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者角度考察品牌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00美元,城乡居民生活状况显著改善,社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消费和出口持续增长,涌现出一批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自主品牌。但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知名品牌数量少、品牌寿命短、自主创新能力弱、品牌人才匮乏、品牌管理经验和水平较低、中介服务缺失、市场秩序还不规范等。
发达**的经验和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实践证明,创立和培育自主品牌是提高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拥有我们民族的世界品牌。”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品牌建设涉及企业的竞争力和营销理念、社会文化、消费者的评价与认同、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培育、保护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关系到提高经济质量、增强企业实力、弘扬民族精神、消费者得到实惠的综合性、长期性任务。
真正落实这项任务,首先,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为支撑、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自主品牌发展道路,着力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形成促进自主品牌成长的机制,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和企业脱颖而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促进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自主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在未来10年间拥有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和一批经过市场检验、公众认可的国内品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改变我国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推动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