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溶液1
节溶解1
一、溶解1
二、溶解度2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标度3
一、质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3
二、物质的量浓度3
三、摩尔分数、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4
四、比例浓度5
第三节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5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5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7
三、溶液的渗透压10
四、渗透压在医药学中的应用12
第四节电解质溶液14
一、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14
二、电解质和解离度15
三、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16
四、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17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2
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2
一、气体的计量22
二、化学计量和非计量化合物23
第二节热力学定律23
一、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23
二、热力学定律25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9
一、化学反应热29
二、热化学方程式32
三、Hess定律32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及其应用33
五、标准摩尔燃烧焓34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方向35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变化35
二、混乱度与熵36
三、Gibbs函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38
第五节化学平衡40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与化学平衡41
二、平衡常数41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48
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49
第二节反应机制与反应速率理论简介50
一、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50
二、有效碰撞理论与活化能51
三、过渡状态理论与活化能52
第三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3
一、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53
二、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55
三、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55
第四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8
一、vant Hoff规则58
二、Arrhenius方程式59
第五节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60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60
二、催化作用理论61
三、生物催化剂——酶62
第四章酸碱平衡66
节酸碱理论67
一、酸碱质子理论67
二、酸碱电子理论69
第二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70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70
二、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71
第三节缓冲溶液80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缓冲作用机制80
二、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公式81
三、缓冲容量及其影响因素83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85
五、缓冲溶液在医药学中的应用87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91
节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91
一、溶度积常数91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92
三、溶度积规则93
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94
一、沉淀的生成与转化94
二、沉淀的溶解97
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在医药学中的应用98
一、在医学上的应用98
二、在**生产上的应用98
三、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99
第六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102
节氧化还原基本概念及其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02
一、基本概念102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04
第二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05
一、原电池105
二、电极电势107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11
第三节电极电势的应用115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15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116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116
四、电势法测定溶液pH117
五、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119
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24
节氢原子结构模型124
一、氢原子结构的Bohr模型125
二、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127
第二节多电子原子的结构135
一、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35
二、原子的电子组态137
第三节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138
一、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138
二、元素质的周期变化规律141
第八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48
节离子键148
一、离子键的形成148
二、离子的特征149
三、离子极化150
第二节共价键152
一、现代价键理论153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59
三、分子轨道理论163
第三节分子间作用力166
一、分子的极166
二、分子间作用力168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174
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74
一、配合物及其组成174
二、配合物的命名177
三、配合物的类型177
四、配合物的异构现象179
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81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82
二、晶体场理论184
第三节配合物的解离平衡188
一、配合物的平衡常数188
二、软硬酸碱规则190
三、配位平衡的移动191
第四节配合物在医药学上的应用193
一、生物配合物193
二、配合物**194
第十章s区元素198
节s区元素通199
第二节s区元素的单质200
一、物理质200
二、化学质202
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制备203
第三节s区元素的化合物204
一、氧化物204
二、氢氧化物206
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的质207
四、焰色反应209
五、对角线规则210
六、常见离子鉴定211
第四节s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常见的**211
一、生物学效应211
二、常见**212
十章d区和ds区元素217
节d区和ds区元素的通21
一、原子半径218
二、单质的物理质219
三、单质的化学质219
第二节d区和ds区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221
一、铬和锰221
二、铁、钴、镍227
三、铜和银231
四、锌、镉、汞235
第三节d区和ds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和常用**239
一、生物学效应239
二、常用**242
第十二章p区元素245
节卤素245
一、卤族元素的通245
二、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246
第二节氧族元素254
一、氧族元素的通254
二、氧及其化合物254
三、硫及其化合物256
四、氧族元素的离子鉴定261
第三节氮族元素262
一、氮族元素的通262
二、氮及其化合物263
三、磷及其化合物267
四、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270
五、氮族元素的离子鉴定271
第四节碳族和硼族元素272
一、碳族元素的通272
二、硼族元素的通273
三、碳及其化合物273
四、硅及其化合物275
五、硼及其化合物276
第五节p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278
一、卤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278
二、氧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278
三、氮、磷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278
四、碳、硅、硼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278
附录281
附录一一些基本物理常数281
附录二有关计量单位282
附录三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298.15K)284
附录四平衡常数287
附录五缓冲溶液292
附录六标准电极电势表293
附录七一些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95
附录八希腊字母表298
部分练习题参考299
参考文献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