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俺是山东人
QQ咨询:
有路璐璐:

俺是山东人

  • 作者:郝桂尧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85573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312
  • 定价:¥3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1185573
    • 作者
    • 页数
      312
    •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01日
    • 定价
      ¥3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以“忠孝”著称的齐鲁大地,为什么又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多的地区?因“中庸”“保守”备受批评的山东,为什么又孕育出孙子、鲁班、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等等灿若星河的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两千多年前山东的孟子就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什么至今山东“官本位”的沉疴仍难治愈?这些悖论,其成因是什么?其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还有更多的话题值得提出:儒、释、道,在山东是怎样兼容并存的?东西走向的黄河与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在山东构成了怎样的生态坐标和经济发展维度?山东快书、煎饼大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否是山东人永远的爱?
    文章节选
    **章 谁“规定”了山东人
    **节 孔子在山东“横空出世”
    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东夷人的“仁”
    1993年底,我突然陷入一种虚无状态。
    那时候,我结束了在西藏长达10年的生活,回到山东工作,精神突然没有了方向。我像一团西藏的云,在山东大地上没有根基地飘浮着。西藏是一个佛教的世界,那里的人内心充实而饱满,从来不考虑灵魂的去向,因为他们早有自己的答案。我曾沉浸其中,被那种安详感迷醉了。到山东以后,周围的环境一下子改变,我才开始觉得恐慌了,也才意识到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居所。
    我的灵魂要交给谁?我在痛苦中寻找着。
    用了十几年时间,在山东,在孔老夫子的家乡,我像一个迷失的人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居所。
    孔子的儒家学说不是宗教,它只是一种关于人间的道德思想,讲究伦理纲常秩序和谐等等。纵观目前流行的各种观点,儒家思想的核心无非就是“仁”、“礼”、“和”等等。其中又以“仁”*为重要,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与本质。千百年来,我们被这种思想教化了,溶解了,这种思想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该如何生存,你生命的价值究竟何在,它是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生命的路标。对于中华民族,它甚至具有宗教的效能。一直在研究世俗生活的孔子,很多时候都被神化了,他是我们民族精神之“神”,神韵之神。上下五千年,茫茫人世间,谁*能代表中国人的面孔?只能是孔子!
    望着地球仪,我常常浮想联翩:原始社会中晚期以后的华夏大地,像一枚巨大无比的文明果实,曲阜就是它的“果仁”,是***的部分,也是能够繁衍文化生命的部分。孔子的**个定位应该是思想家,他创建了伦理型的人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确立了精神方向,参与了民族灵魂的铸造,虽然我们民族不太提及“灵魂”这个词。
    那么,孔子仁爱思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让我们溯历史之河而上。
    记得**次到曲阜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的曲阜还没有很多游客,到达那里也不是很方便。从济南坐火车,到兖州换乘汽车,沿着一条窄窄的柏油路,走半天才到曲阜。曲阜是安静的,神秘的,充满了文化的馨香。
    我**次站在“三孔”的土地上,内心充满了一种敬畏感和压迫感。好像站立在一座高山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眼前的景象不断膨胀着,似乎在无限制地扩展,我一下子被淹没了,再也找不到自己。走进“三孔”,我像进入巨大的文化迷宫,看到的是一个个神圣的影子。参观完毕,我只记住了杏坛、大成殿前的龙柱、孔子墓地,还有一个子贡守墓的地方,其余一片模糊。我也记住了曲阜的颜色:土黄色。天地之间灰蒙蒙的,好像有雾一样的东西在飘动。在大片的枯黄中,有一点点绿在萌发。曲阜就是一幅古香古色的画卷。我就是这画卷里的一��微尘了。为什么飘到这里?或者说,这里有什么吸引了我?
    的确有一种牵引,我数次到曲阜,尽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外在的神奇与神圣已经被挪移到心与魂的深处,它同样在膨胀与放大。这是灵魂的熏烤,文化的浸泡。
    *近一次去曲阜是在春天,陪着两个从西藏来的朋友,到曲阜参观。
    从济南沿京福高速公路到曲阜大约需要两个小时。下高速不久,就见到一组巨大的雕塑,展现的是孔子和众多弟子周游列国的情景,动感十足,仿佛孔老夫子就在旅途中驾车前行。我们的汽车向右一拐,就进曲阜城了。现在的曲阜仍然古香古色,只是旅游的人太多了,满大街的游客。
    我们一停车,就被一群人围住了,他们是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一个中年人,说服我们,跟着他的马车,先去孔子故里参观。他有一辆打扮得花里胡哨的马车,我们坐上马车,听马蹄踏得石板路哒哒作响,别有一番风味。中年人自我介绍说,他姓陈,不姓孔,在曲阜的六七十万人口中,孔姓有13万,所以这里流传着一句话:无孔不成村,无孔不成宴。孔子其实是一个苦命的人,他天生有“七露”,眼露青筋,耳朵是反着长的,两颗门牙很大,包住了下嘴唇,鼻孔是朝天的。他的头顶四周高,中间低,下起雨来可能会存住水,很像一座小山丘,所以叫孔丘。老陈是一个老车把式,光这匹马就值1万多。枣红色的马身上泛着亮光,拉着我们穿行在曲阜大街上,车猛地颠了一下。老陈说:这个车的减震不行了,但是比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车肯定好多了。
    孔子已经仙逝2500多年了,但是我们感觉他仍然主宰着这个小城,是这个城市的魂。在曲阜,像老陈一样,靠旅游吃饭的人很多。
    望着滔滔不绝的老陈,我脑子里跳出一个经常想到的问题:孔子的儒家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并成长于封建社会萌芽时期,它继承的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整个华夏大地的文明成果。也就是说,孔子是一个承前启后者,也是一个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来源于之前中华大地上的所有文明,其中,山东土著的东夷文化,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我们来追溯一下孔子之前的山东文明史。
    山东人用三句话概括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一句是“黄河从这里入海”。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早的文化发源地。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全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加在一起也不及黄河流域的五分之一,黄河的文明信号密集而连贯,而黄河下游的核心地带是山东。
    *早的两个山东人,是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的“沂源猿人”,他们的生活**是山东泰沂地区。约在距今8000年前,山东进入新石器时代,经过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3个时期,共用了4000余年的时间。这是山东的“传说时代”,中国社会开始**次大转型,由原始社会向**社会转变。
    东夷史前文化,就发**展在这4000多年内。山东的土著人就是东夷人。东夷文化是我国东方的文化源头,中国现存*古的一部史书《尚书》记载,东方的东夷部落比较温顺,民风淳朴善良,人民自觉遵守传统的礼仪习俗,崇尚自然有序,万物各得其所,所以又号称“君子之国”,“不死之国”。在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里,东方为**之地,代表“仁”,“仁”就是**出来的善念,可以影响人的很多东西。古代,“夷”与“仁”同音,说明这是一个崇尚“仁”的部落。
    打开中国的文史地图,我看到:当时,在中国*早的文明区域内,有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落集团。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轩辕氏,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沿着黄河这条大动脉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东夷集团,也在****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向西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曲阜本身处于东夷的地域内,其部族很可能来自于山东沿海。至今仍是山东简称的“鲁”就来自于曲阜。解构这个“鲁”字,我们可以发现,在甲骨卜辞和金文中,鲁从鱼从日,是一个会意字,是说曲阜环境好,水多,可以捕鱼;土地肥沃,宜于耕作;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嘉美。也有人认为,鲁表明这个部落来自于东方的鱼族,内迁到曲阜一带后,把此作为标志,鱼和鲁可能是一个字,下面的日是城廓的意思。还有人说,鱼可能是鸟的讹写,鸟是东夷少昊氏的图腾,日是鸟巢。曲阜的先民根在东夷毫无疑问。
    然而,曲阜又有“三皇五帝”的众多传说。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关于他们的说法自古就不一样。中国古书上,习惯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称为“五帝”。也有人说,三皇是伏羲、炎帝和黄帝;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他们大多有在曲阜活动的遗迹。像炎帝始都于陈,后迁曲阜;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就是今曲阜;少昊葬于曲阜云阳山……
    这说明,曲阜是一个华夏文明与东夷文明的*大交汇点。蚩尤和炎黄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上**次大的文化冲撞。两种文明碰撞,会产生巨大的思想火花。而这种冲撞越激烈,越能产生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思想家。
    我们先继续沿着东夷文化这条线走下去。
    2006年10月,我的一个同事说:山东阳谷县要举行蚩尤文化研讨会。我极感兴趣,但是因工作原因,没能前往。同事说,蚩尤的头埋在阳谷,那里叫皇姑冢,距阳谷县城10余里,距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也是10多里,交**利,绿树成荫。他还拿来一张照片,照片是冬天拍的,在一大片麦田中间,有一个黄色大土堆,上面有几棵铁青的老树。
    从小听传说故事,觉得蚩尤非常可怕,像一个鬼魂,凶狠残暴。然而,**次看到蚩尤像的时候,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熟悉,亲切,觉得他就是我们老家的某个熟人,他就是从我们老家人群里走出去的。这种感觉也许来自于血液,来自于生命与意识深处。蚩尤头上长着两个短短的角,怒目圆睁,操干戈而立,似乎浑身有一股用不完的巨大力量。他有着人类刚摆脱蛮荒时的纯真,是一个具有力量、高尚品质、牺牲精神和无畏勇气的人物,体现了东夷人善于射猎、勇于进取的精神。这样气质和感觉的人至今在山东半岛仍随处可见。
    蚩尤的形象为什么丑恶?它是被谁丑化的?中国有一句古话,胜者为王败成寇,历史是由胜利者写成的。蚩尤扭曲的形象首先是因为《尚书》《史记》等严肃史书的描写,他们认为蚩尤是暴君与乱贼。《山海经》《述异记》等一些野史和传说也记载,蚩尤“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据《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驾,威震天下。”
    这种描写让人心里隐隐产生了一种恐惧,追溯历史我们会非常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对先进文化的一种恐惧。蚩尤和炎黄当生活在距今6300——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年代。此时,山东的农业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人们喜欢养猪,大汶口坟墓里出土过猪头。猪没法逐草而居,说明他们不迁徙。他们的制铜技术已经成熟,铜器大量出现。蚩尤是中国**个制造金属兵器的人,他以铜作为材料,创造了五种新式兵器:戈、矛、戟、酋矛、夷矛,增强了作战能力。这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此时的黄帝部落据《史记》所说:“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典型的游牧部落,尚未进入农业文明。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夷,他们自然有一种对强势文化的恐惧,甚至把蚩尤丑化为半人半兽的怪物。
    蚩尤出生在山东青州弥河一带,活动范围在今天鲁西、豫东。当他自东而西开拓疆域时,侵害了炎帝部落的利益。强盛的时候,蚩尤在“涿鹿之阿”打败炎帝,吞并了炎帝的地盘,到了“九隅(九州)无遗”的地步。接着,他和炎黄部落在涿鹿地区遭遇了。蚩尤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便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
    *后,炎黄得胜,蚩尤大败而逃。《皇览·冢墓记》记载,蚩尤战败,被黄帝杀死并且被肢解,“身首异处,故别葬之”。害怕蚩尤死后还作怪,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
    这次大战黄帝战胜了蚩尤,奠定华夏**的根基,成为五帝之首。
    作为一个**的文明基因,东夷人也没有消失,相反,它像一粒粒种子,撒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创造了很多文化奇迹。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东夷部落的一部分留在当地,仍充满活力,与黄帝族融合,成为今天汉族一部分邹、屠、蚩、黎、阚等姓人的祖先;更多的则向南向西发展,分散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成为苗族的先祖。东南亚甚至日本、韩国等,都有蚩尤的后裔。据专家考证,举世瞩目的四川三星堆青铜文明,就是南迁的蚩尤部落所创造的。有人甚至拿墨西哥的八卦太阳历做证据,说东夷人穿过白令海峡,成为印第安人的始祖。
    从阳谷蚩尤文化研讨会上传来的消息,为蚩尤正了名,也解开了我心头的一些疑团。
    首先,蚩尤首级冢应该在山东。目前已知的蚩尤坟墓至少有六处,其中山东两处,河北涿鹿三处,河南一处。但有史料记载支撑的只有山东的两处。
    阳谷“皇姑冢”就是埋葬蚩尤首级的地方,它占地约4000平方米,高4.5米,具有帝王陵墓的特征;*关键的一点是,经1973年和1995年的两次考古发掘,皇姑冢被确定为仰韶文化及大汶口文化遗址的一座邑城,这正是蚩尤所处的年代。
    其次,蚩尤在东夷及后来的山东人心里形象非常高大。魏人王象等撰写的《皇览》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同。”天空巨大的紫霞赤气“蚩尤旗”,是人们神奇想像的产物,人们把战死的蚩尤神化了,这是一种对英雄的崇敬。
    再次,炎黄部落是军事上的征服者,而在文化上则都是被征服者,就如同以后中国历史上那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终被汉化一样,炎黄部落被文化先进的东夷部落同化了。自炎黄与东夷融合后,整个黄河中下游进入农业文明,而孔子讲究伦理道德的思想,就产生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那片黄色的冲积平原,是儒家思想*为肥沃的土壤。
    在曲阜,参观孔子故里园是游览“三孔”的一个前奏。“三孔”是儒家文化的显性载体,蕴含了太多的信息与符号。而孔子故里园是新建的,是一个展示鲁国民俗文化的地方,有烧火做饭的,有制作豆腐的,有织布的,模仿了一个孔子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门票30块一张。在这里,我见到了轩辕黄帝的青铜雕像,孔子老师周公旦和郯子的塑像,还有孔子父母的塑像,孔母颜征在身披紫色衣服,穿绿色和白色裙子,安坐在那里,有两人多高。
    我看到了少年的孔子越过历史地尘烟,向我走过来。
    孔子出生于尼山的夫子洞里。尼山海拔340多米,在曲阜城东南30公里。他3岁丧父,17岁丧母,这是中国人的*大不幸之一。
    当时,鲁国的季孙氏等权力*大,控制了鲁国的实际权力。有**,他大宴群士。丧母不久的孔子,尽管身穿孝服,仍想参与。但是,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把他训斥了一顿:“这里宴请的都是士,不是你!”这对于一个身心正在成长的少年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打击!孔子属于越挫越勇的类型,他更加虚心好学。《论语》记载:孔子进入太庙,对每件事都要询问。有人说:“谁说邹人的儿子知道礼啊?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一问。”孔子听到后这样回答:这样做就是礼啊。终于,孔子20多岁时做了季孙氏家的小官,负责管理仓库和牛羊。就是这样的小官,他也做得十分出色。
    孔子说自己是“三十而立”,其实关于他30岁以前的情况,史料很少。不过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他出生前就家道中衰,过着“贫且贱”的生活,但仍不甘于现状,奋力拼争;二是他的求知欲望大大超过常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到30岁就成为知识渊博的达士。当时就有很多人向孔子请教问题。齐国的齐景公向他询问过强国之道,侏国向他请教过礼仪知识。
    在孔子广博的知识结构里,有很多关于东夷文化的学问。
    《左传》记载了一个孔子向郯子学习的故事。鲁昭公十七年秋天,郯子到鲁国访问,昭公设宴款待。席间,鲁国大臣昭子问:“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回答说:我们高祖少昊即位的时候,恰好飞来了凤鸟,“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郯子一口气说出24种鸟,而且大多数是候鸟,可能象征着东夷有24个大的部落。东夷人崇祀的鸟有24种,以凤为首。孔子听说这件事以后,马上去见郯子,请教了很多问题,并告诉别人:“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孔子认为东夷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郯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郯子就是郯国的国君,他认为少昊是自己的祖先。少昊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呢?
    在蚩尤之后,东夷文化的“接力棒”经过太昊传到了少昊手里,这是一个重要节点。从少昊开始,东夷人明确把“凤”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因为处于传说时代,所以太昊和少昊既可能是两个人,也可能是两个部族。少昊族是从太昊族分化出来的,以鸟为图腾,并以鸟作官名。相传少昊帝在位84年,活了100岁,葬于曲阜城东北的云阳山。现在曲阜还有一座少昊陵,呈方形,石砌,形状类似于金字塔。
    至少到会见郯子为止,孔子了解了东夷人的“凤”鸟图腾崇拜,不知道这种崇拜是否会对他的心灵产生影响。凤是东夷人心理的一种象征:它是美丽的,温顺的,安静的,和谐安祥,是一种人与人心灵沟通的“通感力量”。这是“仁”的一部分。
    孝子大舜是东夷*后一个部落**,更是一个仁德之君。我所生活的济南就是一座“舜城”,舜的气息到处飘荡。这里有传说中舜曾经耕作过的历山,现在称千佛山;有舜井和舜井街;还有舜耕路,路边有济南市政府的招待机构舜耕山庄。目前,济南在将“大舜的传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文献记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海滨,渔于雷泽。“历”,*初不是指济南的历山,而��经历的意思。这句话应该解释为:“舜历山而耕,靠河居住制陶,在湖湾大泽中渔捞”。《孟子·离娄篇》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下,卒于鸣条,东夷人也,”就是说舜生于诸冯,诸冯在今山东诸城和莒县之间。历山而耕,是说沿泰沂山脉东南侧向西迁徙,*后在河南鸣条一带定居,山东聊城景阳冈也发现过一个舜的都城,可见东夷人活动范围之大。
    舜的时代,仍然有对“凤”的图腾崇拜。他即位后,乐工用五彩羽毛为饰,扮成各种美丽的飞鸟,呈现出“百鸟朝凤”的宏大场面。
    在大舜本人身上,*好地体现了“仁”的特征。舜在各方面都表现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尧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舜,舜率东夷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制陶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秩序井然。舜把君位又禅让给了治水的大禹,成为后世儒家讴歌的上古圣君。孔子对于尧、舜、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他们的时代,一切都很完善,为君者生活简朴,孝敬鬼神,是执政者的榜样,对那时的禅让制孔子也非常认同。
    东夷文化即使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也始终没有被消灭,而是不断显示着自己的能量,它像一团烈火,始终在燃烧着。从夏商到西周,东夷都是一个让统治者头疼的地方。
    距今4000多年前,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朝统治**在今河南和山西,其活动却多在山东的西部和北部。东夷人是夏王朝的一块“心病”。夏初,东夷人后羿夺取了第二代君主太康的权力后,立了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后来仲康一死,后羿干脆把仲康的儿子相赶走,夺了夏朝的王位。不久,另一个东夷人寒浞把后羿杀了,夺了王位。相的儿子少康把又王位夺了回来,史称“少康中兴”。为了对付东夷人的反抗,夏王朝不仅把政治斗争的**移到齐鲁地区,而且一开始便在山东半岛一带由北至南,布下了数条防线。
    夏朝存在了500多年,在距今3600年前灭亡了,代之而起的是孔子的祖先商人。
    夏末,商部落从黄河下游和山东半岛迅速发展起来。传说其始祖契是母亲简狄吞玄鸟卵而生,说明契是凤鸟图腾崇拜的东夷部族。从契至成汤,商还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习性,进行过8次迁徙,并在商故地(今曹县附近)建了毫邑。到汤时,商以山东西南部为**,势力日渐强大。公元16世纪,汤起兵攻灭夏朝,建立了商朝。
    源自于东夷的商朝,也把对付东夷人作为一件头等大事。商朝初期五世九王,社会比较稳定。仲丁之后,王室腐化,东夷人乘机反商,迫使商朝由毫迁都于嚣(今河南内黄东南)、庇(今山东鱼台)等地。南庚时又迁都于奄(今曲阜市内),不久盘庚还是把商都迁到了河南安阳。纣王还对东夷人讨伐不已,势力渗透到青州一带,他对东夷用兵之际,被周人灭亡了。
    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山东既是商部落的起源地,又是商残余力量的聚集地,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将大臣姜尚和胞弟周公旦分封在这里,建立了齐鲁两个大国。
    齐国在周与东夷之间筑起一道坚强有力的屏障;而鲁则保存了西周文化的精髓。周公之长子伯禽将周朝大批的典章文物带往鲁国,故有“周礼尽在鲁”之称。周公去世后,周王室允许鲁国破格使用天子之礼乐,这为周礼在邹鲁之地的扎根打下了坚实基础。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周王室衰微,只有鲁国完整保存了西周以来的典章制度和文物。鲁国传承34代,前后870年,客观上担负了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重任。
    尧舜禹之前,东夷人的活动**在胶东;到人类进入**社会,就是夏商周时,他们开始出现在山东西南部;到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东夷文化就延伸在齐文化里了。
    楚国可是远离齐鲁大地的地方,但那里的人认为孔子是“凤”。《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到楚国,楚国有个狂者叫接舆,从孔子坐的车旁经过,冲着孔子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接舆以凤喻孔子,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春秋时代,人们仍然能根据人的家族背景、思想行为以龙或凤喻人,并且这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共识。接舆以凤喻孔子再恰当不过了,一则孔子是儒者;二则孔子的先祖是宋国**,而宋国则是殷商后人建立的**。宋人总体上是东方夷人的后代,是凤民族的传人。
    孔子的潜意识里,一定有一只凤凰在翩翩飞舞。而以“凤”为图腾的东夷人,是一个显示出“仁”的文化品格的民族。孔子在潜意识深处很向往“夷地”。《论语·子罕篇》记载:孔子想要迁到九夷地方居住。有人说:“那里很落后,如何能居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还有什么落后的呢。”追求周朝的“礼”是孔子显性的一面,而追求东夷的“仁”是孔子阴性的一面。
    ……
    目录
    **部分 山东人的基因
    **章 谁“规定”了山东人?
    **节 孔子在山东“横空出世”
    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东夷人的“仁”
    孔子见老子:他们聊了些什么?
    韶乐:不仅仅迷醉了圣人的心灵
    6个小人物使他明白了人生大道理
    第二节 道教在山东人留下显著足迹
    仙境蓬莱,山东人的灵光一现
    道教成了山东人的“毛细血管”
    在青岛崂山:我发现了道教和山东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多事之秋,这里有和谐的音符
    “东方佛都”青州,有一尊神秘的大佛
    曹植在山东东阿鱼山创造了中国佛教音乐
    济南为什么成为山东佛教的另一个**?
    第二章 传说山东
    **节 方言是山东人温暖的精神故乡
    “俺”是山东人的代名词吗?
    山东方言:四大板块 南腔北调
    山东快书:山东人的“活广告”
    第二节 山东人就像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
    中国**个原始文字出现在山东境内
    山东人从甲骨文上触摸到文字的神性
    一个“另类”的古文字爱好者
    第三节 当文字插上想像的翅膀
    山东大地上的“齐风鲁颂”
    山东人的“名著心态”
    传说也是一种历史
    第三章 舌尖上和胃里的山东
    **节 吃:记忆中那是一片蔚蓝的天
    山东人就像一棵老玉米
    山东的年是一种麦香味道
    山东老百姓的三种经典食物:大蒜、大葱和煎饼
    第二节 年过四十,才品出鲁莱的滋味
    鲁菜溯源:从“庖厨图”和《齐民要术》说起
    我所知道的鲁菜:济南菜、胶东菜和孔府菜
    “和”:鲁菜的一种*高境界
    第二部分 山东人的性格
    第四章 忠孝仁义是山东人的突出性格
    **节 “孝”支撑了山东人两千多年的文明
    二十四孝里*少有10个山东人
    “孝”字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
    山东人里出了一个“第二十五孝”
    第二节 山东为什么只出将相不出皇帝?
    “忠”,山东人的又一突出性格
    剖析“山东出相”现象
    第三节 “道德挂帅”的山东人
    温暖的礼仪之邦
    关于诚信、正直和倔强
    从土地里长出的性格
    第五章 梁山好汉:山东人的另一个侧面
    **节 山东人何以成“好汉”?
    泰山是我们的骨骼 黄河是我们的血液
    山东人的两种“大汉基因”
    战争与动乱:一次又一次为他们的刚性淬火
    第二节 山东人的勇敢、侠义和刚烈
    秦琼、武松就是山东人的勇敢标本
    在梁山感受一种气质叫侠义
    像荆轲一样刚烈
    第三节 山东人喝酒是豪放热情的标志吗?
    喝酒是山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山东人喝酒就是为了“仁”和“义”
    山东人:别把喝酒演变成一场丑剧
    第六章这方水土与这群人
    **节 济南像一个儒雅的绅士
    济南人为什么从容淡定?
    济南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县城”?
    济南人的“圣经”:中庸
    第二节青岛人:“第二山东人”
    且看青岛人的文化底蕴
    青岛人血液中的两种物质:海浪和啤酒
    自信的另一面是自负
    第三节 喜欢临沂人的几大理由
    文化,临沂人的一张金色名片
    用鲜血和生命在蒙山沂水间书写忠诚
    临沂人,突然像水一样生动起来
    第三部分 山东人的走向
    第七章山东人,迎来了第三次经济浪潮
    **节 列淄博触摸山东经济的**次高潮
    齐都临淄为什么成为东方大都市?
    世界足球发源地与谜一样的稷下学宫
    陶魂:齐文化的光荣与梦想
    第二节 寻找大运河的影子:曾经的鲁西南财富带
    大运河开通,鲁西南崛起一个城市群
    运河水漂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关公
    临清:那些曾经绚烂的精神之花
    第三节 山东人竹新课题:孔孟之道对撞市场经济
    山东,成为一只面向大海的雄鹰
    刻在山东人灵魂深处的三种观念
    新鲁商,在崛起中如何扬长避短?
    第八章文化的失落与寻找:中华文化标志城之梦
    **节 谁让孔老夫子走上“喻利”之路
    泰山索道:该不该建?
    我所知道的“水洗三孔”事件
    站在千年**周:且听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声
    第二节 我们的面孔:绝不是一个人在寻找
    孔老夫子的“新面孔”
    对孔子相貌的一次痴迷追踪
    新的地域文化代表符号:齐鲁风和山东大嫂
    第三节 山东人的“标志城”意识
    九龙山区能否成为中国的“文化副都”?
    一次发言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且听一听我们山东人的声音
    第九章做一个开明的“新山东人”
    **节 用什么治愈“官本位”的沉疴?
    比想情人还想的事就是当官
    “官本位”之害:面子工程、腐败和关系网
    山东:应该用三招破解“官本位”
    第二节 山东人,还要“闯”过这道“坎”
    一个生长在海边的人,18岁才见到大海
    找到了农耕文化这个“根”
    《闯关东》为什么让山东人热血沸腾?
    第三节 “打孔子牌”也别忘了齐文化
    文化是山东人*亮的底色
    山东人在大打“孔子牌”
    山东这只鹰:展开齐鲁文化的双翼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