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首页 > 搜索 "陈平著"(共有图书数量7种)
  • 灵感五讲  文学大师王鼎钧四十年来的灵感手记 著名作家王安忆张炜陈建功苏童格非 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平原黄子平陈晓明联合推荐,为有志于文学者播下热爱的种子。

    灵感五讲 文学大师王鼎钧四十年来的灵感手记 著名作家王安忆张炜陈建功苏童格非 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平原黄子平陈晓明联合推荐,为有志于文学者播下热爱的种子。

    定价:¥48.00 旧书价:¥19.20 节约:¥28.80 库存: 店铺有售

    9787100206532 / 王鼎钧 / 商务印书馆 / 2022年04月 / 304页

    简介:所谓灵感,是一种突然而生的觉悟,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看法,需要对人性的深刻体察、对百态的广泛接纳,以及对人生的深情投入。这本书是王鼎钧先生四十年来的灵感手记,慢锻闲敲之语,蕴含丰富的哲思;信手拈来之笔,饱……

  •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增订版)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 陈平原著作系列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增订版)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 陈平原著作系列

    定价:¥118.00 旧书价:¥47.20 节约:¥70.80 库存: 店铺有售

    9787301342336 / 陈平原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3年08月 / 384页

    简介:“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大众……

  •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陈平原著作系列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陈平原著作系列

    定价:¥98.00 旧书价:¥39.20 节约:¥58.80 库存: 店铺有售

    9787301333730 / 陈平原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2年10月 / 436页

    简介:本书以1898年到1927年的中国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用西方的叙事理论,从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作用两个视角探讨晚清与“五四”两代作家如何完成从古……

  • 闲情乐事(漫说文化系列,北大陈平原编选;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老舍等24位著名作家,展现中国人生活的艺术;推荐初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闲情乐事(漫说文化系列,北大陈平原编选;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老舍等24位著名作家,展现中国人生活的艺术;推荐初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定价:¥45.00 旧书价:¥18.00 节约:¥27.00 库存: 店铺有售

    9787556131921 / 陈平原编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23年09月

    简介:《闲情乐事》由陈平原选编,搜集了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梁实秋、朱自清等24位作家信笔闲谈的散文小品,共47篇,涵盖了衣、食、住、行等中国人的“生活的艺术”,他们用通俗亲切的语言表达出中国人的生活情趣……

  • 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定价:¥48.00 旧书价:¥19.20 节约:¥28.80 库存: 店铺有售

    9787100186674 /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著 陈平 译 / 商务印书馆 / 2021年04月 / 140页

    简介:潘诺夫斯基这本著名的小册子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精神史(观念史)作品之一,也是跨越美术史与思想史的一次激动人心的探险之旅,其主旨是探讨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贡布里希曾在悼念潘氏的文章中指……

  • 精神的印记(陈平原、钱理群等著)

    精神的印记(陈平原、钱理群等著)

    定价:¥35.00 旧书价:¥14.00 节约:¥21.00 库存: 店铺有售

    9787806504826 / 陈平原 / 贵州教育出版社 / 2004年04月 / 421页

    简介:本书选自由北京大学“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持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丛书。本书为第一辑,供读者阅读参考。

  •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集——奥运珍藏版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集——奥运珍藏版

    定价:¥240.00 旧书价:¥96.00 节约:¥144.00 库存: 店铺有售

    9787530537121 / 插图 张鸿飞 崔振宽 陈平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8年01月 / 156页

    简介:余作画人,镇日守一砚宿墨,几只秃笔,数卷精楮。是将心底所思,梦中所见,日间所游,融于纸上。发于性情,酣于笔墨,炼于文质,作得幅幅皆心中痕迹。经年看画画也分出三境:一谓实境,乃借物传情,求得真切,以真切……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