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政治学概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政治学概论

  • 作者:孙关宏 胡雨春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36619
  •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 页数:442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教育部面向卫世纪课程教材。 该教材从分析政治权力、**政政、**政体等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探讨了政府组织、政府职能、政党等其他一些政治学重要范畴的产生、演变及其发展规律,进而阐述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世界政治等政治现象的表现特征与一般规律。
    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对政治的理解并不一致,本书的*大特色在于比较全面地评析了古今中外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关于上述政治学基本范畴所提出的代表性观点。并通过对这些思想观点演变、发展的逻辑性论述、初步反映出政治学这门古老学科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
    本书适合作为一般大专院校政治学、公共管理及其相关专业本、专科的政治学原理基础课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用书。
    文章节选
    书摘
    权力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伯特兰·罗素认为权力是“有预期地努力的结果”山。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权力意味着在社会关系中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彼得·布劳将权力定义为“通过消极制裁进行控制”的能力,是“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拉斯韦尔和卡普兰则认为,“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这是借助制裁背离拟行政策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决策的过程。”我国学者在总结当代社会科学领域对权力的界定时指出,权力���“人际关系中的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可见,权力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力不是指人对物的处置权,而只有在人的活动涉及他人的时候才存在权力,因此权力总是具有指向性的,意味着权力主体对他人实施控制以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其次,权力关系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根本之处是其内在的强制性,权力关系所涉及的双方并不存在对等关系,其中一方拥有强制对方遵从的优势,也就是说,权力在个体或群体中的分配总是不均等的。第三,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内在化了的,个体对权力的遵从并不是出于对现存的某种危险的恐惧,而往往是出于对反抗权力所可能导致的惩罚后果的预期,一名员工听从雇主的命令不是因为雇主用刀子抵着他,而是考虑到违抗命令之后被解雇所带来的生存威胁;一名大权在握的国王即便在熟睡时仍然是国王。换言之,权力在行使之前就已经址个法化了的。*后,权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权力的行使和运用都具有目的性,是出于某种利益考虑有意为之的结果,权力关系中不对称的双方实际上都存在某种利益诉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权力又可以视为一种利益交换关系。总之,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它总是权力关系双方互动作用的结果。
    由于权力是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社会关系,权力的产生、运用及其所能造成的后果,都以一定的组织、物质和精神力量为基础,个人或组织的权力,取决于对这些资源的掌握和运用。加尔布雷思认为权力的基础有三个:人格、财产和组织。他进一步指出,在传统社会中,人格的强大是权力*重要的基础;财产在近代社会的权力分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今社会则是一个“组织的时代”,权力越来越依赖于**、**、政党和社团等组织力量,任何人都无法离开组织而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权力。埃济翁尼将权力的基础归结为强制性的、功
    ……
    目录
    **章 绪论
    **节 政治与政治学
    第二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 政治权力
    **节 权力与政治权力
    ……
    编辑推荐语
    后记
    本书系教育部“九五”**教材建设项目。由于种种原因,编写期间写作框架和作者几经更动。如今终于可以定稿付梓,也算没有辜负几年来各位作者和编者所付出的辛劳。
    本教材既可作为大专院校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初的写作框架是在胡伟教授的主持下制定的,但由于中途工作调动,他未能继续参与本书的编写工作。后在各位作者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我们对整个教材的写作框架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可以说,本书是各位作者和编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各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本书无法达到目前的水准。初稿完成后,我们组织了两次集体审稿会,其中除各位作者外,还有来自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四位博士生,他们是胡涤菲、张向东、郭忠华、岑树海。根据审稿会的意见,各位作者又对书稿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后由主编审读定稿。
    本书主编为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各章节具体写作分工如下:
    孙关宏、何俊志、任军锋:**章;
    陈周旺、江美塘:第二章;
    陈周旺:第三章;
    任军锋:第四章、第八章;
    李春成、刘文富:第五章;
    刘圣中、艾晓金:第六章;
    胡雨春、何俊志:第七章;
    陈尧:第九章;
    顾丽梅、任军锋:第十章;
    薄燕:第十一章。
    我们感谢胡伟教授在本书写作大纲制定过程中的建设性工作。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洪涛副教授所给予的热情帮助,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邬红伟副编审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努力做到点、面兼顾,力图能够反映近年来国内外政治学研究的新成果,为此,我们参考了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果说本书能够取得一些进步的话,自然离不开他们的贡献。然而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谬之处恳请政治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孙关宏 胡雨春 任军锋
    2002年12月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