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内容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原则
(1)可靠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高可用性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上教学资源庞大的数量,所以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必须保证完整性和可靠性。例如,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还原数据库,使数据的完整性、**性得到保障。
(2)灵活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它可以集中管理,也可以将资源按类型或学科划分开来,单独进行管理。对于信息管理系统还应提供接口,可以将多种渠道收集的教学资源纳入系统的管理之中。
(3)开放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性管理将以*大限度发挥效益,促进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制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性管理可以是面向时间、空间的开放,可以是面向内容和项目的开放,也可以面向学习者的开放。
(4)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就是要求构建有效的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使制度规范化、操作规范化和效果规范化,*终实现教学*优化。尤其是教学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规范化、标准化,这是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益的关键。
(5)可重用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可重用性包括技术的可重用性、内容的可重用性和过程与理念的可重用性。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中,资源的共享性、结构性和可升级性等决定着一个教学资源的使用寿命与适用范围。确保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希望能通过一套可重复存取、可再用、有耐久性以及可相互沟通的资源系统,以便及时获取所需的高质量学习资源。资源通过统一的格式跨平台,可以真正地达到可重复使用、追踪学习记录,也可以有统一的标准,更能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大限度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在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探索,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主要反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教学资源管理、新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等。经过近一年的策划与准备,该丛书由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是浙江省**(A类)学科,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为己任。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对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开展研究。本学科成员直接参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主编了通过教育部审查的5套新课标教材之一“人工智能”。对中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效能关系、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问题开展研究。
(2)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问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等问题开展研究。就信息平等意义上的无障碍网络环境构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基于学习策略的虚拟学习社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体系、面向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应用等问题进行研究。
(3)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环境。对数字化教育资源与系统设计、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理论与应用、教育技术类课程教学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的资源共享模式、网络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等。
作为一个涉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心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近年来承担了**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等一系列**级和省部级课题,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高等级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并有多篇被EI、ISTP等国际权威检索所收录。此外,本学科还先后获得了**级、**精品课程,以及**级、**教学成果奖,“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就是本学科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