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研究的主要趋势与拓展路径 / 001 **节 终结焦虑与中国电影研究的思维转向 / 002 第二节 跨界会通与中国电影研究的范式转换 / 009 第三节 主体诉求与中国电影研究的学术转型 / 015 第二章 主体、本体与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理论问题 / 021 **节 主体性与普遍或一般的电影理论 / 021 第二节 本体观与中国电影理论的逻辑起点 / 028 第三节 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理论的价值取向 / 034 第三章 载体的思辨:银幕的在场与生命的庄严 / 036 **节 观看的身体与缺席的放映装置 / 037 第二节 银幕作为载体的生命肌理 / 041 第三节 洞穿的银幕与庄严的瞬间 / 048 第四章 影人年谱与中国电影史研究 / 051 **节 影人评传、编年史述与年谱意识 / 053 第二节 影人年谱与中国电影的知识积累和价值导向 / 058 第三节 影人年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重构和学派建设 / 064 第五章 数字人文、影人年谱与电影研究新路径 / 071 **节 直面数字人文:人机交互与另一种电影研究 / 072 第二节 回归影史风景:数字人文与电影历史的相遇 / 077 第三节 重返人文感性:影人年谱与数字人文的对话 / 082 第四�� 电影研究新路径:基于中国电影知识图谱的批判性建构 / 086 第六章 数字人文、媒介考古与中国电影“源代码” / 091 **节 作为程序指令和时间重置的“源代码” / 091 第二节 “源代码”与电影史论的媒介考古和知识关联 / 097 第三节 数字文化与深层时间的中国电影“源代码” / 103 第七章 数字人文视野里的平台建设与中国电影知识体系的目标设定 / 109 **节 数字人文视野里的电影平台建设 / 111 第二节 知识社群共享下的电影学术组织 / 117 第三节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的目标设定 / 123 第八章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空气”说与“同化”论 / 128 **节 郑正秋:使人人“同化”在我一个“空气”里 / 128 第二节 协调合作创造电影的整个“空气” / 134 第三节 费穆:“中国化”电影理论的生命力 / 138 第九章 “空气”说与中国电影的美学精神 / 145 **节 空观、气论与电影“空气”说的中国美学根基 / 146 第二节 电影精神理论与电影艺术诗学:电影“空气”说的西方美学背景 / 150 第三节 “通天下一气”:中国美学精神里的电影“空气”说 /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