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路遥十五年祭
QQ咨询:
有路璐璐:

路遥十五年祭

  • 作者:李建军
  • 出版社:内蒙古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802284838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01日
  • 页数:347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作家王安忆、陈忠实、高建群、史铁生、林夕等众多与路遥曾有过交情甚或感情的人们,写下一笔笔令人心碎的纪念文字,来祭奠十五年前熠熠生辉的路遥。本书截取五个不同角度历程、忆念、评价、影响、自述来纪念这个曾经悲怆现在依然感动众人的西北汉子。
    路遥以《人生》名世,在《平凡的世界》之后便不再平凡,曾为学界出过许多无法解答的人生命题与假设,然而他却通过自身的生命感验获得精神上的极大丰收。今天的路遥已非路遥,已经变成为拥有某些高度的里程碑式的存在。
    转眼路遥已过世十五年了。路遥以《人生》名世,在《平凡的世界》之后便不再平凡,曾为学界出过许多无法解答的人生命题与假设,然而他却通过自身的生命感验获得精神上的极大丰收。今天的路遥已非路遥,已经变成为拥有某些高度的里程碑式的存在。关于路遥,本书通过**作家王安忆、陈忠实、高建群、史铁生、林夕等众多与路遥曾有过交情甚或感情的人们,写下一笔笔令人心碎的纪念文字,来祭奠十五年前熠熠生辉的路遥。本书截取五个不同角度历程、忆念、评价、影响、自述来纪念这个曾经悲怆现在依然感动众人的西北汉子。
    文章节选
    **辑 历史
    关于路遥的谈话 曹谷溪
    《寻访路遥的足迹》是榆林路遥联谊会正在拍摄的一部十集电视专题片。
    您是路遥的朋友,又是路遥的启蒙老师,您与他的交往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很想知道是什么东西使您和路遥从对立派成了文学朋友?
    我乐意接受你们的采访。
    几十年了,有的事情记不清了,主要的脉络还是清楚的。众所周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和路遥在延川县置身于两个不同的群众组织。路遥是延川中学“红四野”造反派的司令,也是全县一个大派的头头;我是彭真、周扬伸到延��的“黑爪牙”、“小爬虫”。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参加过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上听取了彭真、周扬的报告。在“文化大革命”中,我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冲击。在那个地方,我是惟一听过彭真、周扬报告的文艺工作者,也是惟一在群众中“吹捧”过彭真、周扬的角色。
    大联合后,路遥以群众代表结合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我刚从一个公社调到县革委会通讯组做通讯干事。也就在这个时候,路遥的副主任被免职。那**,路遥正好在我的房间里,军代表当着我的面宣布了路遥被免职的决定。我想,这是路遥生命里程中*为困难的时期。刚刚免了他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他的恋人又通过内蒙古的一个知青向他转达决裂的意思。仕途失意,爱情失恋,使年轻的路遥非常痛苦,他当着我的面哭了,这是**次看见路遥如此伤心地痛哭。
    我对路遥说: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男人不可能不受伤。受伤之后怎么办?我以为应该躲在一个没人注意的角落,用自己的舌头舔干伤口上的血迹,然后到人面前去,依然是一条汉子!
    也许,路遥理解了我的话,或者,赞同我的这种见解,路遥留给这世界永远的印象:正是一条刚强的陕北汉子。
    《路遥文集》第二卷中有篇题为《土地的寻觅》的文章,是他给我的一部诗集所写的序文。他在那篇文章中把“文化大革命”写成“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我们是对立的两派,文学使我们成了朋友。
    在我的许多个文学朋友中,路遥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延安大学文汇山路遥的墓地,有两个小石桌。一个石桌上刻有《路遥文集》责任编辑陈泽顺的两句话:“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另一个石桌上刻着《平凡的世界》的责任编辑李金玉的两句话:“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我非常赞同陈泽顺和李金玉对路遥的评价。
    陕北的骄傲,时代的光荣!
    有人说,路遥的事业是成功的,路遥的婚姻是失败的。您如何看待路遥的初恋?
    我想,踏在心灵土地上的**个爱的足迹是永远抹不掉的。路遥的初恋,应该说是愉快的。虽然他经历过失恋的痛苦,可是在他生命的*后的日子里,仍然深深怀念自己的**个恋人。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奇特的,神秘的,让人们无法预料。路遥在延川县革委会尽管被免掉了职务,但是组织上对他的处境还是同情的。当时有一个铜川二号信箱的招工指标,就给了路遥。
    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都知道“招工指标”在那个年代是何等重要。可是,路遥却将这个“指标”非常愉快地给了自己的恋人。**作家晓雷先生写的长篇纪实文学《男儿有泪》中,记叙了我和路遥交往的许多事情。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惟有路遥的初恋不够真实。
    有一次,路遥的恋人与我通电话。她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先生,有了自己的孩子,写路遥的文章中能不能不写她与路遥恋爱这件事情?我说,这是路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写到。她说,尽量淡化。我理解她的心情。于是,我让晓雷在文章中隐去她的真实名字,改写成“林琼”。并增加了一段我和路遥的对话。我说:路遥,你和林琼亲口来没?路遥说:没。我说:瓷脑!
    正因为路遥当着我的面哭了,他感动了我。我很想让路遥与他的恋人“破镜重圆”,所以我就去找林达。路遥的恋人与林达是朋友,她们都是清华附中的学生,又同在关庄公社的前卢沟村插队。林达先在关庄公社当妇干,我把她调到县革委会通讯组。我向林达介绍说,路遥是一个多好多好的青年,说路遥多么有才气,说路遥对他的恋人感情有多么深……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林达去做工作,让路遥与他的恋人重归于好。但是,事情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发展,我失败了。始料未及的是:林达悄悄地爱上了路遥!
    应该说,路遥与林达的恋爱也是非常热烈的。有一个春节,林达回家将她和路遥恋爱的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林达的母亲是一位非常精明的知识女性。她没有让林达说路遥有什么优点,而要林达说路遥有什么缺点。热恋中的林达说不出来路遥有什么缺点。林达的母亲说也许路遥是一个非常**的青年,但肯定不是一个没有缺点的青年。看来你对路遥还很不了解,建议先冷一冷,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确定婚姻关系。
    林达的“退缩”,使路遥又一次面临失恋的痛苦。好在这一段时间并不很长。
    1978年元月25日,恋爱了六七年的路遥与林达,在延川县结婚。
    在年龄上,您是路遥的兄长,在文字创作上,您是路遥的启蒙老师。您为什么乐意做路遥成长的铺路石呢?
    其实,我不是对路遥一个人的文学创作给予关心与支持。
    我是一个由业余作者逐步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我知道一个业余作者的成功是多么艰难,我知道,他们多么希望得到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指导与支持。
    我在这个世界上值得一提的,大概不是自己写过几首诗歌,发表过几篇文章,而是我支持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向这个世界推出了一个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作家群!
    这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
    靠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无法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的。我以为,文学艺术上很难说某人是某人的老师。文学艺术创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事情。一个人先天的智慧,后天的经历、阅历和美学训练等许多方面的因素,无一不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认识路遥的时候,他刚刚初中毕业。有一篇文章说我和路遥为一首诗的修改在半夜里争吵,不记得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说那时候是我指导路遥读书,指导路遥写作。
    路遥的灵性令人惊奇。在文学创作方面,你说什么问题,他就能够心领神会,甚至可以由此及彼地对许多问题**自己的感悟。
    无须讳言,荣获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在那个时代他的文学水平,艺术素养,还是很低的。他*早的诗作还只是一些顺口溜。
    记得他给我一首诗歌,题目是:“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明明感冒发高烧,
    干活尽往人前跑;
    书记劝,队长说,
    谁说他就和谁吵;
    学大寨就要拼命干,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这首诗,我**发表在延川县张家河公社新胜古大队的黑板报上。以后,《延安通讯》上也发表过他的这首诗作。我们从路遥的这个作品可以看出他当时还处于文学创作的“学步”阶段。
    我想,一个获得**的田径运动员,他学步的步伐依然是稚嫩的,歪扭的,甚至还要摔跤。
    我祖籍清涧。清涧是产红枣的地方,那里有一句农谚:“栽枣树,不如砍枣树。”砍倒一棵老枣树,在那棵老枣树倒下的地方会茂腾腾地长出一片枣树林。
    这大概就是我乐于指导路遥、支持路遥的原因所在,乐于做许多业余作者“铺路石”原因所在。
    我寄希望我们生活的这一块黄土地,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路遥!
    路遥在延安住院时,得到了您的多方关照;转院到西安后,您又去医院看望。我们想知道,您如何看病中的路遥?
    路遥是一位英雄,患病后的路遥仍然是一位英雄!路遥是1992年8月6日,因肝硬化住进延安地区人民医院。其实,他在几年前就患了乙肝。他在病痛中坚持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任务,还完成了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肝硬化,那不是一下就硬化了的,他一直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并坚持在病痛中创作,在病痛中去完成《路遥文集》的编辑与出版的工作。
    当然,患病后的路遥对自己的生命更为珍惜。他曾在柳青墓前有一张留影,他一直担心自己也像柳青一样,长篇没有写完就病逝。长篇写完 ,可是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与陈泽顺商议将《延河》扩版为大型文学期刊;要我在延安为他准备一孔窑洞。七月份,他在那儿住一个月,运筹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实在不愿意去见马克思,他实在不愿意告别属于自己的这一个平凡的世界。
    路遥刚住进医院,我就去看他。他又一次当着我的面委屈地哭了。他说:谷溪,我完蛋了。我说,怎么会呢?你的病没有那么严重。路遥原来以为自己患了“肝癌”,通过反复地检查,化验证实是“肝硬化腹水”。住院二十多天了但病况仍不见好转。我对路遥说,延安**条件差,要不我们转到北京或者上海去。路遥说:“我对延安的医院作过考察,这里的**、医术,以及**设施,就可以治好我的病。如果延安治不好,别说送到北京、上海,就是送到联合国也治不好!我这是传染病,如果送到西安传染病医院,那里离三兆火葬场*近,我一死,人家就把我拉去火化了……如果死在延安,你和高其国一定会钉一口棺材,把我埋在黄土山上(高其国是路遥在延安大学时的同班同学)。
    路遥病逝之后,我为路遥所做的许多事情,应该说与路遥的这一席谈话有很大的关系。
    路遥在他生命里程的*后几年里,时不时地把“死亡”这两字挂在嘴上。像一棵大树戛然倒下,或者一个人躲在某一个山圪崂崂里悄悄地死去……其实,他*惧怕的就是死神的来临。
    当他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竟像孩子般地幻想着另一种奇迹的发生,甚至幼稚到一种自我欺骗的地步。就在他病逝之前,远村领我到西京医院去看他。路遥见我来了,非常高兴。他说:“谷溪,我现在能吃饭了,睡眠也好了。”我说:“是的,我看你的气色也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这是安慰的话,应酬的话,也可以说是相互蒙哄的话。我心中明白,他的病就从来没有好转过:在延安住院时,每天下午还可以到院子里散步,离开延安的时候,不能到院子里散步了,但是还可以自己到卫生间里去,现在,连卫生间也上不了啦,九娃知道,他的病就没见过好转。
    每想起这些,就叫人痛心。
    您是路遥的老乡、兄长和文友,您能否就您了解的路遥,作进一步的“解剖”和探讨呢?
    我在前面说过:路遥是“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但是,严格地解剖路遥,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自卑心极强的人。自尊与自卑在他心灵的深处,同潜共存。在路遥的精神世界,还有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路遥是一个参与意识极强的人,而自己的文学创作又迫使他别无选择地躲在甘泉县招待所,躲在铜川市王石洼煤矿的一间房子里,与“孙少平”、“田晓霞”们一起生活,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梦幻……
    文学创作,是孤独的个人劳动。这种无法改变的孤独与他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他陷身于一种无法解脱的痛苦。
    我想,这些问题将会是研究路遥和路遥作品的学者们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这么强悍的一条陕北汉子,怎么又会自卑呢?我想,这与他的家庭出身,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
    由于家庭太穷,他不能像那些干部子弟那样吃喝玩乐。延川中学那时候的学生灶上有甲、乙、丙三种菜,路遥大概是连丙菜也吃不起的角色。
    他的自尊与他的自卑,铸造了他孤傲内向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奋发精神。
    路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孙少平等许多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形象。如果我们能够真切地走进路遥的精神世界,你会惊奇地发现,路遥比他所塑造的所有的艺术形象更生动、更精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友情、亲情的温馨。您能否从这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一个更真实,更人性化的路遥呢?
    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会使你们失望。
    路遥是一个“事业型”的人物。他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很高的人生目标,他对这个目标的挚诚追求,几乎使他忽略了自己的亲情、友情中的许多事情。
    路遥常常要朋友为他办许多事情,可是,自己却不大乐意为朋友办事。记得有一次,他的胞弟王天乐写了一首诗歌请他看。他说,谷溪看得好。
    给业余作者看稿子,实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我这一辈子,在这件事上就耗费了许多精力。这是路遥*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他对文学艺术事业的追求,执著到懒于与人谈文学的地步。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几年里,他几乎脱离了家庭,脱离了社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的养父病危,想见他一面,但路遥脱不开身;养父病逝了,他不能去料理后事,委托王天乐全权代表他去办理丧事……
    路遥七岁时父亲把他从清涧王家堡送到延川郭家沟他的伯父家中。伯父母没有生养,他们把路遥视为亲生的儿子,宁愿自己不吃,也不能让路遥饿着;宁愿自己受冷,也要路遥有穿有戴;不管自己要承受多大的困难,也要供路遥进城上学……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伯父用老镢头在土地里刨出来的。可是,在他老人家病危的时候,路遥未能给他送上一碗水喝,在他老人家的黄土坟前,路遥未能焚烧一张纸钱……
    作为儿子,应该说路遥没有行孝!
    有一次路遥来延安,他的父亲领了好几个亲戚叫他办事。路遥的父亲对路遥说,在困难时期,某某给过咱家五升高粱,是咱家的救命恩人,现在他儿子有个什么事,你得给办了;某某是咱的什么亲戚,亲情关系可近哩,他们家有个什么问题,也要解决了……有要求调动工作的,有要解决户口的,还有打官司的,人们对路遥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要求。
    所有的当事者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结果,始料未及:
    路遥想不到给自己出难题的竟是自己的生身父亲;路遥的父亲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连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满怀希望找路遥办事的人,更想不到:名声如此大的路遥,竟六亲不认,甚事也不办!
    路遥对这一切突然“遭遇”,束手无策。他跑到市场沟山上我住的窑洞里,漫无目标地发了一通牢骚。
    有谁理解路遥的苦衷呢?
    如果,路遥把该办的、不该办的事情都办了,路遥还是路遥么?
    路遥在免职、失恋的痛苦中与您相识,路遥又在疾病的痛苦中与您告别。回顾这四十年的交往,您如何看待您与路遥的友谊?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非常珍贵,比方金子,比方宝石。我的父辈不曾见过,我自己也从未拥有,但生活依然。倘若,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朋友,没有友谊,他恐怕就难以生存,即便得以生存,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大了。由此看来,世界上*珍贵的东西,不是金子,不是宝石,是朋友和友谊。
    这是我对朋友和友谊的理解。
    有一回,我到医院看路遥。他问我:谷溪,你说“组织”是个什么东西?我难以回答。他说,组织是“五分钟”。我说,你瞎说甚哩?
    路遥解释说:我得了“乙肝”,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省委副书记白益民来医院看过,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巨才来医院看过。于是,比他们小的文化官员或者地方党政领导也就礼节性地到医院来看我。他们不敢和我握手,不敢在我的床边接触,连椅子也不敢坐一下,好容易熬过五分钟,撂一句话给我:路遥,有什么事,你叫小张来找我!
    再也见不到他了。
    我现在,喝一口水,吃一口饭,上一回卫生间,都得让别人帮忙。帮助我的人都是朋友!
    这是路遥对朋友对友谊的见解。
    路遥病逝之后,我老伴非常惋惜地对我说:要是不转院到西安,也许不会这么快就走人。
    我说,为什么?
    她说:西安的吃喝不如延安。
    记得有**上午,路遥就吃过六种饭。曹改萍送的是莲子汤,王克文送的是洋芋馇馇,还有谁送的是“抿夹”,但是路遥尝上一口就不吃了。不吃饭怎么行呢?我老伴又给他煮了一小碗延川的红枣,他吃了六颗。多吃一口饭,就增加一点儿营养,也就增强一点儿抵抗病毒的能量。
    在延安,路遥的朋友多,这种饭吃不对,再做另一种,变着花样让他多吃一点饭菜。西安的城市大了,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像老家里这样。我觉得我老伴说得不无道理。
    哎呀,我说得是不是脱题了?
    (没有脱题。您正在生动、真切地向我们讲述您和路遥的友谊)
    是的,朋友和友谊是一种只有开头、永远不会有结尾的主题。
    1969年认识路遥,我们之间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延川时代,路遥好像是我和我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路遥忌讳与生人一起居住,很长一段时间,他和我合住一孔窑洞。有一年春节放假,年三十下午他和林达骑一辆自行车到郭家沟,只住一晚上。第二天吃饺子就和林达骑一辆自行车从郭家沟来到刘家沟我的家。按陕北风俗,大年初一是不走亲戚的。可是,路遥不管这些,而且,一来就不走了,一直要住到春节收假,我们相跟着到县城上班。

    路遥病逝之后,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此而中断。为了让路遥归故里,原省政法委书记、路遥生前好友霍世仁找我说这个事。他说,路遥的骨灰不能一直放西安,这个事儿咱不管谁管?铜川市政协主席张史杰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我正在西安,为了路遥的事,他打电话让我到“芷园”见他。我说,霍世仁也对我讲过类似你的想法,他说,把霍世仁接过来一起谈。那次是省政协开会,延安市政协主席冯文德,榆林市政协主席赵兴国,也都是路遥的生前好友。于是,我们五个人在芷园的客房里,召开了一个民间小会。议定:我们这个组织叫“路遥纪念馆筹委会”,我们五个人都是成员,推举延大党委书记、校长申沛昌为筹委会主任。
    我向申沛昌通报霍世仁、张史杰、冯文德、赵兴国和我在芷园开会的情况后,申沛昌说了两句话:办路遥的事儿,我热心;与这几个人一起共事,我放心。
    省委宣传部长王巨才通过文艺处的王兰英同志为我带来口信:要我们就重新安葬路遥之事,打个报告,宣传部解决一点儿经费。
    不管什么事情,都是“说来容易,做时难”。重新安葬路遥这件事情,尽管一路“绿灯”,其实,做起事也非常麻烦。征求路遥亲属的意见,墓地的选择,设计和施工都非常具体。当时,我还在《延安文学》总编的岗位上。本来就是“超负荷”运转,而这些社会工作,又不能不做。记得有一次要腾出一上午的时间去延大办事,头**晚上我加班到第二天的凌晨三点钟。
    我感谢许多朋友对我的信任。我觉得一个人能够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也是愉快的。我这个人,一辈子不说吃亏,不说吃苦,不说委屈……我曾在一首“致老妻和孩子们”的诗中写道:
    对于我的死亡,
    不要悲伤,不要哭泣;
    我无怨无悔地走了,
    像一颗成熟的种子,
    从上帝的指缝滑落……
    曹老师,我们还想请您换一个角度说路遥。您能否从社会学的角度为我们讲一讲,路遥及其作品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价值。
    为了回答你们的问题,我先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陪日本国研究路遥的学者、姬路独协大学教授安本实先生去路遥的墓地,我们首先给路遥送上束鲜花。安本实先生知道路遥爱抽“红塔山”,他颤微微地点燃三支香烟,放在路遥的墓前。他对着墓碑说:请路遥先生抽烟。
    我和安本实先生,随意地在路遥的墓前表示了我们对这个亡灵的怀念和哀悼。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两个青年(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拿着一束他们刚从山上采来的野花,非常恭敬地置放在路遥的墓前,这才引起我的注意。
    我原以为他们是延安大学的学生,来山上恋爱或者玩耍。我问他们是延大学生吗?那个男孩子说:不是延安的学生,我们是西安交大的学生。我又问他们,是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吗?又回答说,不是的,我们是路遥作品的读者。
    说话间,我才发现路畔上放着两个旅行包。也就是说,这两个青年早晨坐火车从西安到达延安,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就直奔文汇山看望路遥。
    看着这两个青年,我心中一热:路遥活在了一代中国青年的心中!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还在我做《延安文学》总编的时候,我编发过一篇题为《广岛离延安有多远》的稿子。作者是一位姓马的先生。文章说在他去香港的途中,看见一位日本姑娘,正在埋头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闲谈中,这位日本姑娘得知他来自西北,于是给了他两张名片,一张给马先生留作纪念,另一张请马先生设法送到路遥的墓前,并转告路遥:她迟早会到延安看望他的!
    是的,路遥的作品,不仅感动了中国青年,也感动了不少外国青年。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人生格言,也是路遥精神*简洁的概括。路遥这种精神,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的世界,都会激励人们奋进,激励人们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奉献!
    路遥经受过人世的贫穷,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硕的精神财富;路遥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将是久远的。
    关于路遥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始。*近获悉:根据路遥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改编的电视剧,即将开拍,一个新的“路遥热”,正向着我们扑面而来。我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路遥的作品以及路遥的人生价值,将会显得更为重要。
    感谢榆林的文学朋友们对路遥研究所作的努力。感谢《寻访路遥的足迹》摄制组对我采访。你们的劳动,一定会得到后世人的肯定和赞扬!
    目录
    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代序)
    **辑 历程
    关于路遥的谈话
    男儿有泪(节选)——路遥与谷溪
    困难的日子纪事——上大学前的路遥
    路遥的大学生活
    炽烈年华展雄才——深切怀念路遥同学
    回忆路遥
    一名真正的矿工
    从夏天到秋天
    路遥在*后的日子(节选)
    第二辑 忆念
    告别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财富——献给路遥
    扶路遥上山
    悼路遥
    断章
    我所认识的路遥
    黄土的儿子
    ***和一个人
    故人长绝——路遥离去的时刻
    铭刻在黄土地上的哀思——缅怀路遥兄弟
    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
    路遥纪念
    第三辑 评价
    路遥文学中的关键词:“交叉地带”
    永远不悔的献身——读路遥
    路遥的诗意——一个读者心中的路遥
    世纪末大陆文学的两个观察视点
    真正的文学与**的作家——论几种文学偏见以及路遥的经验
    第四辑 影响
    被路遥改变的人生——纪念路遥逝世12周年
    路遥的《人生》与我的路
    《平凡的世界》和我
    阅读路遥的心情——关于《平凡的世界》
    一本书,一个人,一段往事
    为作家养母画像——路遥身后引出的故事
    寻找路遥的女儿
    第五辑 自述
    作家的劳动
    答《延河》编辑部问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节选)
    编辑推荐语
    记叙高原赤子的奋斗历程,追忆陕北骄子的辉煌人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