋》的治国思想研究 **节 《晏子春秋》的治国方略 一 以大国为小国的总体治国方略 二 以义服人,反对争霸 三 结语 第二节 《晏子春秋》的节俭尚贤思想 一 身先行之,力倡节俭 二 下贤以身,疏远谄谀 第三节 《晏子春秋》的礼治思想研究 一 君强臣弱,政之本也 二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三 重变古常,毋变尔俗 四 结语 第四节 《晏子春秋》的“忠”论研究 一 “忠”的原意为敬畏和公正 二 “忠”论的两种类型 三 《晏子春秋》“忠”论视域下所反映的早期中国君臣关系 四 《晏子春秋》“忠”论与齐国“举贤上功”的政治传统 五 结语 第四章 《晏子春秋》的哲学思想研究 **节 《晏子春秋》的天人观 一 天道不谄 二 以人为本 三 以民为本 第二节 《晏子春秋》的和同观研究 一 “和”“同”字形辨析 二 《晏子春秋》的和同观 三 《晏子春秋》和同观的价值 第三节 《晏子春秋》的生死观研究 一 “古而无死”之不可能——对死亡的态度 二 “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生命价值论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