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尚流观点:(随书赠期刊)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尚流观点:(随书赠期刊)

  • 作者:《时尚家居》杂志社
  •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59279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233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六年前《时尚家居》举办了**届“时尚家居论坛”,各界具有领先意识的十位代表人物齐聚海南博鳌,富有远见的观点、饱含智慧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六年下来,从“第三种生活”到“中式的时代形象”的主题策划,让41位名家充满前瞻性的观念进入公众视野,开启了治世也是盛世的生活视角,构建出一个审思的智库,也*终成就了本书的完成。
    《时尚家居》不仅是一本传播家居设计理念,提供家居消费知识与资讯的杂志,更是积极推动新生活方式的杂志。我们希望通过此书,让广大读者在这个充满变化的年代体会对生活细节的把握,品味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看清生活坚守的根本。
    文章节选
    Ⅰ 第三种生活
    陈逸飞:在大视觉下构筑生活空
    陈逸飞,浙江镇海人,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他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并被送往日、法、德等国展出,有些作品为中国主要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1980年,陈逸飞前往美国,在短时间里获得了艺术界的承认,他的作品先后在纽约国际画展、新英格兰现代艺术**、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1985年6月,在华盛顿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行个人展。自1983年起,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举行六次个人画展。1989年、1990年,在日本西武举行个人展,1992年,作为仅有的两位嘉宾之一,参加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并举行个人回顾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在佳士得、苏士比以及纽约、香港等地拍卖活��中屡创佳绩,至今保持着中国当代画家拍卖的*高纪录。陈逸飞已与当今世界*具权威的玛勃洛(MARLBOROUGH)画廊艺术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历史上**位与之签约的亚洲画家。
    1993年,陈逸飞涉足影坛,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1995年,完成了反映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约黄昏》,入选法国纳电影节,参加影展,深受瞩目。1999年,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
    1996年至1997年,“陈逸飞回顾展”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同年,在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98年,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12月,玛勃洛画廊为他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
    近年,陈逸飞先生还先后涉足网络、模特经纪、时装及媒体等行业。成为“新视觉艺术”的发起人及实践者。现在是一个边缘学科兴起的年代。我们应该把视野打得开一些,用一个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去思考、去生活、解决各种疑惑的问题。
    陈逸飞:平时呢,大家也知道我做的事情跨很多领域,于是有很多说法,一个是说你要干嘛?一个是你犯得着吗?
    我想本身陈逸飞这个名字后面没有画家这个称号,我父母给我取名字就是陈逸飞,后面没加括号,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私人的事情,只不过画画这件事大家知道得多一点,然后大家就给你划定你可以干这个,不可以干那个,我们一直在强调人权,你给我机会,我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和你没什么关系的,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在过去很多艺术家也有过各种生活方式,这两年我放松很多,早几年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顾忌,现在我要为自己做的这么多事给它一个概念,提出一个大视觉的说法,这可以是一种“诡辩”,可以让大家舒服一点。
    以后又有了很多种手段,其实毕加索那个年代也有很多东西都在用,我们现在有这么多手段为什么不用?只要有什么手段,一个艺术家都是很想玩的人,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好玩的事,人生就这么几十年,何乐不为?现在不需要给很多人一种残酷的画地为牢的限制。
    这是**点。
    我们从前没有做好准备,今天这些机会出现了,我们可以做很多东西。
    我们现在是人逢其时,因为是低级阶段,你可以做很多事,但到了**阶段,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你就不可能做那么多事了,因为你哪有可能样样都做好?现在在一个**发展的低级阶段我们还可以有一点点发言权,等到了**阶段,我们就不敢说了。
    这是第二点。
    有些人问我您做这些事到底想要怎么样?踢足球还想要进球吧!我们做事情就是要给一个信息:我能做的你也能做。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价值。我们试图把那些不漂亮的东西、让眼睛觉得不舒服的东西拿掉,这件事一个人做不行,我希望大家都来参与。我一个人的能量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但低级阶段我们可以给一个信息,如果一个城市有很多画家,但这个城市很不漂亮,那么还要这些画家干嘛?
    这是第三点。
    殷智贤:您刚才说以前您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那么现在您觉得您可以做哪些准备以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或者您建议大家做些什么准备?
    陈逸飞:我觉得首先是教育上的准备,我希望能给大家一个信息,从这一点上,我们要构筑一个舞台,让更多的年轻人打倒我们,反对我们。
    许知远:我想问一个问题:每个艺术家会面对很多诱惑,比如流行化的诱惑,因为很多人都看重做教育工作,你看到房子不舒服,就要做一些调整,因为这个工作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工作,不好不协调是一个很明显的事情,可你在做一幅画或写首歌的时候会面临一个问题,真正做得好的话你会面临一种更高的智力挑战,我们常会因为这个更高的欲望感到害怕和畏惧,然后我们寻找一个解决的方法。
    陈逸飞:高和低是很难有一个标准的,安迪?沃霍尔当年搞波普艺术的时候,谁承认他搞的是艺术?现在各大美术馆谁不收藏他的作品?*主要的是他做的事情很有个性,这就是他的价值。
    现在是一个边缘学科兴起的年代。我们应该把视野打得开一些,用一个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去思考、去生活、解决各种疑惑的问题,比如现在有生物化学、生物物理,文化也是交叉的,搞文学的也可以写美学的问题、社会学的问题,明天也可以去网站,我一点都不奇怪,我觉得这说明你们能力很强。
    许知远:但是我觉得还是一个问题,经常会发现某个领域间有一些跳跃的人或事,虽然样子很好看,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会发现这些都很肤浅,有些相似的例子,比如在五四运动的时候,包括胡适、陈独秀等很多人从美国回来,做所谓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想把这些启蒙的东西普及遍街……中国现在充斥着很多很类似的东西。
    陈逸飞:这又谈到一个人的价值的问题,这是一个活法的问题,我当然很尊重关在画室里面辛勤耕耘的人,但这个世界是多样的,允许每个人过他自己想过的生活,你的问题太大,我也想不了这些问题,还是随心所欲吧。
    艾未未:朴素的就是有效的
    艾未未,1957年,生于北京。
    1978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
    1981年,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rt Student League,纽约。
    1994年-1999年,艺术刊物《黑皮书》(1994)、
    《白皮书》(1995)、《灰皮书》(1997),北京。
    1998年-2000年,任“中国艺术文件库”总监
    2000年,策划《不合作方式-FUCK OFF》上海。
    1980年,于北京参加了**、第二届《星星画展》。
    1982年,在旧金山亚洲基金会廊举办个展。
    1986年,在纽约市市立画廊以《中国新表现》为题举办个展。
    此后, 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香港、台北、巴黎、日本、瑞典、德国、韩国等地举办多种主题的艺术展。
    1999年,赴意大利参加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
    2000年,在上海策划集纳中国当代艺术家思维折射的艺术展《不合作方式》。
    近年,艾未未将他的艺术触角延伸进很多领域,建筑便是其一,他不仅亲自设计建造了“中国艺术文件库”,还为北京“SOHO现代城”设计了名为“砼”的小区雕塑,在浙江金华主持了由16个设计师参与的小型公共建筑项目,2007年他组织1001个中国人到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童话》在国际艺术界引起巨大轰动。艾未未以他的艺术思想去和社会互动。
    我认为这是一个缺少品质的时代,或是缺少道德伦理的时代,一个依赖他人标准去安排自己生活的年代。我希望看到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标准。
    艾未未:今天的潮流是都喜欢说新,这不是一个问题,十年也好,五十年也好,人*终还是要很自然的生活,这个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今天已经离这个挺远的了。
    比如说一个人有了钱,要给他父母买一所房子,可能会是北欧或罗马风格的,孩子要送进德国人的学校,这些经历在过去的人很难同时发生。现在我们的生活离道德越来越远了,风格成了主题,人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各种风格,比如家里用的是明清的家具,出门就踏进了罗马花园,再一上街就像上了赛车跑道。
    好像人们也没有提出这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我们的时代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问问,为什么我们的房子都要由香港人来设计或由澳大利亚人来设计?我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在放弃美学和道德原则,这时我们不能不拿一些东西来抵挡一下子。
    但是这好像也说不过去,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的人、有着悠久文化的**似乎方方面面都没有了,至少是个问题吧,到底发生了什么?总是发生了什么才会这样吧!
    我能想到的就是人不是太自然的动物,人不是自己去决定自己的房屋的尺寸、厨房的样子、材料的品质,这些其实都是*重要的、与人的关系*紧密的,但现在都是由别人来决定,包括服装呀、化妆呀。可这么大一块都没有了,人的乐趣的动机是什么?今天买了一件衣服很高兴,但是什么引起我们的高兴?是它的名字、质量、还是和我们身体的关系?这一类思考我们都缺得太多。
    我认为这是一个缺少品质的时代,或是缺少道德伦理的时代,一个依赖他人标准去安排自己生活的年代。我希望看到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标准,看到一个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值得我尊敬的人,无论他做的是大事还是小事,他是一个农民也好还是一个作家也好,他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无所谓正确和不正确,但他有一个原始的理由在这儿,可能和一批人有关。这是一个诚实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生活得更诚实,这个问题挺重要的,我们的直觉呀、每天每天的判断呀、做事的依据呀??
    我小的时候挖过地道,我当时会对地道里拐弯的地方哪儿放个灯,哪儿有个洞特别有兴趣,这其实和你有多少钱,占有多大平方米数没什么关系,和你的生活质量也没什么关系。一个人可以有两平米但像皇帝一样地生活,一个人也可能有一大片土地,这都没什么关系,这里牵扯到艺术,人为什么需要艺术?艺术的精神价值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根拐杖,当然人不一定要拄拐,中国已经把这个拐扔得很远了,但是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人,是因为我们在提供一些物质以外的价值,宗教也好,所谓的美学判断也好,对我个人来说还有一定的迷惑,我会觉得有点儿意思。包括看到漂亮女孩,理由我是说不清楚的,这一定是什么人在我身体内设计了什么东西。我觉得人不能活得太物质化、过多地谈平米数,时尚在提倡所谓的**生活的同时,应该谈一谈普通人生活中具有的美学成分。
    朴素不一定是不时尚的,朴素是非常有效的,简洁是非常有效的,当然不是说墙刷白了就是简洁了,屋里不摆东西就是简洁了,一个工人的简洁和一个农民的简洁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可能是非常明确的。
    许知远:你刚才所谈的很朴素的什么,包括生活方式也好,但我不明白在现在这么一个境遇,到底能靠什么用自己的朴素来对抗外面的东西呢?
    艾未未:我想依据无非如下:一种是知识的,一种是经验的,一种无非是对所谓时尚的品牌啊、思想、思潮有一定的了解,一定是很简单的。
    石 涛:我觉得未未提到一个在现实中非常本质的问题,就是你自己怎么能实现你的乐趣?这些东西就关系到咱们谈到的生活方式问题。它跟**有多大关系,跟地位和权力有多大关系,跟知识和经验积累起来的境界有多大关系?如果知识或经验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那显然人们可以有一个超越的方式,对**和社会地位,但大多数人超越不了,他们的知识经验积累不足以使他们超越那些压力,于是还是被困惑、局限在这里面,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艾未未:我说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缺了一个特征,就是激情的事。激情实际上是一个人疯狂的依据。在某些比较特殊的行业里,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性格起作用,因为知识都是平等的,谁都可以获取。
    三宝:除了快乐地生活还应有别的
    三宝,出生于音乐世家。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音乐学院指挥系。1991年,毕业后任北京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93年,任香港大地唱片公司音乐总监;1997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
    1989年,在北京亚运会大型演出中,以一首《亚运之光》正式成为流行乐坛的出色代表,制作《我们就是这样》专辑。至今,他已编配的作品达数千首,而创作的流行歌曲已达数百首,其中脍炙人口的**作品有:红豆的《一个童话》、李玲玉专辑中的《挥挥手》、景冈山专辑中的《我的眼里只有你》、《花灵》、《我是不是还能爱你》、《我知道你在等着我》、丁薇专辑中《断翅的蝴蝶》、林依轮专辑中的《告诉明天再次辉煌》、《带上你的故事跟我走》、电影《周恩来》、《不见不散》、《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主题曲、电视剧《牵手》的配乐等。
    1998年,为中国五位实力*强的男歌手在北京举办的大型演唱会担任了策划、总监、编曲等工作,并亲自担任指挥。
    2000年10月,在中国艺术家赴英国举办的大型演出《为中国喝彩》中担任音乐总监。
    2000年,与张艺谋导演再次合作,完成了申奥片的音乐制作工作。
    在此后的几年又先后创作了音乐剧《金沙》、《蝶》等。
    有的人在农村种地,无忧无虑的不也挺好吗?有的人住着大房子,开着大奔就没有忧虑吗?也还是会有。关键是无论怎么样生活你都得有一个追求——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三 宝:首先我觉得主流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说的主流这个概念,其实指的并不是大多数人,因为我认为中国大多数人是农民,他们的主流生活是耕地,锄地的这些人才是中国主流生活的状态。
    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应该有什么框框,每个人都可以有他的生活,大部分中国人还提不到生活品位,他们连品质还没达到。我现在还需要衣服,冬天需要一件大衣,不会考虑款式啊、潮流啊,因为我又不是去参加一个时尚的晚会。
    音乐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是以做流行音乐为主的,流行音乐是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一个音乐类别,流行音乐的技术含量是极高的,自从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电子,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现在爵士乐在美国都被归为古典音乐了。
    流行音乐的录音和电脑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电脑的录音对音乐(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现在是数字化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不敢想象,现在变得每个人都可以做音乐(Make Music),你可以自己用电脑找出若干素材,自己做音乐,这种创作方式已经不再是写音乐了,而完全是一种拼接,像绘画一样,这一段素材和另一段拼接在一块儿,这会出现另外一种音乐效果,也很有意思,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拼接出不同的音乐,近几年,很好玩地出现了一批后期混音的音乐,就是很多录音师把很多素材在不影响知识版权的前提下,重新做出一个音乐。
    不过现在音乐也出现了复古的趋势,我想人类所有的流行、所有的艺术都是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主流和非主流的关系是什么?当很多人都去做的时候,它就变成主流了。它们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映衬的关系。
    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不应该确定这就是好的、那就是坏的,其实这大可不必,每一个人都有��的美学观念、对生活的理解,每个人的经历和环境都不同。有的人在农村种地,无忧无虑的不也挺好吗?有的人住着大房子,开着大奔就没有忧虑吗?也还是会有。关键是无论怎么样生活你都得有一个追求,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老是跟人家讲,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的生活,我就不喜欢快乐的生活,我觉得每个人一直都在快乐地生活,那就太无聊了。我是喜欢多种多样变化的生活,当你到老了的时候,想起这些才会有意思,所以我对生活给我的多种刺激,不论是痛苦的、快乐的,不会去排斥它,都接受下来、容纳它。我觉得上帝让我感受多种东西,我会感受这个过程,我觉得这是我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外在的一些东西,我都不会太追求。
    殷智贤:如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展开一场较量的话,谁会是胜利方?富人已经是够富有了,他本来应该很有品位呀?
    三 宝:谁说他本来就该有品位,他本来就没有品位,他穷的时候就没有品位(**笑)。
    前两天,我看报纸,一辆888万的车卖出去了,这是一个多么畸形的消费!
    殷智贤:就像《大腕》里说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三 宝:当然这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像美国当年大开发的时候也乱了一阵,当然我们现在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过这一段,慢慢大家就都守规矩了,很正常。
    目录
    时尚有多少风景
    Ⅰ 第三种生活
    陈逸飞:在大视觉下构筑生活空间
    张越:电视将提供什么功能?
    艾未未:朴素的就是有效的
    俞孔坚:从洪荒时代找回诗意的居所
    三宝:除了快乐地生活还应有别的
    石涛:非主流生活动机
    许知远:把世界的传统变成我们的传统
    潘石屹:吃饱了撑的之后做什么?
    张颐武:全球化时代的日常经验
    Ⅱ 身份社会 格调人群
    石涛: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充实生活的价值体系
    陈丹青:我们是在一片荒凉上建立格调
    虹影:我们正在被符号设计着
    李亦非:自由地追求,然后不后悔
    石康:你能代表谁谈格调?
    潘石屹:我们需要这么多标识系统吗?
    高光勃:一个外来者看到的中国变化让我感动
    张颐武:对差异的追求是中国**变争匕的能量所在,但我们需要创造共享空间
    Ⅲ 新人间烟火
    马未都:婚姻作为一种契约应有期限
    张扬:不一定非要通过婚姻组成家庭
    赵赵:不纠缠是比较健康的两性关系
    蔡明:新**主义是回家吃饭
    麻国庆:婚姻的多样性并非代表性关系的随意性
    陈鲁豫:选择只需发生在今天
    张永和:人类可能会向第四个阶段发展
    艾未未:文明的进程是男女都被异化
    Ⅳ 品质·生活
    朱大可:上海文化和精细主义消费
    张宝全:创造现代语境中的丰富性
    朱伟:回到居住的本质
    蔡明:高品质是企业家、消费者和商品间的良性互动
    李静:按自己的心愿和性情生活才是有品质的
    董豫赣: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标准
    王澍:用手思考
    Ⅴ 创意·价值
    叶锦添:创意是心里面的东西
    张兰:创意就是创造一种无法超越的主义
    王中军:创意是因人而异的
    王昀:创意是个人的发现
    张宝全:创意是独特的感觉创造
    刘索拉:创意是脑子里的一瞬间意念
    吴世雄:创意是基于消费者的需要和现有资源而产生的产品、设计、策划、应用
    欧宁:创意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治国大略
    陈辉:创意是创造某种无法替代的价值
    Ⅵ 中式的时代形象
    马未都:文化消亡后新的中式将如何重生
    王辉耀:中国节,文化的抓手
    李少红:红楼梦,一场关于中国精致文化的示范
    许知远:诚实而深沉地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
    施养德:干净,中国人的基本素质
    姚映佳: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
    蔡明:让中国文化从部落文化变成主流文化
    陈冠中:中式工艺美术现代风格的一项辩解和两项反思
    刘江:中国人也应该过时尚的生活
    编辑推荐语
    尚流观点 41位名家酷评中国时尚
    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被称为“第三种生活”?
    如何来诠释“身份社会,格调人群”?
    在不同人群中“新人间烟火”的两性关系如何演绎?
    怎样来实现真正的品质生活?
    如何来理解“创意”所带来的价值?
    什么才能代表以及如何建设“中式的时代形象”?
    上述问题都将在即将上市的《尚流观点——41位名家酷评中国时尚》一书中得到理性而深刻的解析。作为一本关注中国当下生活方式、人们精神状态的名家观点集,陈逸飞、潘石屹、张颐武、张越、艾未未、俞孔坚、三宝、石涛、许知远、陈丹青、虹影、李亦菲、石康、高光勃、马未都、张扬、赵赵、蔡明、麻国庆、陈鲁豫、张永和、朱大可、张宝全、朱伟、董豫赣、李静、王澍、叶锦添、张兰、王中军、王昀、刘索拉、吴世雄、陈辉、欧宁、刘江、王辉耀、李少红、施养德、姚映佳、陈冠中共41位名家,用他们充满前瞻性的观点审视地看待快速发展的中国存在着的种种疑惑,并从中寻找中国文化发展的根髓,为公众开启了治世也是盛世的生活视角,构建出一个审思的智库。
    在书中,不同领域的名家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或尖锐对立,或逐步统一,带给人们的是对当下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思考空间。时尚传媒集团联合总裁刘江在前言中写到“作为时尚工作者,*引以为自豪的,除了和精英**声息相通之外,能够代表先进的文化,倡导现代生活理念,引导现代生活潮流,乃至推动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则是每一个时尚人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价值。在这一点上,时尚系列刊物中的任何一本杂志,都从不同侧面贡献着成果。《时尚家居》所做出的努力,除了精致、实用、美轮美奂的创意和示范,还相当多地发挥着精英**跨越时空思接千载的智慧与见识,而这,对于生活品质乃至生命质量所提供的深长意念,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作为出版方的时尚传媒集团和《时尚家居》杂志希望通过此书,让人们在这个充满变化的年代,体会对生活细节的把握,品味品质生活,坚守生活的根本。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