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学科定位:美学的当代问题 美学何为 诗与思的对话 美学的对象、内容、范围 **篇 根源层面:永恒的生命之谜 **章 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 先天性:“人生自是有情痴” 后天性:“哥白尼式的革命” 从快感到美感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逻辑发生 从理想本性、*高需要到自由个性 在自然与文明之间 守望精神家园 第二篇 性质视界:辨析与描述 第三章 审美活动的外在辨析 基础·手段·理想 向善·求真·审美 现实超越·宗教超越·审美超越 第四章 审美活动的内在描述 共时描述:生命的澄明之境 历时描述:生命的超越之维 第三篇 形态取向:历史与逻辑 第五章 审美活动的历史形态 中西形态:“法自然”与“立文明” 古今形态:从“镜”到“灯” 第六章 审美活动的逻辑形态 纵向展开:美、美感、审美关系 横向拓展:美丑之间 剖向转换:从自然、社会到艺术 第四篇 方式维度:生成与结构 第七章 审美活动的生成方式 “我审美故我在” 生命之思 第八章 审美活动的结构方式 诗意的栖居 “澄怀味象” 从“无明”到“明” 附录一 生命的悲悯: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 附录二 美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从“康德以后”到“尼 采以后”———在“**届全国高校美学教师高 级研修班”的讲座 附录三 重要的不是美学的问题,而是美学问题———关 于生命美学的思考 附录四 “生命视界”:生命美学的逻辑起点———纪念改 革开放四十周年 附录五 生命美学:从“本质”到“意义”———关于生命美 学的思考 附录六 美学的重构:以超越维度与**关怀为视域 附录七 无神的时代:审美何为? 附录八 “美在境界”“境界本体”究竟是何时提出的? 附录九 生命美学: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纪念改 革开放四十周年 附录十 超验之美:在信仰与自由与爱之间———读阎国 忠老师《攀援集》的一点体会 附录十一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