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遥寄当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遥寄当年

  • 作者:姚彩霞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9676036
  •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01日
  • 页数:244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其作品从现实出发,以温暖深情的笔触,通过描述身边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或经历,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折射出时代演进和发展的印迹,文字生动活泼,感情真挚。
    文章节选
    石屋、日子和花 中秋节,是中国人创造的*浪漫*富情调的节日。这**,游子对家对亲人充满了强烈的团聚渴望和深情的眷恋。一家人济济围坐在庭院中,吃月饼,赏月,叙说往事、家事、趣事,浓浓的亲情甜蜜你我,幸福一波又一波在家中荡漾,中秋节到了。 今年的井陉县石头村,在感情的旋涡中,在殷实的幸福中度过他们的中秋佳节。 石头村又叫于家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掩藏在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宛如秋日里未收割的庄稼,普通、朴实、其貌不扬,若不仔细打量,很难从千沟万壑中发现她的身影,分辨出她真实的面庞。但是她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并以存在的理由让自己独特。放眼望去,山腰上拱形的石门、厚实的山墙,恭候你的寻访。那些无法抹去的先祖的气息、淳朴的民风,从坚硬的石头中长出来,延续了生命的长度,培植坚忍,锻造梦想。 石头村,对于外界是一个概念抑或是文人墨客的想象,但对生长在这里的人们而言,却有着一段无法绕开、连接历史的蹒跚地走进好日子的艰辛路程。石屋,也许是贫穷的象征。石屋,也许是孕育生命的子宫。石屋默不作声。会说话的人们如何听得懂一座座石屋发出的心声? 古老的石头铺就了村路,岁月的磨砺使石头的棱角变得光亮圆润,走在上面,发出轻叹之声,令人驻足。 明朝大臣于谦,当年流落在石头村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石头村记得他,包括他留下的那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公元一四四九���,强大的蒙古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与明军在土木堡大战,明英宗被俘。此时,有的大臣主张南逃,于谦坚决反对,拥立明景帝,声称倡议南迁的人应当处斩,京师是天下的根本,宋朝南渡的覆辙不能重蹈。于是英宗的弟弟明景帝下决心抵抗,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当于谦苦涩屈辱地来到荒凉的深山里、偏僻的村落中,复位的明英宗对他已是心存杀机。但于谦仍念念不忘叮嘱自己,叮嘱后人:保持节操、坚强不屈、忧国爱民,追以石灰自喻、自勉,使自己的人生具有永恒意义。 石屋的凄凉和悲苦变成激励诗人的动力,精神的强大战胜内心的脆弱,他成为石头村的主人,并在这里繁衍后代。虽然,于谦在英宗发动夺门之战夺回帝位后,以“谋逆罪”被杀,但从公元十五世纪到如今,石头村成了于家村,于家的后代受了先人的指引,一丛丛、一簇簇蓬勃出生命的活力,演绎了自己的神话。 中秋节在石头村是隆重的,隆重的方式统一为包饺子。韭菜瘦肉馅、萝卜大肉馅、南瓜鸡蛋馅,圆圆的皮,鼓鼓的馅,香香的味儿,饱了一街的人,醉了一颗颗心。 我知道,石头村的人们将*实在的幸福包在饺子中了,石头村的饺子将*踏实的渴望种到心里去了。你看这样一副楹联:土里生白玉,地里产黄金。朴实、坚忍不拔让他们将寸草不生的石头山染绿,将千沟万壑变成良田,白玉黄金是土地的儿女,于谦的子孙一代代奋斗,农家过上了美满的日子,那也正是于谦对后人的期待。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沿白色石阶登上石楼,放眼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全是青石铺就,街巷串连着石头房屋,这是一片石头的天地,这是一部石头书写的家族史。 在任何一户农家宽敞明亮干净的院落里你都能看到:石头搭建的房子,石头垒成的院墙,石板铺就的路面,一眼机井哗哗地冒出甘泉。屋檐下,墙角里,有主人精心种植的石榴、葡萄或者豆角,它们似乎也是家庭里不可或缺的成员。火红的石榴,紫色的葡萄,鞭炮似的豆角,将小院渲染得生机盎然,趣味横生。窗台上一盆精致的蝴蝶兰摇曳出妩媚,勤勉的蜜蜂嗡嗡地向自己倾心的恋人诉说着一片缠绵的情意。 普通的花草装点了主人的心情,使主人对未来日子充满美好憧憬。 于家村,或者石头村,以顽强的精神从石头里汲取营养,让生活的花朵不断绽放,花朵的芳香就是农人对幸福日子的殷殷希望。 童言无忌 孩子们的想法稀奇古怪,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儿子说,他不想出生在1989年,更愿意选在唐朝出生,而且要自己确定生日。 深究,是因了孩子*近学了孟浩然的《春晓》。孩子一方面发誓要当古人,以表达对古人的敬仰;另一方面又毫不客气地开着古人的玩笑,令人难以接受。举个例子,《春晓》让孩子读后,被篡改成了这样:“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龙卷风,吓得李白跑。”孩子陶醉在令山水田园诗人气绝的顺口溜里,只几日,顺口溜不胫而走,风靡校园。 出生年代以及属相问题一直令孩子困扰而迷惑。但孩子们对问题自有解决之道。坐火车旅行,孩子结识了一位校友,说是校友,其实只待了半年就转学离开,如今已是大二学生。孩子一听,立即惊呼道,真巧,我也是二年级。俩人迅速打得火热,座位调到了一起,分享饮料食物以及个人趣事秘密。孩子对校友的学籍档案格外关注,同时也公开披露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孩子落落大方有板有眼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声称,“本官”生于公元689年,假如现在是2007年,拿它减去689,等于1318,对,我已是一千三百又一十八岁的超高寿老人。大学生说,公元689~740年,正是孟浩然的生卒年限嘛,不过你活得久,比他厉害。 孩子又问,猜我什么属相。属蛇,蛇不太好,属眼镜蛇还行,眼镜蛇厉害。喜欢匹诺曹吗?不过,我还是想把属相改成狮子,狮子更威风。咔,咔,咔,孩子跳下座椅,站在地板上,竖起手掌,踢腿,转身,配音,生龙活虎耍了一通,结果摔倒在地,险些冲进座椅底下。他爬起来后继续演讲,考考你,狮子**需要多长的睡眠时间?小兔呢?大学生摇头,反问道,这个嘛,还真不知道,你知道喽?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课程里没这些内容。孩子一一说出了答案,令大学生吃惊不小。 这并不可笑,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异想天开,放肆大胆,口无遮拦。 孩子*终提醒校友,记住我的名字,我慢点说,你能记得住,我叫孟杜李白。孩子心满意足,开怀大笑。 在李白杜甫的国度,传统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同时狮子王如潮水般涌来,生长在开放时代的孩子,既不拒绝古典,亦热衷于现代。 勋章 曾经年轻的父亲,胸前佩戴着勋章,英俊挺拔,目光炯炯,以无所畏惧的胆魄和****的气概实现了伟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梦想。父亲用微笑将自己的青春定格在泛黄的历史画卷上,自豪的神情至今仍不褪色。 然而,父亲终将老去。 我曾怀疑那枚勋章是父亲为照相而借来的,因为至今我未曾见过勋章的庐山真面目。“文革”破四旧,我和哥哥翻箱倒柜企图将那枚勋章扫地出门或者据为己有,不料被父亲识破。父亲说,你们反了天啦。我和哥哥百般纠缠不管不顾,一下把父亲激怒了,父亲瞪圆了双眼,扯开了上衣前襟,刹那间,一枚枚扣子像子弹迸射出去,哥哥的鼻子当场被击中,鲜血如瀑布涌泻而出。父亲用鼻孔喘着粗气,嗓门儿大得像打雷,并且毫不客气地向我们挥了挥拳头,滚,都给我滚! 闻风丧胆抱头鼠窜,用来形容我们*为贴切。父亲嘭嘭嘭地擂着自己的胸脯,像体育课上大家拍打着篮球。聆听着这种奇怪恐怖的声音,躲在一边的我们,既感到震惊又觉得好笑。 后来,父亲佩戴着勋章又照过一次相。那时父亲即将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可父亲依然穿着军装,跑到当地一家*正规*有名气的照相馆拍下了自己*后一张军人照。相片居然堂而皇之挂在家里客厅的门楣上方,十分显眼。在我们眼里,父亲的装束不伦不类,不由得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比如,有人说父亲当过国民党,有人说他是特务什么的。仿佛父亲的勋章是假冒伪造的,我和哥哥从此在外人面前会表现出一副心怀鬼胎的模样来,给人一种低眉顺眼矮人三分的印象。父亲不然,照片上,他在笑,那笑不是为了摆出来照相的,而是从心底奔涌而出的自尊、自信、意气风发。 再后来,父亲的那些照片不复存在。“文革”的一把火烧毁了有形的一切,剩下的思想残余也一并清算。长大的我们在整合记忆、恢复理性后,感觉经历的一切如同梦魇,邈远,朦胧,没有真实感。当我们被记忆之手推向事件**,却以旁观者的身份聆听历史娓娓而谈时,不再幼稚的我们,心灵震撼,热血沸腾了。其实,我们怎么能够成为历史的看客? 过去的走远了,但远去的一切不会因此而消失。 愚昧无知的我们长大了,年轻英俊的父亲衰老了。 如今,已经荣登爷爷宝座的父亲,夏天,卷了裤腿在外面乘凉,孙子或外孙们在膝下环绕,那是一幅尽享天伦之乐、国泰民安、和谐美好的画面。父亲浓密乌亮的一头黑发如今似盐碱地长势欠佳的庄稼稀疏灰白,但爽朗的笑声不改质量,不失本色,一如从前。 爷爷,您腿上的伤疤是不是小时候淘气磕的? 我知道,是打架摔的。 不对,自行车撞的。看,我这儿就撞破了,我没哭,老师奖励我一朵小红花,医生夸我是好孩子。 不,是打仗受的伤,对吧爷爷?那您一定认识白求恩大夫喽,他给您治过伤吗? 讲个打仗的故事,讲吧,讲吧…… 父亲的故事我知之甚少,我在爱听故事的年龄却干了别的,有许多荒唐疯狂的举动将美好天真的本性扭曲了。儿子渴望了解我父亲的世界。 儿子告诉我,父亲渡过长江后,陆续解放了许多城市,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厦门,还打过金门岛。假如那次攻下金门,现在就省去了许多麻烦。 新中国诞生了。人民解放军这支年轻、勇于牺牲、敢打硬仗、冲锋陷阵的队伍,是催生共和国的有生力量。征尘未洗硝烟起,父亲仿佛听见了侵略者的枪炮声,过福州,经江西上饶,绕道浙江金华,搭津浦列车一路颠簸,迎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出关,蹚过冰砭肌骨的鸭绿江…… “嗨啦啦啦啦,嗨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打垮了美国兵呀……”我只知道这是唱给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歌,是唱给父亲或者来不及做父亲的军人的赞歌。 父亲的出征是军人的职责,是**和民族的需要,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而且活着见到了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大概为了纪念这份荣耀和幸运,保持激情发扬精神,活下来的父亲特别喜欢这首歌,甚至经常哼唱,并将歌词里*具光彩的一个词精心保存,直到女儿出生,作为一份特殊礼物慷慨相赠——“*好的东西永远是被赠送的”。 彩霞,这名字多么好听啊!父亲的口吻里充满了军人的感情和豪壮。曾经我嫌弃这名字太俗,而愿改成“红卫”“东升”“战旗”之类。 父亲一口拒绝,坚决反对,不能。对一个名字的认同,实际上是对一批逝去生命的怀念和尊敬,这个活泼名字的存在,使得那些活泼的生命得到了重生。远去的他们,来不及恋爱,来不及当父亲,生命永远止步于二十岁。 然而父亲一生并未享受过军功章所带来的待遇啊,甚至连正规军事院校的学历证书也不被承认,否则他会有着不一样的身份或地位,也未可知。 父亲说,当年,有许多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倒在了战场上,他们亏不亏?为了过上好日子,敢去拼命。活下来的人,怎么能叫吃亏呢? 哥哥说,现在许多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失业,下岗。 新中国来之不易,不能跟**讲条件要待遇。要想**有大发展,老百姓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父亲说。 侄儿说,爷爷的勋章真沉,你们见过吗? 我的心头滚过热浪,父亲的勋章当然是有分量的,它佩戴在一名老兵心里。虽然父亲已是垂暮老人,但对共和国的那份炽热之爱有增无减。那枚勋章之于父亲,是机缘是命运是见证。一枚勋章,象征了**振兴和民族独立,它体现了人民不屈不挠不卑不亢,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意志。父亲拥有勋章,当之无愧。 父亲虽然老了,但我们的共和国依然年轻…… 天使在舞蹈 一个精灵在梦中飞舞时,大地寂静无声。城市醒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洁白,树木洁白,天空洁白,道路洁白,屋顶洁白。怀了一份惊喜来到户外,连呼吸也会变成一团洁白。 飞扬的雪花是严寒的使者,冬日的美丽来自天使的装扮。 雪花激起了孩子们的兴奋,好奇驱使着他们冲出家门,与天使共舞。他们模仿着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样子,将棉袄反穿,使得褴褛的棉絮暴露在外,从而制造了身穿翻毛皮袄的效果和假象,嘴里一刻不停地喊出鼓点:“呛才一才哐,呛才一才哐!”伴着鼓点,双臂展开,忽而左臂向前右臂向后,忽而相反,用张牙舞爪的动作,徒手创造了一幕顶风冒雪划着雪橇奋力上山的逼真景象。这时母亲必然要一声又一声呼唤着孩子们的乳名,叫他们回家,以免冻伤。孩子们佯装没听见,追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舞得更加起劲儿。一会儿他们假装去了夹皮沟,一会儿又飞向了威虎山,亮开嗓门突然高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孩子们的高唱或者吼叫,一下子将雪白静寂的苍天大地填满。在幻想的舞台上,他们除了扮演好人杨子荣、小常宝、李勇奇,还尽兴地扮演着坏人八大金刚、栾平、座山雕。这歌唱或者吼叫之声,袅袅升空,被浓厚的寒潮侵蚀,当返回大地时已细如发丝,越来越小,接近于无。 然而,雪还在下,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脚印踩得雪地肮脏。出演英雄或土匪的孩子们精灵一般浑身雪白,雪白的眉毛,雪白的头发,雪白的双脚。孩子们也成了一尘不染无拘无束的精灵。 下雪不冷化雪冷,孩子们在雪花的簇拥下不停“呛才一才哐”地喊着鼓点,反复地唱着“气冲霄汉”,寒冷被一寸一寸逼退。孩子们的脸红通通的,头上热腾腾地冒着白烟,一红一白将这个飘雪的冬天装点得醒目有趣,有声有色。漫天大雪,是冬天*美的景致,恒定不变地存放在童年不醒的梦乡,映衬着天真无邪的童心。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冬天的快乐藏匿其中,令人流连。 当然,下雪天孩子们还有更要紧更有趣的事可做,比如,捕鸟。像鲁迅先生曾经描写的那样,先扫出一片空地,用一根短棒将筛子或箩筐支起,筐底下撒了秕谷,绳子的一头缚住木棒,另一头由人牵了远远地躲开,待鸟儿啄取食物时,突然拉动绳子,一只或几只小鸟就会被严严实实罩在筐内。 但是,孩子们真正捕到手的鸟儿并不多。鸟儿战战兢兢钻进箩筐,尚未站稳,性急的孩子会按捺不住冲动猛地牵动绳子,结果惊飞了鸟群;或者,罩住小鸟后,将手伸进筐内,筐子掀得过高,导致罩住的鸟儿从一侧逃脱。望着仓皇出逃的小生灵,孩子们毫无愠色,只是一个劲地拍手叫道,飞了,飞了。那明明是对摆脱桎梏的鸟儿的真心祝福和欢呼。鸟儿带着祝福飞得又快又高,只把孩子们撇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之上。 除了飞雪中出演威虎山,提着欢蹦乱跳的心脏捕鸟儿,还有一件趣事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在雪天,孩子们更愿意跑得远一些,去杳无踪迹的旷野放风筝。先要自制风筝。劈开竹篾,剪好鹰的身子和翅膀,用纸和糨糊粘牢,拴上绳子,备足线绳缠到线拐上,测试平衡性——借着风力,一个人擎着风筝,另一个人通过长长一段助跑使阻力加大,气流的作用力加强,风筝缓缓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并在空中稳住,这时,可以松口气,因为风筝在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绳子的牵拉作用相对减小,如果放手,风筝可以像只鸟儿向更远更高的天宇飞翔。然而它毕竟不是鸟儿,*终会从空中跌落下来。如果绳子的力道控制得好,风筝不仅飞得高,而且飞得稳、飞得久。同时,可以让它飞出一些好看的动作——侧向飞、平飞、翻转,但一般人未必能掌握这些技术,只满足于风筝能上天,至于飞得高不高也不太在意。 如今我站在同一片天空下,往日多得像秋日落叶的飞翔的鸟儿已一去不返,只能看到森林般的楼房,高低错落的灯杆,和各种���型广告牌。城市的成长渴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如同原始森林一样茂密,长大的我们,何处再遇童年的天空和自由飞翔的鸟儿……
    目录
    目录 石屋、日子和花 / 00 童言无忌 / 00 勋章 / 00 天使在舞蹈 / 0 债 / 0 过年 / 0 生命奔腾不息 / 0 四等小站 / 0 康老师 / 0 相聚与别离 / 0 和你在一起 / 0 爽约 / 0 学习游泳 / 0 陪读 / 0 文学的美丽 / 0 春暖花开 / 0 父亲的秘密 / 0 雪花飞扬的风筝 / 0 小鬼来我家 / 0 一只会飞的鸟 / 0 迎候 / 0 行走在冬天 / 0 在时间深处 / 0 补梦 / 0 往事并不如烟 / 0 树下听风 / 0 团圆 / 0 旅途悠长 / 0 山上冷暖 / 门前那棵白杨树 / 褥子 / 生日 / 香气 / 白云之下 / 一双鞋子 / 核桃树下 / 用单反相机的老人 / 还乡的火车 / 下回再唱 / 元宵节 / 乡下小院 / 野菜花开 / 端午节 / 翩翩少年 / 亲爱的宝贝 / 一支钢笔 / 一碗乡村饭 / 山村 / 偶像 / 猫与鼠 / 老孟者何人 / 鸽子 / 乘着歌声的翅膀 / 苏州往事 / 游子吟 / 校园联欢会 / 火烧云 / 蓦然回首 / 赶集 / 冬日,那缕阳光 / 腊八饭 / 春节盛宴 / 蜡梅花儿开 / 二月二,龙抬头 / 护工 / 奔跑的意义 / 寂静的日子 / 驰骋 / 盼望一场雨 / 见字如面 / 遥寄当年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