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 作者:张志平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57992
  •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 页数:372
  • 定价:¥2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是时代召唤和主体诉求间的一个历史性遇合点。赵树理是“大时代”当之无愧的歌手。乡土记忆和时代生活的审美整合,“政治化写作”模式的建构,民族意识的表达和自我价值的确证,分别是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乡土小说的主要建构方式。清晰和混沌是“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的两脉流向。年轻人的血性和老年人的智慧分别被作家赋予正面和负面价值。经验主义是中国民众的认知范式。“阿Q一族”在国统区乡土小说中被命名为革命闯将,在解放区乡土小说中却被命名为堕落的狗腿子。土地是民众须臾难离的家园,也是深深束缚和禁锢着民众身心的囚牢。民众在“四十年代”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要标志是其言语生成。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乡土小说中,民众主体性生成和确立的过程截然不同。解放区乡土小说中的群众说理大会是民众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生产方式。通过设置民众仰视或俯视知识者的叙事格局,国统区和解放区乡土小说作家确认、建构着民众和知识者的关系。
    目录
    楔子:不朽的故事
    **章 乡土小说:时代重压下的审美选择
    一 “大时代”对作家的双重召唤
    二 时代召唤和主体诉求的遇合
    三 艰难的选择
    四 “大时代”的歌手
    第二章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的建构
    一 乡土记忆和时代生活的审美整合
    二 “政治化写作”模式的建构和解构
    三 民族意识的表达和自我价值的确证
    第三章 清晰和混沌——“四十年代” 乡土小说创作的两脉流向及其整合
    一 文本的可理解性和叙事的清晰化
    二 呈现于未成年人感知中的世界景观
    三 “悲凉的乡土”上的“苦命人”
    四 清晰和混沌
    第四章 土地:家园或囚牢——“四十年代” 乡土小说的乡土意识
    一 老年人的智慧和年轻人的血性
    二 中国民众的经验主义认知范式
    三 革命闯将·狗腿子·阿Q一族
    四 土地:家园或囚牢
    第五章 言语生成同民众主体性的生成和确立——“四十年代” 乡土小说的深层意义空间
    一 “无声的中国”里“沉默的国民”
    二 民众的言语生成
    三 说理大会: 民众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生产方式
    四 仰视和俯视
    结语 艰难的旅程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