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8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8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作者: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45323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38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室内设计在我国成为一门专业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对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派作品的学习、模仿甚至抄袭的启蒙扫盲之后,中国室内设计开始步入了自己的创新阶段。不少室内建筑师已经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建树自身的文化精神”,提出“发展学术理论”的需求。我们的老会长曾坚先生曾多次提出建立室内设计理论框架的重要性。刘先觉先生在《现代建筑理论》一书中谈到设计手法与建筑理论时说:“应用某些手法已反映了是在不自觉地应用某种理论。如果我们能把不自觉地应用某些理论变为自觉行动,变为一种既有思想性又有文化意义的创作过程这岂不是更好吗?”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与深化,建筑理论所形成的思潮和某些流行手法在影响建筑设计方向的同时,对室内设计也必然产生广泛的影响。但室内设计毕竟有自身的特殊性,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思潮还不能完全代替室内设计的理论和思潮。学习建筑理论,探索室内设计理论并应用于设计实践,这对提高设计水平,探索创新方向岂不是更好吗?
    室内设计理论的建立需要中国室内建筑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将认识向理论高度升华。任何一种新理论、新思潮及流行手法的产生离不开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
    文章节选
    从传统性到韩国性——浅谈现代韩国建筑中“韩国性”表达 高剑 指导教授:金开天
    (韩国国民大学T.E.D研究生院室内建筑系)
    【摘要】韩国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朝鲜半岛,自古中韩两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属东亚文化体系之中的中韩两国在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根基。历史走向近代,两国都同样经历封建统治瓦解、被侵略与被殖民的过程,同样经历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共存的考验。从20世纪7080年代韩国的经济奇迹开始.民族义化的复苏也有日共睹。在建筑领域,同处在以西方建筑理念为主流的当代.韩国不断地探索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阐述本国特有的空间理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7080年代,“韩国性”一词使用频率逐渐增多,韩国理论与建筑界也在不断为如何体现“韩国性”进行着大量理论探索与建筑尝试,并取得了可观成绩。作为东亚文明**的我们,依然在探索如何将传统合理地运用到对现代建筑空间的表述之中。愿能通过这篇文章,给当今中国的建筑空间设计领域.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一、传统性与韩国性的表述二、韩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关于“韩国性”
    一个**或民族空间意识的形成,和历史、宗教、文化、政治、社会风俗等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广大民众不断实践与创造的过程中,空间原理、思想、意识、构造、技法等持续性地发展、变化并*终走向成熟,形成**、民族与地区问差别化的、且不可替代的传统。它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建筑空间的传统性同样包含在这个民族的文化范畴之中。民族文化是一个复合体,狭义上讲它囊括了伦理、信仰、习俗、道德价值观念等等社会集团成员所共有的意识与习惯。
    韩国与中国大陆接壤,自古受到了古代中国的很大影响,韩国祖先在接受与吸收汉文化的同时,结合自身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一套韩民族自己的空间营造传统。在当代,全球化浪潮背景下,东方社会都面临着被西方文明同化的考验,同样考验也出现在建筑文化领域。为了避免传统这条一脉传承下来的文化纽带断裂,韩国的
    建筑师从对本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性”的深刻理解出发,重新定义,并越来越多地转向“韩国性”,对这一有着更丰富内涵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与韩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情感和文化相适应,保持本民族文化与建筑传统的延续性等多重意义表达的同时,使之具有时代性。“韩国性”不仅仅是“传统性”的另一种表述。它在吸收西方现代新的建筑理念和新技术的同时,也结合了本民族的传统空间观念和思想。对“韩国性”的表述不再仅是对传统造型元素的再现,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使其与传统文脉(context)连续的同时,又给予现代建筑新的精神内涵。
    二、韩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关于“韩国性”的展开过程
    在朝鲜时代末期,韩国依然是闭关自守的**,直到1876年韩国打开**,与西方世界接触之后,才引发了近代设计的思潮,两方的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的交锋也慢慢开始。1910年,日本开始了对韩国的殖民统治,背负着几近亡国的屈辱,广大韩国民众的爱国感情在此过程中变得更加强烈,与此同时西方近代建筑样式和同时代的建筑思潮也随着日帝统治的开始毫无选择性地涌人韩国。几十年问,传统文化几近断层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极大地激发了韩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对民族传统的珍视。
    ……
    目录
    从传统性到韩国性——浅谈现代韩国建筑中“韩国性”表达
    建筑空问环境构成
    利用光塑造建筑的情感空间
    互动空间探讨
    空间有度创意无限——浅谈圆型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材”置“空间”——浅谈旧建筑更新与改造中材料使用的空间策略
    基于老年化社会的老年人卧室研究
    哈尔滨市城市**区人文景观环境建设策略研究
    感悟空间——建筑及其内外环境空间序列设计方法与实践研究
    从视觉空间到听觉空间——城市声音景观的混音设计的探索
    基于BIM技术的住宅建筑室内交互式设计系统探讨
    模数协调标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快速城市化地区构建和谐公共空间的几点思考
    小户型住宅的空间利用研究——以某四十平方米小户型为例
    产品·空间·和谐
    散论苏轼书法美学思想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也谈“中”与“空间”
    空间·中国——从传统而来,向时代中去
    生活空间风格要不要流行——返还空间的原本性
    浅议极少主义室内设计中的禅宗思想
    地方主义室内设计与设计思维
    民族传统在室内设计中传承的研究
    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大道行思——室内空间设计行业发展中的理论思考
    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空间艺术初探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建筑室内外空间意境的营造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的院落空间探析
    住宅建筑空间的变化
    想象——环境艺术创作之源泉
    环境艺术创意中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照
    心无所执,皆是般若——中国传统寺庙的现代空间
    空间论
    现代设计语境中的“中道”思维——略论中原文化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特色居住环境的营造
    论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Loft改造——一种多赢的历史产业建筑再生手段
    家居设计与山寨文化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空间,艺术,个性——浅谈地铁站室内环境设计中的民族特色
    从“空间.中”谈到室内设计批评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脉络初探
    “智能化,,携手“绿色化,,迈向生态觉醒一一简述当前办公空间设计中的主要发展形式
    中国宫殿建筑彩画的特点
    中西建筑空间营造方式的对比研究
    天花装饰在空间中的设计类型与美学诠释
    看似无形胜有形——从T3航站楼的设计谈空间的“中与不中”
    图像空间的力量
    云南大理白族围合建筑与北方四合院建筑之空间关系比较研究
    后MALL时代的商业空间构想——以纽约布鲁克林区Commercial Complex设计为例
    酒店建筑公共空间中的文化隐喻
    空间的供需双方
    生土民居场所精神与建筑体验——以喀什高台民居为例
    关注儿童成长环境中游戏空间设计的思考
    生态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黎锦文化元素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岛派”风格元素探讨之一
    空间·中——对过度设计的反思
    现代室内照明设计浅析
    “中和,,刍议——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例
    空间的游戏
    现代商业空间中的自然意向
    从墓室空间看汉画石刻艺术
    解读韩国空间建筑事务所
    谈室内空间的感知
    浅析家具在室内环境空间布局中的品质特征
    “中,,哲学观之探索——评南京站站房室内设计
    住宅全装修设计的应对思路
    专卖店的空间韵律
    浅谈营造城市绿色住宅空间环境的整体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探讨
    设计模数化探微
    漫谈小型空间中的功能规划和尺度
    在更新中激活城市步道的人性化空间——解析重庆步道空间环境整治项目的设计理念
    寻找和谐之美
    当设计企业崛起的年代——浅谈设计与设计企业的关系
    时代条件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空间思维
    室内设计简约风格的再思考
    中道·和合的室内空间——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概念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传统室内的形式特征
    空间·抽象·物质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