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门阀(成大事者,慢半拍。“中古第一家族”琅琊王氏传承千年的成事智慧。培养了50多位宰相,30多个皇后,省级高官不计其数,堪称中国史上ZUI牛公务员家族。)
QQ咨询:
有路璐璐:

门阀(成大事者,慢半拍。“中古第一家族”琅琊王氏传承千年的成事智慧。培养了50多位宰相,30多个皇后,省级高官不计其数,堪称中国史上ZUI牛公务员家族。)

  • 作者:南朝 著,真故图书 出品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7516835739
  •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向一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家族:琅琊王氏。他们鼎盛300多年,在幕后操纵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即使高坐御塌上的皇帝,也只是他们家族的代理人。他们被誉为“中古**家族”。 本书钩沉史料,全景式记录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并揭示了他们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成大事者,慢半拍。 深藏九地之下,才能蓄积冲天之势 这个家族的奠基人是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一千多年来,他被打上愚孝的烙印。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孝顺的名气传出去不久,他就被邀请做官。他无意于从低阶幕僚做起,隐居深山,几十年不出。直到名气传遍天下,他才接过曹魏的橄榄枝。甫一出山,就位居九卿。 在别人狂热的时候清醒,才能看清大局 公元307年,八王之乱引发西晋内斗。当其他豪门前仆后继地卷入混战,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王导却冷眼旁观,悄悄把目光投向了一直被忽视的江东,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基地。 避其锋锐,寻机而动,才能后发制人 公元318年,靠着王导辅佐才建立东晋的司马睿,登基伊始,就打压琅琊王氏。王导不争不怒,步步退让,直到皇帝的政策伤害到几乎所有豪门的利益时,他才暗示堂兄王敦起兵讨伐,彻底控制王室,开
    文章节选
    后记:门阀时代的风流与黑暗 我*早想写门阀这个题材,是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跟客人下棋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加急信,看完之后就淡淡地放在一边,继续回到棋局。 客人见他什么都没说,忍不住开口问道:淮水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 客人忍不住是有道理的,因为写信的人叫谢玄。 他不只是谢安的侄子,还是东晋的建武将军,此时正领兵与前秦苻坚的百万之师大战于淮水一线。这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淝水之战,将直接关乎东晋的国运存亡。 在前线领兵的是谢玄,但战争的整体谋划、排兵布局都是谢安一手操办。若说现在东晋天下有谁*关心战局胜负,也非他莫属。 现在谢玄写信来,一定是战局有了结果。但他看了信,神色却没有任何变化,“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直到客人追问,他才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 小儿辈大破贼归矣。 孩子们赢了,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在这样一件事情上如此举重若轻,谢安气度之恢弘潇洒,可以想见。这个故事被隆重地放在《世说新语·雅量》篇,以彰显谢安气量宽宏,喜怒忧惧不行于色。 另一个故事也源自《世说新语》,那就是王导杀王澄,我们在本书第八章已经讲过。琅琊王氏的王澄从荆州南下江州,去今天的南昌见同族兄弟王敦,却被他派人掐死。 因为具体动手杀人的是王敦,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主谋,并将杀人动机解释为嫉妒。其实大家都想错了,真正的幕后主使是王导。 王导杀人,自然也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因为经过他和王敦艰辛耕耘,江东的事业刚刚有起色。王澄名气、官职都在两人之上,却志大才疏,对琅琊王氏整个家族以及江左局面,都是隐患。 所以王导给王敦写信,偷偷告诉他: 不可复使羌人(指王澄)东行。 不要让他再来南京了。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件事似乎完全不符合王导的行事风格。历史记载中的王导克制谦退、风度悠然,大多时候都是一副笑而不语的姿态。即使不喜欢自己的政敌,比如庾亮,也只是拿扇子掩住自己的口鼻,含蓄隽永地说一句“元规尘污人”。庾亮那边的灰尘真大啊。 但王导杀王澄这件事大概率是发生过的,从他杀伯仁这件事上也能找到佐证。他平时虽然不大臧否人物,不显山露水,但每到关键时刻,心机之深沉、残酷,下手之果断、狠辣,又在所有人之上。 谢安、王导是门阀时代*具代表性的人物,正好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风流潇洒,后者深沉暗黑。这似乎也正是魏晋时代给人留下的印象,华丽而黑暗。 这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其实两者本来就水乳交融。王导、谢安两人的形象也是如此。王导有阴沉暗黑的一面,大多时候却是旷达超脱,闲庭信步。谢安是风流宰相,心机却同样深不可测。 **个故事其实在《晋书》中还有个后续: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就是说客人走后,谢安回到屋子。心中的狂喜终于释放出来,可能走路都是跳着的,以至于脚上木屐的木齿撞在门槛上折断了,还浑然不觉。 《晋书》*后评价道:其矫情镇物如此。 也就是有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他人猜度。 越是让人无法猜度,也就越令人遐想,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讲,也是一种“饥饿营销”。 当时人视谢安为宰辅之选,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这与谢安的矫情镇物不能说没有关系。 我讲这两个人的故事,是想说明,历史真正吸引我的是人的复杂性,更具体地说,是人在复杂境遇中的应对,以及命运流转。 很多人研究历史,读历史,是在寻找规律、真相。 但这不是我的目标,至少目前不是。 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史学大家不可胜数,陈寅恪先生、唐长孺先生、周一良先生、田余庆先生等等。在这些人面前,没人轻易敢说自己也在研究规律、真相。我非科班出身,积累也非常有限,就更不敢有这个奢望。 更重要的原因,“真相”是一个很暧昧的词,尤其是对历史来说。不管是材料限制,还是学识局限,有时真的很难说清一个人到底是好是坏、是黑是白,或者说一个王朝的覆灭到底是不是源自某个非常具体的原因。 历史更多是一个复杂的、近乎不可捉摸的过程。 我想写的文本,不是一件事的结局到底怎样,而是它如何从开始走到了结局的这个过程。写人的**也在他跟自己的环境是怎么互动的,怎么被塑造,又如何去反作用于环境。这个过程是非常迷人的。 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有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历史学者能够提供给大家的就是有关过程的复杂故事。 我虽然不是学者,但于此深以为然。写作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门阀》会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故事,记录了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等几大家族的百年博弈。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部,从南渡江东写到了王敦的**次兵变。琅琊王氏就此掌握了东晋的朝政,开创了门阀与皇权共治的模式。接下去,他们将遭遇其他几大家族的挑战,故事也就更加复杂、迷人。 很多人看故事喜欢赶快跳到结局,但我觉得正像历史本身一样,过程永远比结局精彩,更有味道。愿你阅读愉快,享受这个过程。 南朝 2023-2-15
    目录
    序 章 “卧冰求鲤”的权力逻辑 / 001 **章 八王之乱与灭门危机 王导:将相之器 / 014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 021 王羲之的父亲 / 026 乱世中,百姓看到灾祸,野心家看到机会 / 031 第二章 隐秘的盟友 司马睿:后下手为强 / 036 找到关键角色,事就成了一半 / 041 第三章 衣冠南渡,深入江东 深入江东 / 046 大家族的乱世生存法则 / 048 收服人心的艺术 / 051 第四章 江东四大家族 华亭鹤唳 / 058 成大事者,要咽得下狼狈 / 064 幕后高手 / 068 如何低调地秀实力 / 070 第五章 匈奴南下,帝国黄昏 得天下者,必先得山西 / 075 生命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 080 造反的理由 / 083 豪强与部曲 / 086 第六章 永嘉乱起,中原沦陷 致命的流寇主义 / 090 清谈误国 / 093 江东管仲: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清醒 / 097 第七章 另起炉灶,经略江南 南北之争的三条路线 / 108 王敦:强人崛起 / 112 以弱胜强的逻辑 / 117 志大才疏,难将作矣 / 121 第八章 豪门当政,寒族出力 被侮辱的江东士族 / 127 乱世中的蝴蝶效应 / 133 “溪狗”陶侃 / 142 被打压的寒门武人 / 147 第九章 江东杀机 微妙的升迁 / 150 应变的智慧: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 155 第十章 战荆州 掌握资源分配权,才能收揽人心 / 166 战功越高,打压越狠 / 176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题思路 / 182 第十一章 代管天下 跟盗墓贼抢生意的皇帝 / 190 把*棘手的问题留给时间 / 194 传统就是规矩,规矩就是合法性 / 197 第十二章 东晋立国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 202 有时升迁很可能是试探 / 205 千古风流,吹笳退敌 / 209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215 第十三章 琅琊王氏,功高震主 成大事者,慢半拍 / 219 以下治上,以贱治贵 / 224 颍川庾氏的崛起 / 232 第十四章 重振君权,打压豪门 “闻鸡起舞”的结局 / 238 司马懿的血脉 / 244 法家的底层逻辑 / 247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 252 第十五章 政变的导火索 王敦借荆州 / 255 襄阳争夺战 / 259 曹操式枭雄 / 262 第十六章 挥师东下,剑指南京 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 269 隐秘的合谋 / 272 一个看不清自己的人,只能任人宰割 / 277 言宜慢,心宜善 / 283 第十七章 门阀时代,政出王氏 战争的胜负,早在开战前就已决定 / 289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294 处柔守慈,守慈曰强 / 296 后 记 门阀时代的风流与黑暗 / 303 附 录 参考书目 / 30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